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庖厨图研究
2025年09月26日
第六章
汉画像庖厨图研究
本章是对汉代画像艺术中的庖厨图进行的研究。文章从庖厨图依托的神圣空间——祠堂及祠堂的另一种阐释“食堂”入手,结合常与庖厨图配置于一起的狩猎图、乐舞图,探讨庖厨图所具有的祭祀意义。文中提出汉代祠堂之所以被称为“食堂”,是因为在墓祭祖先时要在祠堂前摆放奉献给祖先灵魂的祭食。祠堂中的庖厨图,表现的就是准备和制作奉献给祖先灵魂的祭食的场面。狩猎图、乐舞图与庖厨图之间分别具有前奏性、共存性价值。
文章进一步从中国古代思想观念、民俗信仰入手,论述了庖厨图的“牺牲”构成,提出了庖厨图具有“神嗜饮食”体系的特征。庖厨图中食物种类之丰盛全备、人力投入数量之多,充分地表达了人的仁义情感和生死观,体现了古人关于生之彼岸的信仰和“鬼犹求食”“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庖厨图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而且灵魂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同样有着饮食的需求,并且认为牺牲祭品可以起到沟通的作用。
汉画像中的庖厨图不只是对汉代饮食制作流程的简单描绘,而且还是汉代人信仰崇拜的载体,表达了死者家人对死者的虔诚祝福和生之彼岸的美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