当前存在的问题
1.生态文化整合程度低,开发层次浅
当前旅游开发商、政府部门等对生态文化旅游的理解不到位,对多数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停留在观光游览的层面,对自然生态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较多,而对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关注较少。雄安新区内白洋淀是一个兼具良好生态及丰富人文的旅游地,由于开发较早,目前白洋淀的多种旅游资源都进行了一定的发掘利用,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温泉度假游等旅游业态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任何旅游资源都具有其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文化是贯穿一切旅游资源的精髓和灵魂,但就目前的开发现状来说,多数开发商还只是关注于资源的表层,而忽视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目前白洋淀不仅发挥了其湿地的功效,原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态也得到一定的挖掘。但是就白洋淀的整体开发情况而言,其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整合度不高,契合度有限,有些文化尚没有得到适当的开发,有些已开发的文化资源与景点不相适宜,文化氛围不匹配。雄县的战争遗址和容城的古遗迹都包涵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但是这些景点目前还未得到深入的开发与建设。
2.专业人才稀少,开发水平低
人才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需要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旅游知识的人才和经营管理团队。目前白洋淀景区所拥有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缺少高素质的规划开发团队与经营管理人才,因而难以满足白洋淀的发展需求、跟上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3.开发内容单调,缺乏创意
白洋淀景区内的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浅,一些娱乐休闲项目开发内容简单,多数停留在展厅罗列、节目表演、参观拍照等比较表层的方面,导致游客的参与度低,驻足时间短,旅游的消费低,使其失去对大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抑制了该景区的经济创收。而雄县和容城的遗址遗迹开发较晚,早期也没有受到相应关注,游客旅游主要还是通过参观游览的形式。
4.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责任意识差
旅游企业开发手段粗放,管理方式落后,一味追求经济收益,忽略生态文化资源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商不能真正理解生态旅游的深层次内涵,盲目开采建设,浪费资源,偏离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再加上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缺乏生态意识,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些都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5.宣传推广力度弱,知名度低
白洋淀景区开发较早,为河北省首批5A级景区,但目前白洋淀主要客源市场仍集中在京津冀地区以及华北其他省份,客源地范围狭窄直接限制了旅游收益的增加。如今白洋淀的宣传形式主要依靠旅行社、宣传手册等传统方式,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虽然有所涉足,但是宣传形式仍然比较单一,缺乏创意,并没有起到非常有效的宣传作用,因此白洋淀的知名度仍然局限在周边省份,并没有广泛地扩散或辐射到全国其他地区。雄安境内的其他旅游景区由于没有得到适度的投资与发掘,知名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