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泗水捞鼎”图像研究

第五章
汉画像“泗水捞鼎”图像研究

汉画像题材广泛,历史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类。这些故事不仅是汉代人智慧和想象力的凝聚,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与审美特性。“泗水捞鼎”在中国民间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历史故事,在汉画像中也是多次出现。因此,我们选择“泗水捞鼎”作为研究母题。

关于汉画像“泗水捞鼎”的研究,学术界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从政治文化意义来解释,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就是一幅“政治宣传画”,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故事是汉代人用来讽刺秦王的。从图像的构图方面分析,学者们提出了“泗水捞鼎”图像不仅能体现出山东画像石的构图风格,还体现了汉代山东汉画像石工匠们的精美制作工艺。也有研究者从考古学角度出发,对整个故事的真实性作了研究,认为“泗水捞鼎”是有人杜撰出来的。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可知,汉画像“泗水捞鼎”的研究角度涉及了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方面,并且仍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间。

汉画像“泗水捞鼎”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个历史故事。在汉画像中,以秦王为主角的画面少之又少,而有关秦王的事件中,大多工匠却又不约而同地挑选了“泗水捞鼎”,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泗水捞鼎”一定是含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此外,秦汉交替,汉朝不仅从制度上与秦朝有着巨大的改变,在思想文化上也有着根本性的转折。汉朝人对这一事件的记载是否含有一定的时代印记,图像又是否向世人传达了某种政治思想,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泗水捞鼎”的政治文化意义。

从汉朝的文化背景中,我们都注意到了董仲舒的“新儒学”对汉朝的巨大影响。工匠们在选取汉画像的内容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如“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周公辅成王”等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泗水捞鼎”经常与这些内容并肩而立,在意义上也必有相通之处。从对汉画像的分类梳理来看,有很多“泗水捞鼎”图像中都含有仙界的事物,而且这些图像多出现在山东地区,这一特殊的现象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