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行动措施
(一)打造河北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新形象
为获得游客数量的迅速增长,必须寻求旅游形象与现实产品品牌的整体性。以核心景点形象形成河北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以核心产品品牌旅游形象促进市场效益的增加,并带动河北生态文化旅游形象系统的塑造和传播。
根据现代旅游新趋势,创新理念和手段,个性旅游形象与整体形象塑造相结合,推进大营销战略,形成主题鲜明、对市场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的旅游新形象,并取得主体目标市场的认可。
一要打造“多彩燕赵·美丽河北”总体形象和“生态河北·文化之窗”主题形象,形成市场效应。
二要针对不同客源的差异化推出相应的宣传口号。如在承德可打出“昔日皇家苑·今日生态园”旅游形象并得到省内及周边节假日休闲度假娱乐市场的认可;建立“长城龙头·燕赵古韵·生态屏障”旅游形象并得到入境观光兼专项市场的认可。
三要按照多样化旅游需求,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传播河北多姿多彩、轻松舒适、风光奇绝、民俗独特鲜活的旅游新形象。
四要针对四季挖掘特色,形成四季河北的生态文化旅游形象。如春游芳草地(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夏赏荷花池(白洋淀的荷花节等),秋饮菊花酒(燕山、太行山赏秋色等),冬吟白雪诗(张家口一带冰雪游等)。
五要提高生态服务水平,形成安全、环保、健康、生态、友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六要生态文化旅游形象与商业运作相结合,逐步形成生态商品商标等品牌;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向相关的服务要素拓展,形成河北生态文化旅游的品牌体系。
(二)整合、提升与创新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对河北原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并根据河北地脉、文脉特征和旅游资源状况,对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开发。优化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使其在各自目标市场产生更强的影响力,实现游客数量的递增,获得切实的经济效益;其他产品加大开发力度,为未来深度开发形成综合产品规模与获得市场效益奠定基础。
1.构建河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河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拥有稳定的游客市场,是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理想之地。根据河北生态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的载体,结合河北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设施与服务,设计河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如图3-1。

图3-1 河北省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体系图
按照优先发展和突出重点原则,河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应着力打造下列五项精品。
(1)森林、草原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森林、草原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其依赖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自然性,增加了生态文化旅游者的参与性,并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了生态知识和环保教育。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是河北省最有特色和优势的旅游产品,是河北省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为依托,在对传统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包装,突出生态特色和生态内容,可以吸引生态文化旅游者。重点利用河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河北木兰围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及草原、河北磬槌峰国家森林公园、河北金银滩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石佛国家森林公园、河北清东陵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河北山海关国家森林公园、河北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河北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河北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野三坡国家森林公园、河北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大茂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河北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河北驼梁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宁京北第一草原、张家口的张北中都草原、沽源金莲川草原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草原为基础,推出具有森林、草原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见表3-1。
表3-1 河北省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续表

(2)滨海湖泊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滨海湖泊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依托自然人工湖泊、海水、海岸、海岛、海底及海产品等海洋资源,通过海洋生态文化旅游活动可以培养旅游者宽阔的胸怀,培养旅游者“海纳百川”的精神。河北省是我国北方的海洋大省之一,海域广阔,滩涂面积11679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487千米,海湾岛屿多,有大小岛屿132个,可以开发多种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见表3-2。
表3-2 河北省海洋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续表

(3)城市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城市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应突出城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城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人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在设计时要注重人文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城市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应体现高科技含量,尽管城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相当脆弱,但可运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生态技术进行人工干预,提高其自我维持能力。还可以运用生态工程技术进行异地或历史生态的模拟和再现,丰富城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城市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生态教育,寓游于教,达到培养生态伦理道德的目的,见表3-3。
表3-3 河北省城市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续表

