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资源丰富,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河北省拥有承德、保定、正定、邯郸、山海关、蔚县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避暑山庄;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猎场、世界最大的木制佛、世界最短的河流、世界独一无二的石柱等。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北京之南。汉建制,后唐立州、元设路、明易府,清为直隶总督署。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等名人志士辈出。红色文化丰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了以著名作家孙犁“荷花淀”派为代表的保定作家群。《荷花淀》《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等电影、文学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保定文物古迹众多,有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有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的西汉靖王满城汉墓、涿州双塔、北岳庙、安国药王庙、腰山王氏庄园、古莲花池、燕下都遗址、定窑遗址、冉庄地道战遗址等。
正定地处华北平原中部,毗邻省会石家庄,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时期即为鲜虞国国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属地,后归赵。秦时属恒山郡,汉高祖刘邦改为真定。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真定为正定,并一直沿用至今。正定素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誉,秦时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子龙,明代吏部尚书梁梦龙,清代大学士梁清标,文学家王禹、蔡松年、蔡佳,著名工程学家怀丙,著名元杂剧作家白朴、李文蔚、尚仲贤均系正定籍人。正定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其中隆兴寺、临济寺、文庙、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凌霄塔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号称“八朝古建、千年古韵”。
邯郸地处河北省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作为赵国国都曾长达158年之久,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赵王城是全国保存最好的战国时期古城。邯郸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成语典故最多的城市,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等,以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的奇葩。 邯郸古迹众多,赵王城、丛台、回车巷、邯山书院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完好,成为能反映邯郸历史文化的典范,又充分体现了赵文化特色。
山海关北倚燕山,南襟渤海,长城纵贯其间。商周属幽州,两汉设置临榆县,隋唐成为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筑城建关,始称山海关,成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山海关人文荟萃,曾汇集了秦始皇、汉武帝、曹操、戚继光等诸多帝王、将帅、封疆大吏,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并演绎出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的千古传奇。山海关历史文化遗存厚重,仅古城内就有总兵府、察院、卫治署、县衙署、先师庙、儒学堂、徐达庙、大悲阁以及进士坊、尚书坊等60余处文物古迹和20余座牌楼牌坊。
蔚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最南端。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已发现有众多的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址,壶流河谷地为泥河湾地层,为远古时期古人类的遗址。县境内三关遗址、庄窠遗址、筛子陵罗遗址反映了仰韶、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活动的踪迹。蔚州古城是驰名中外的蔚县剪纸发源地,地方民俗文化丰富。蔚县剪纸、蔚县秧歌以及民俗活动“拜灯山”“打树花”相继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建设布局独特,文物古迹众多,衙署、寺院、楼阁、佛塔、牌楼、仓廒、书院、戏楼、民居、商号和富有历史印记的街巷,构成一个宏大的古建筑群。现在城内保存完整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灵严寺、真武庙、常平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帝庙、吉星楼、天齐庙、财神庙、城隍庙等。
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中,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得较好,它们大都正确处理了城市建设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不断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了保护原则和重点,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保护措施,大多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规划指导下,注重保护城市格局和城区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不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协调的建设活动,这些都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