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其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就业人数增加。产业扶贫实现新突破,建立起了健全旅游产业扶贫政策体系,建立“百企帮百村”旅游产业扶贫社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省市两级旅发大会引领带动作用,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新模式,尤其是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大力发展,促进了“两个文明”和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全省举办多期饭店旅行社经理培训班、文旅局长培训班,从业人员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示范县,建成了一批国家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等示范项目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发展旅游成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以及坝上草原等地区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2019 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发挥文化和旅游工作优势,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全省乡村旅游接待量 1.85 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387 亿元,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220 万人,带动 115 个旅游扶贫重点村、3 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正定、平山、涞水、阜平4县被列为国家旅游扶贫培训基地,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和培训会、非遗扶贫培训会先后在河北省召开,河北“非遗+扶贫”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范例。《河北大力推进旅游产业扶贫,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综合信息被河北省委采用并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文旅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投入5697万元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在全省45个国家级贫困县建成文化活动室9000多个,面积74.3万平方米,建成文化广场1.1万多个,面积767.2万平方米。建设完成300个文化共享工程专题资源进村入户服务点和70个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乡镇服务点。完成文艺宣传“六进”演出2.3万余场,惠及观众1400万人次。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高度重视,先后8次带队入村开展调研指导。落实“精准、精准、再精准”的工作要求,推动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完成村内路面硬化11.2千米、危房改造286户,新建村“三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1个、4000平方米游客服务区2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个、小型文化广场2个,积极开展重阳敬老、电影放映季、送文艺演出等活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