河北省是中国第二批确定的沿海开放省份,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均设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秦皇岛是沿海开放城市,同时又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在邻省的青岛、大连等著名海滨旅游城市积极打造生态城市的同时,河北省也应该以秦皇岛、承德、石家庄、保定、邯郸、涿州、廊坊、武安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核心,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构建以主城区绿地系统、公园为核心,以城市生态防护网、沿海防护林为依托,以道路、滨海为纽带,城乡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将区域环境、城市景观、人文特色和市政建设融入生态文化旅游意识、生态园林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最终使城市生态化、园林化,成为高品质的都市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见表。
(4)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的作用。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池,不仅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促淤造地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繁殖和越冬的地方。
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区域湿地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市场为导向,设计出的能充分显示湿地特征和地方文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见表3-4。当前,湿地旅游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旅游项目之一。
表3-4 河北省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河北省湿地类型大致可分为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及库溏五大类。由于湿地类型众多,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为不同生态类型的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同时这些湿地也是众多迁徙鸟类途中停息和补充能量的栖息地。可以发展湿地观光、珍稀野生动植物考察、水上观光娱乐、生态农业观光等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见表3-4
(5)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内容以及乡土文化为基础,可以使旅游者在领略田园风光和清新的乡土气息中贴近农村,贴近自然。结合河北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农业旅游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加速农村发展、加快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和旅游主干道旁开发农业观光和休闲基地,可以展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普及农业知识;建立农业基地可以提供优质多样的绿色产品;在风景优美、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的农村建设农民宾馆、休闲农庄、农业生态科技园区等。
表3-5 河北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河北生态农业的发展,近年发展较快,已相继建成了一些基地。与国内外进行合作兴办的现代农场、农艺园区,都是重要的生态观光目的地,适合开发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见表3-5。
截至2019年,河北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有,石家庄新华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新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承德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张家口万全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乐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霸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阜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任丘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隆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邯郸丛台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安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利用这些省级科技园区的资源,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势在必行。
河北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发花果资源,如昌黎应树立“葡萄之乡、花果之乡”的品牌形象,以沧州漳州百花村“花果走廊”为重点,定州市万亩苗木、花卉为基地进行产品开发。在相应农业生态区建立度假山庄、盆景基地、果园花圃,通过采摘山珍野菜等形式开发绿色食品、纪念品、土特产品。秦皇岛、唐山、沧州、黄骅等沿海可以利用海洋资源,开发参与性很强的垂钓、织网拉网、出海捕捞等为内容的“渔家生活”等旅游项目。
2.以5A级风景区为龙头,提升生态文化旅游水平
以保定安新白洋淀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白洋淀湿地、白石山、野三坡、清东陵、清西陵、娲皇宫等5A旅游景区为龙头,大力提升5A级景区的人性化和细节化,更注重特色性与文化性。如果说4A级景区代表国家级标准风景区的话,5A级景区则代表了世界级的品质。以5A级风景区为龙头,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龙头示范效应,大张旗鼓地整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提升生产文化旅游水平。
(1)打造白洋淀湖泊湿地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华北明珠—白洋淀拥有“中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和“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成功晋级首批国家5A级景区的美誉,该景区凭借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绝无仅有的文化积淀、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迅猛发展的旅游产业,在河北省旅游景区中独树一帜。
白洋淀湿地对北京和天津的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芦苇见荷塘,白洋淀为中国四大芦苇产地之一,白洋淀出产的芦苇的质量及产量是最高的,而且相关的苇箔、苇席、各种芦苇画及芦苇制品的产量也是最高的。着力于打造天然的“湿地—芦苇—水域”景观,推出“梦里水乡”特色生态产品,除面向省内和京津外,还应当满足中远程游客对高端特色生态景观的需求,在休闲、度假上开发出适合游客需要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2)完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生态休闲旅游绝品。承德背依蒙古高原,面向京津唐秦锦沈城市密集带,是维系华北平原北部和辽西走廊的生态屏障带,地理区位优越,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承德富集种类各异的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最接近中国旅游消费大市场,开发条件优越。
避暑山庄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内有康熙、乾隆命名的 72景,连同周围12座皇家寺庙群。承德集多项桂冠于一身,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全国十大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
