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奇石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游览了黄山,认识了黄山的许多奇石,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真不错!来,我要找一个精神抖擞的小组,“开小火车”说出它们的名字。(生坐端正,师举卡片,指小组认读)

生1:仙桃石。

师:字正腔圆,非常正确!(随即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生2:猴子观海。

师:好极了!(贴卡片)

生3:仙人指路。

生4:金鸡叫天都。

生5:天狗望月。

生6:狮子抢球。

生7:仙女弹琴。

(生一边读,师一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小火车”开得如此顺利,看来你们已经把这些奇石的名字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那在这些奇石中,哪几块写得比较详细呢?

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师:是的,这些奇石作者写得详细、有趣。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读一读,想一想它有趣在哪里。

(生自己选择读相关段落,师巡视)

二、梳理学法,品读“悟”奇

师:来,说说你喜欢的奇石。

生:我喜欢“猴子观海”。

师:好,请你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去黄山!(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

师:睁开眼睛,黄山到啦!看(板书:看),在这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头,有着奇形怪状的巨石,你能找到“猴子观海”吗?它在哪里?

(生上台指)

师:哦,仔细一看,这石头还真像猴子呢!大家瞧,这只“猴子”在干什么?

生1:它在看云海。

生2:它蹲在山头望云海。

……

师:那课文是怎样写这块奇石的呢?谁能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找)

生: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师:请想一想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猴子观海”的奇特?谁来说一说?(板书:说)

生1:我觉得这只“猴子”的形态非常奇特,你看,它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云海。

师:正确!这“抱”“蹲”“望”是写“猴子”的——

生1:动作。

师:是的,这些动作将这只“猴子”的样子给写活啦!

生2:我补充,这“一动不动”写得特别好,它写出了“猴子”观海非常专注。

师:说得真好!来,你来演一演这只一动不动的“猴子”吧!(板书:演)

(生表演)

师:这真是一只专注的“猴子”。来,掌声送给他。

生3:这只猴子爬到那么高的山峰上看云海,特别奇特。

师:哪个词让你感觉到这山峰特别高?

生:陡峭。

师:是的,这样一只“猴子”,爬到这么陡峭的山峰上,几千年来一动不动,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它呢?

生:是翻滚的云海吸引了它。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翻滚的云海?

生:想。

师:来,瞪大眼睛,一起欣赏吧!(动态课件演示“翻滚的云海”)

(惊叹声)

师:真是奇特的景观呀!怪不得这“猴子”一动不动地观看。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时,天空中的云层像被孙悟空施了魔法一样,一动不动,而这只“猴子”正是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那么高,和云亲密接触了,所以才能看到云朵像海水一样上下翻滚。看来,“猴子”所处的位置也很奇特呢!

……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好多“猴子观海”这块巨石的奇特之处,那么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板书:读)

(请三位学生朗读,关注读好“陡峭、一动不动”等词)

师:你们都是小小播音员,这样的读法,仿佛让老师看到了那只专注地望着云海的“猴子”。为你们鼓掌!

师(指着板书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找、说、演、读”这样的方法欣赏了奇特的“猴子观海”,下面请小组合作,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其他几块奇石,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三块奇石。

(师巡视在各组之间,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师:老师发现每一个组都按照刚才的方法学得非常认真!会自主学习的孩子最棒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1:我想说说“仙桃石”。(师出示“仙桃石”的图片)看,图片中这块巨石的样子,可真的和大桃子一模一样,两旁的树木就像大桃子的叶子呢!

师:外形很奇特。

生2:比起我们平常吃的桃子,这个“桃子”真的太大了,怪不得称它为“仙桃”。

师:此桃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寻呀!所以说它是——

生: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子。

生3:这里也有两个动词“飞”和“落”,写得特别棒!

师:是的,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来,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吧!

生齐:就说“仙桃石”吧,它就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师:继续交流。

生:我来说说“仙人指路”。(师出示“仙人指路”的图片)从图片上看,这块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师:你来读一读。

生:“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师:大家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把“更有趣了”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好!感觉好有趣!

生2:他的“真像”也读得挺好!我越看画面觉得越像了。

师:那谁来向仙人问路?

(生争先恐后举手)

生3:仙人仙人,请问“猴子观海”在哪儿呢?

生2(模仿图中的样子):在那儿,在那儿呢!

(大笑)

师:真有趣!来,和老师一起合作读读这一段吧!

师:“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生: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生:“金鸡叫天都”也很有趣,它和前面的几块巨石不一样,它是由好几块巨石组合起来的。

师:是的呢!它其实是一组奇石!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课文说“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师:几块巨石变成雄鸡确实奇特。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片)。

生2:书上说太阳一升起,它就变得金光闪闪了,特别神奇。

生3:就好像要叫人们起床了。

生4:它是对着天都峰在叫,怪不得叫“金鸡叫天都”了。

……

师:你们说得可真好,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这“金鸡叫天都”的神奇吧!

男生: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女生: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师:小朋友们,课文的第2~5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奇石的奇特之处,让人读着读着,忍不住想去黄山看一看这些石头。这么美好的段落,我们一定得把它们背下来,记在心里。来,给你们5分钟时间,试着背一背吧!

(试背)

三、创意说写,想象“赞”奇

师:来,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接力背诵,谁愿意?

(生纷纷举手,师择其中四人背诵。)

师:哇,你们实在是太棒了!黄山的奇石还有吗?

生1:还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生2:还有好多呢,课文最后一段说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

师: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

师:读得真好!能不能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来赞美一下其中的一块奇石。可以先说名字,后说样子;也可以先说样子,后说石头的名字。

生1:我来说“仙女弹琴”。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女”,身穿飘逸的长裙,手捧琵琶,正轻柔地弹奏呢!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了!

生2:“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块巨石,活像两只威风凛凛的雄狮,瞪着铜铃般的眼睛,正在抢夺一个球。

生3:“天狗望月”也很有趣。瞧那山头,蹲着一只“天狗”,它抬着头,一动不动地望着月亮,好像想把月亮吞进肚子里去呢!

……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简直可以和课文的作者媲美啦!我们来完成课后练习题二: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用“好像”“真像”写话)

(生动笔写。稍后,师选取几个典型交流点评)

生1:(第二幅图)在一座陡峭的山崖边,有一块巨石,真像一位老僧,背着一个药篓,这就是著名的“老僧采药”了。

生2:(第一幅图)“沉思的小狗”也很有趣。瞧,在一座平平的山头,有几块叠在一起的巨石,好像一只小狗,耷拉着脑袋,在思考问题呢!

……

师:观察很仔细,抓住石头的特点,用“真像”“好像”写话,很棒!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再一次游览了黄山,那些奇形怪状的巨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黄山值得欣赏的不仅仅是奇石,还有——云海、奇松、温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希望大家都有机会真正地去游览黄山。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