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节 河北省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系统建设

为适应散客旅游和自助旅游的旅游发展大趋势,应建立一整套河北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系统,如生态文化旅游咨询中心,为旅游者提供出行参考以及食、住、游、娱、购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既方便游客自主旅游,也便于旅游景区(点)控制环境容量,真正做到生态化管理。同时便于全面调查统计河北生态文化旅游的需求特征、趋势,各类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数据。

要紧跟时代步伐,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让所有生态文化景区实现移动4G通信全覆盖,移动电话无盲区,并力争实现Wi-Fi全覆盖,未来几年还要实现5G网络全覆盖,提高网络运行效能。通信设施坚持有线、无线通信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不管任何个线路发生故障时都能保证不同断传输。

生态文化旅游区内有碍观赏地段及与景区设施不协调的地段,应采用地下电缆供电,体现旅游区的空间环境美化的特点。景区内尽量采用双回路供电,以提高可靠性。

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地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区域旅游信息系统、以游客中心为主体的解说系统建设,主要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第一,不断更新和丰富河北长城网http://www.hebei.com.cn/ )、河北新闻网(http://www.Hebnews.cn/)、河北旅游资讯网(http://www.hebeitour.com.cn/)、河北文化和旅游厅(http://www.hebeitour.gov.cn/)、中国天气河北网站(http://hebeiweather.com.cn/hbly/index.shtml)等省内各地相关网站的旅游信息功能,外国语言单一的尽快设置中、英、日韩四种文字版本: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尽快建立功能完备的生态文化旅游信息与培训中心,统一负责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增加河北信息港(http://www.hbcom com.cn/)的旅游方面的信息量,设置具有旅游指引功能的电子地图。以强化生态文化旅游信息收集、交流、展示和生态文化旅游人才培训为目的,建成全省生态文化旅游的电子信息平台和生态文化旅游人才培训中心。

第二,引导旅游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星级饭店(三星级以上)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建立旅游预订网络和信息咨询系统,定期发布旅游信息,实现网上宣传促销和预订。在旅游企业全面推广“金旅工程”,扩展旅游电子商务领域。实施“旅游管理上网”工程,联合旅游、交通等主管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公共平台。

第三,依托旅游信息中心,开展定期的生态文化旅游抽样调查和生态文化旅游市场统计工作,建设生态文化旅游数据库,包括生态文化旅游市场数据、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数据、生态文化旅游区数据、旅游企业数据等,生态文化旅游数据库为市场研究及监测、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企业行政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在旅游抽样调查中要把生态文化旅游的数据单列。

第四,依托旅游信息中心,创建河北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发挥网络营销的巨大功能。在生态文化旅游营销网络与体系建设中,要创新思维,引进先进的市场运作理念,开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市场营销。

对于自助旅游者而言,收集旅游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上网,旅游网站及其BBS是驴友们交流信息的最直接最快捷的场所。生态文化旅游的重点景区,应尽快建立起与河北旅游网连接的网站,至少有中英文两种语言,网站应具体实用。比如“旅游交通”不应点击一下只是一张地图,而应当告诉旅游者从四面八方应该怎样过来、可以搭乘什么交通工具、进来之后自己应当如何游览等大(由外地至景区)小(景区内)交通的散客旅游信息。

第五,在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建设和完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在石家庄建设一级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在邯郸、秦皇岛、承德、邢台、张家口、唐山等建设二级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车站也要有步骤地建设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重点旅游区必须按照统一的规范和国家标准建设相应的游客中心,尤其是各级A类景区。在主要的交通口岸(如机场、车站等)、景区(点)、饭店等处增设旅游信息电子触摸显示屏,及时更新充实信息,以中、英、日、阿拉伯等文字介绍有关旅游信息。

第六,在宾馆饭店放置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旅游宣传手册和其他相关资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制作包含全省、各城市及景区的高质量旅游介绍互动光盘,作为政府对外交流的礼品,并在网上予以发布。同时对于自助游客要了解他们常用的书籍与杂志,吸引这些书刊读者的眼球,是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能迅速让自助旅游者所知晓的另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