承德还有着许多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猎场—木兰围场、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千手千眼观世音、世界最短的河流—热河。
气候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舒适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避暑型舒适型气候资源更成为旅游资源中的稀缺性资源。承德自古以来便是避暑胜地,更因其与皇室有着密切关系,被誉为“紫塞皇苑”,这也是获选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中无人能与之争锋的一大特色,是河北的骄傲。
承德不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自然风光也非常独特迷人。在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里,人们可以尽享天然大森林的神秘与幽静;在坝上地区,人们还可以领略到“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迷人魅力。另外,位于兴隆县西北部的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宁县西北的京北第一草原、平泉市西北的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等,都为游人提供了一份夏日的清凉和惬意。木兰围场内有数万公顷优良草地,成为背靠京津的天然大草原。
承德境内是中国历代长城最集中的地区,有燕、秦、汉、北齐、北周、明代长城,而尤以明金山岭长城最精绝,代表中国长城建筑与布局的最高水平;境内有丰富的野菜、野蘑、野花、野果,为上乘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承德拥有建设滑雪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可与张家口相媲美,这样可使承德春夏秋冬形成风格迥异的旅游活动,大大提高了旅游设施的利用率。但目前承德旅游业的发展存在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服务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较单一,旅游线较路少,综合效益较低等问题。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上相对滞后,文物古建筑修复工作量大,景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旅游季节较短,旅游商品未得到充分开发。因此,旅游业发展虽有较长历史,但产出水平相对较低。通过解决承德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以承德的世遗这块“金字”招牌积极拓展生态观光、生态休闲游,在“吃、住、行、游、娱、购”上打造特色产 业链大有可为。
(3)锤炼秦皇岛山海关风景区生态文化旅游特品。秦皇岛景色宜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这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观就达90多处。
山海关景区由长城起点老龙头、万里长城天下第一关、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庙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组成,它的最大特点是展现了以长城为代表的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山海关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长城文化之乡、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等殊荣,旅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突出特色培育,做精旅游产品内涵;加大资金投入,做足“中国长城海滨公园”的旅游城市品牌;实施综合治理,做好旅游发展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做实新农村战略。以争创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乡村旅游建设和市场开拓,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建设“绿色、和谐、活力、魅力秦皇岛”。
要创新旅游产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秦皇岛打造成为集避暑、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健身、会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北方著名的休闲商务旅游中心;要创新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优化要素配置,夯实发展基础;要创新服务手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发展乡村旅游,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客源市场;要创新行业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3.充分利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内容,以及乡土文化为基础,可以使旅游者在领略田园风光和清新的乡土气息中贴近农村,贴近自然。依托围场、平泉、怀来、迁安、阜城、遵化、迁西、唐海、涿州、平山、邢台、隆化、巨鹿、文安、蔚县、涿鹿、秦皇岛北戴河区、灵寿、正定、景县、石家庄栾城区、曲周、固安、宁晋、涉县、冀州、涞水饶阳、易县、深州等30余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做强做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再以以平山东方巨龟苑、平山西柏坡镇、井陉于家石头村、围场棋盘山镇、张北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崇礼西湾子镇黄土嘴村、怀来桑园镇石门湾村、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昌黎葡萄沟、山海关望峪山庄、遵化沙石峪村、迁西青山关、永清龙虎庄乡瓦屋辛庄村、顺平万顷桃园民俗文化园、安新王家寨村、易县狼牙山镇、涞水三坡镇、涞源城区办事处水云乡村、定州黄家营葡萄酒庄和曲阳羊平镇、黄骅齐家务乡聚馆村、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丘长寿百果庄园、邢台县前南峪生态观光园、临城绿源农业生态观光园和沙河恒利庄园武安朝阳沟等30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主导,重视发展以疗养度假、休闲养生、森林浴、采摘、垂钓等回归大自然的度假旅游项目,还可以发展登山探险、科考探险、领略民俗风情等观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和能力,使河北省小城镇成为环渤海旅游圈的新兴接待基地和生态休闲养生基地成为京津黄金精品线上的一颗明珠。
此外还应当以河北省平山巨龟苑旅游区、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邢台内邱长寿百果庄园、邢台前南峪生态观光园、保定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顺平县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怀来容辰庄园、衡水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八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桥头堡,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
充分利用迁西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观光园、宣化县假日绿岛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园、临城县尚水渔庄、武安市白沙村休闲农业园区大打生态牌,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4.加快品牌整合建设
(1)展示好“皇家休闲文化”牌。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等世界遗产,在旅游开发中不仅要强调人文魅力,更应突出绿色、生态、休闲的理念。“避暑山庄”为河北省独有、规模宏大、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景观秀美、最佳避暑休闲度假去处。创建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形成以皇家园林艺术展示、旅游演艺、御膳、主题休闲为主的皇家文化休闲区。
