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象提升战略
(一)构建和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形象
生态文化旅游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以自然生态为主,社会文化生态为辅,为游客提供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旅游经历,并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模式。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旅游业中的体现。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以生态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态”结构。尤其是像河北的秦皇岛、保定、承德、正定、邯郸魏县、涿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以强烈的区域性“文化生态”要素形成明确的城市风范,从而孕育了千百年的城市人文精神。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以集约式的城镇化与创建大都市文化为基本目标的地区与城市,必须面对一个新的课题:如何保护好一个区域的文化形态;如何保存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营造适合本区域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
生态文化旅游不仅涉及自然生态保护问题,而且还应该延伸到城市文化生态保护层面,自然生态需要保护完整,城市历史人文生态也需要完整保护。生态文化旅游与遗产保护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政府一方、旅游经营一方、旅游者和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的观光旅游胜地等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对生态文化旅游的认识、理解、保护、开发,必须以法律为基础进行。生态文化旅游是人类社会和自然风光及优秀历史文化和谐对话的方式,它是一个游人、一个国家的观念、行为举止、生活环境、文化健康质量的反映;也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领导管理素质乃至一国的文明水平。
城市里自然生态的山山水水,都是这种积淀而成的城市结构(空间分布结构)的结晶,它在物质上是体现为自然山水与建筑、人居景观的结晶;但在精神上,它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人文结晶。
为增强城市的旅游形象感召力,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燕赵文化,体现河北本土文化特色,要使河北的这些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延续燕赵城市历史脉络、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核心区域,应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二)旅游形象提升
多年来河北一直打造的“燕赵古韵”的形象,其实只是承德、邯郸、正定、保定及其周边地区(具有相关物质载体)的形象;直到推出了“彩环京津·休闲河北”才使得“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黄色”等重大因素被重视。“京津门户·绿色屏障”这一口号虽已意识到了资源的多样性、奇特性,意识到了生态、绿色的内容和组合,但还不太清晰、具体。
第一,要围绕“京畿福地·乐享河北”这一旅游主题形象口号大做文章。
第二,未来要扩大形象影响力,把河北的生态文化旅游做强做大就必须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观念层面,最终实现“生态河北·美丽河北”大形象、大品牌。
第三,精神观念层面上不仅要突出河北“中国生态文化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的形象,还必须上升到终极顶点“世界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基地”,以此实现“和平、发展、环保”世界三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