(2)突出好“白洋淀文化旅游”牌。围绕华北最大的天然湖泊白洋淀做文章,充分挖掘白洋淀的红色文化和文学艺术,发挥湖面资源的垄断经营优势,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如鸭蛋、芦苇编制的工艺品、开发生态美食等,主打水上旅游娱乐和观光、休闲、康体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使之成为“华北地区的颐和园”和“京南第一水乡”。
(3)打造好“葡萄文化旅游”牌。河北省的怀来、昌黎等地,拥有适合种植葡萄的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并且拥有良好的葡萄酒产业基础,葡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葡萄之乡”美誉。河北是中国葡萄酒生产的重要组成省份,河北省葡萄酒品质和规模不断得以提升,葡萄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延伸,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当地政府近年来一直坚持“以葡萄兴县”,注重旅游与葡萄产业化建设的结合,不断提升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内涵,除着力建设葡萄观光园、开发葡萄旅游系列产品外,还注重葡萄酒文化发掘。如积极办好“中国·怀来葡萄节”“中国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推进文旅与葡萄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葡萄康养休闲产业聚集区。
(4)做好“燕山——太行山文化旅游牌”。将旅游业作为燕山——太行山地区(涉及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主导性产业,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解决交通瓶颈,加速推进观光旅游升级、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产品开实现大山区与大都市的对接。重点推动红色文化、中华三祖文化、古北岳历史文化、太行世界地质文化和太行长寿养生文化旅游发展,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公园、国家山地度假示范区、京津冀生态旅游试验区。在深度开发“燕山—太行山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带”基础上,通过挖掘潜力资源,增添新亮点,建成集避暑疗养、休闲度假、自驾车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康体运动、乡村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并逐渐成熟稳定的新兴复合型精品线路。
(5)传播好“长城文化旅游牌”。河北境内有长城2000多千米,汇聚了山海关、老龙头、金山岭、大境门、青山关等众多长城精华,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2014年,长城沿线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宁夏、甘肃等九省(区、市)旅游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整合长城沿线旅游产品和市场资源,提升中国长城旅游品牌影响力。河北省要充分利用这一人类文化遗产,重点宣传“万里长城”始于河北这一金字招牌,“万里长城” 精、绝、险、奇、特在河北,向国内外传播好“老龙头”“天下第一关”“金山独秀”“大好河山”等,并以此为卖点吸引关注长城文化的国内外旅游者,开展长城文化游,进行科考、探险、观光游等。
(6)开发好“海滨文化旅游牌”。河北省是东部沿海重要省份,具有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应突出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唐山乐亭三岛、曹妃甸、大港、黄骅等地的沿海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开发海滨度假、休闲等生态项目。
(7)用好“大运河文化旅游牌”。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财富,创新文化发展模式,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相融合,向文旅生产力转化,实现文化价值最大化。
5.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功能分区
根据河北省生态文化旅游特色打造需求,结合当地生态资源差异和区位条件,可将河北生态文化旅游功能划分为“一条文化生态文化旅游中轴线、一处生态文化旅游走廊、一块生态文化旅游带、一个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一片生态区”,如图3-2。

图3-2 河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功能分区
(1)勾画燕赵文化生态文化旅游中轴线。包括承德、涿州(涿州石佛国家森林公园)、保定古莲池、石家庄、正定、邢台、邯郸等中心旅游城市,在深度开发“佛教古建筑艺术”旅游基础上,挖掘新亮点,重点推出燕赵古韵、皇家休闲、宗教朝觐等。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绿色生态相结合,大力发展以人文风情、观光旅游、森林生态为特色的文化生态文化旅游体系,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做大、做精、做强生态文化旅游。深入挖掘、弘扬和利用、建设、包装燕赵文化、皇家文化,营造一个以燕赵——皇家文化旅游为主线,集旅游、娱乐、休闲、会展、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不但有着良好的商业前景,而且对于提高河北的人文品位,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城市建设理念,加快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深远意义。燕赵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的重点是建成集宗教朝觐、避暑疗养、休闲度假、山水观光、边塞文化、自驾车旅游、商务会展、生态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科考修学、工农业旅游、乡村文化体验、康体运动为一体,在全国有重大影响、有世界吸引力、设施完备、通达快捷、要素配套、综合效益明显的复合型精品线路。
(2)铺就长城生态文化旅游走廊。包括承德区段的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古北口长城、雾灵山景区;遵化区段包括黄崖关长城、太平寨长城、上关长城、潘家口水下长城、清东陵景区;山海关区段包括老龙头、山海关长城、角山长城、九门口长城、姜女庙。以山海关为龙头,重点打造长城的精、奇、特、险、绝,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目光。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是观光、科考、探险、攀登等。
(3)推出燕山——太行山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带。包括雾灵山、大青山、云雾山、都山、兴隆溶洞群、青龙溶洞群、小五台山、西柏坡、白石山、响堂山、嶂石岩、苍岩山、五岳寨、驼梁、天桂山、抱犊寨等。依托太行山抗战时期形成的“民族脊梁”的冀东抗战精神和太行山精神,在突出红色经典旅游并以此作为吸引力的同时,大打“生态燕山·生态太行”,以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为龙头,推出休闲、度假、避暑、科考、探险为内容的生态游。
(4)构建环渤海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乐亭三岛、大港、黄骅等;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唐(山)四地森林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平泉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磬槌峰国家森林公园、张北中都草原、沽源金莲川草原、丰宁京北第一草原、唐山的乐亭金银滩国家森林公园、清东陵国家森林公园等。以海滨、森林避暑度假与休闲疗养生态游为主打产品,以河北省环渤海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基地,在夏季开展森林避暑生态游,使游客在炎热的夏日缓解高温给人体带来的不适,以增进身心健康。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海滨、森林、动物、植物、观光、度假、森林疗养、科考、教学专项生态文化旅游等。
(5)主打张承生态草原区。包括承德的塞罕坝、木兰围场、蔚县的空中草原、沽源草原、张北草原、京西草原及其湿地等。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是草原观光、湿地观光、休闲、度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