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吧?故事可以读,可以讲,还可以唱,可以演。有好多好多故事,被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改成了地方戏曲,搬上了舞台。下面,我先请大家来看戏——

(播放戏剧视频1)

生:这是《三打白骨精》。

师:没错,这是绍兴的地方戏——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播放戏剧视频2)

生:我知道:《牛郎织女》。

师:这是安徽的地方戏《牛郎织女》。

师:接下来,我要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一出我家乡上虞的戏——

(播放视频)

师:(随视频演唱)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

有一位,祝英台,秀丽聪明。

师:这是一出名戏。谁知道这出戏的名字?(生回答)(出示越剧海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的,祝英台就是我老乡。

二、再读剧本,理解词句

师:戏剧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给一个故事,演员就能演戏了?——读书要有课本,好照着读;演戏也要有个本子,好照着演。这个能让人照着演的本子就叫——剧本。剧本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一场戏的剧本。

(课件出示:第二场草桥结拜)

师:“场”是什么意思?跟“幕”差不多。“场”就是场面、场景。戏曲大多在舞台上演出,为了方便布置布景,编剧会根据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景物不同,将一出戏分成几个场次。我们今天学的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第二场。从标题中可以看到,这个故事就发生在——

生:草桥。

师: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再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句子、难理解的词语。

(生默读《草桥结拜》)

师:这个剧本年纪有点大了,有些词句现在已经不大使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大家来交流一下,你碰到了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生:“作揖”的意思我不懂。

师:谁来帮助回答?

生:行礼的意思。

师:很好。

生:“撮土为香”是什么意思?

师:有同学知道吗?

生:把泥土聚拢到一起,表示香炉。

师:你知道的真多。没有了吗?老师想问问大家几个。(投影出示:这厢)这个意思大家懂吗?(生无语)“这厢”是这里的意思。(投影出示:二八)谁知道“二八”的意思?

生:“二八”是十六岁的意思。

师:是的,千万不要误解成为二十八。那祝英台就不是小姐,是老姐姐了。(生笑)

师:我们知道,戏曲也是讲故事的,这个剧本讲了什么故事?

生:讲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去杭城上学的路上结拜兄弟。

三、研读剧本,关注形式

师:概括得言简意赅!我们曾经学过一个剧本,叫《半截蜡烛》,知道剧本和我们熟悉的记叙文在讲故事的形式上很不一样。比如说(出示《草桥结拜》片段——梁山伯:不妨撮土为香。请问祝仁兄今年……)这种角色与角色之间你讲一句、我讲一句的讲述方法叫什么?

生:对话。

师:对话是小名,在戏曲里大名应该叫对白。(出示:旅途之中未带香烛,这便如何是好?)这又叫什么?(生无语)这叫独白,是角色在自言自语。

[出示:(祝英台学梁山伯的动作而拜)]

师:这种加括号的叫什么?

生:这是表演提示。

师:是的,提示演员如何表演。(出示:——灯渐暗幕落)这又是什么呢?

生:舞台说明。

师:好棒,连这个也知道。(出示唱词)这叫什么?

生:唱词。

师:是的,唱词是戏曲的身份证,是戏曲剧本区别于话剧剧本的主要特征。——戏曲剧本就是由对白、唱词、表演提示和舞台说明四方面组成的。

师:会读剧本吗?(生:会)读剧本不像读记叙文,看到什么就要大声地读什么。读剧本,该读的,要读得声情并茂;不该读的,就不要读出声来。根据你的经验,谁来说说,哪些是该读的,哪些是不该读的?

生:对白和唱词要读的,提示和说明不用读。

师:有经验!好,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分别扮作祝英台、梁山伯,来读读这个剧本片段。(向一生走去)你的笑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把话筒交给你。你愿意读谁?(生:梁山伯)你大概是“梁粉”,梁山伯的粉丝。那么,请你选个祝英台吧!(学生自己选了一个)好,梁山伯和祝英台都到位了,可以开始读了吗?

(学生读片段)

祝英台:哦!(想了一想)(唱)多承仁兄不见弃,金兰结拜为兄弟,从此读书有良伴,小弟哪有不愿意?(白)旅途之中未带香烛,这便如何是好?梁山伯:不妨撮土为香。请问祝仁兄今年……祝英台:二八。梁山伯:我今年已是一十七岁了。祝英台:有道长者为兄,幼者为弟。梁山伯:如此你我对天一拜。

祝英台:对天一拜。(祝英台学梁山伯的动作而拜)梁山伯:贤弟请上,受愚兄一拜。祝英台:小弟也有一拜。(两人携手)——灯渐暗幕落。)

师:你拜我,我拜你,我估计他们俩在竞争礼仪标兵。(生笑)你们俩读得自然流畅、绘声绘色,点赞!——读戏曲剧本,其实就是读对白和唱词。不过,唱词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唱的。戏曲里,最主要的话,最重要的内容,往往是写成唱词唱出来的。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片段里,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唱词,用来表现祝英台的聪明机智。你说是哪一段?

生:我家有个小九妹。

师:(投影出示)

祝英台:哦,仁兄有所不知。唱: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此番求学到杭城,九妹一心想同来,我以为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孩读书也应该,只怪爹爹太固执,终于留下小九妹。

师:这是戏曲名段。我估计你爷爷唱过,奶奶演过,你爸爸听过,妈妈学过。现在,就请你自由地读一读吧。(学生读)

师:这段唱词在讲谁?(生:小九妹)其实小九妹就是祝英台。这是祝英台在梁山伯面前,为了掩饰自己的女儿身份,随机编出来的一个人物,有点玩笑性质,我们要读得轻快、活泼、好玩点。这样吧,我们一起来读读。我读一句,你读一句,这样反复,一直到读完。准备好了吗?(生点头)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断句的?——前四后三。整段唱词基本上都是这样,像唱歌一样,一句话里有几个拍子。读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很有节奏。

师:除了节奏,你还听出唱词有什么特点?

生:尾字押韵,朗朗上口。

师:没错。唱词是歌谣的一种,非常讲究押韵。有时候为了押韵,要打破常规,对词句作前后调整。比如说这个句子里——(出示)

梁山伯:妙哉高论,妙哉高论!

(唱)仁兄宏论令人敬,志同道合称我心。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读书也该应!

师:习惯上我们常说“应该”,在这里调换了位置,变成“该应”。为什么?——是的,为了押韵。

师:下面我们请全体女生做小九妹,来读读这段唱词。男生也别闲着,我们来做小九哥,用手打拍子,为小九妹们伴奏,一起来感受一下唱词有板有眼的节奏感、朗朗上口的音乐感。

四、迁移方法,学写唱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剧本的主要表达特点,明白了唱词在戏曲中“大哥大”地位。在咱们家乡美丽的杭州,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出示:《白蛇传》海报)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个故事。

(出示《白蛇传》故事片段——

许仙吓得全身发抖,结结巴巴地说:“娘子!娘子,莫非你真是……”白蛇见事到如今,再也不便隐瞒,歉意地说:“是我隐瞒你了。”许仙说:“那你为什么不早与我讲明?”白蛇说:“非是我不把真情吐,只怕你胆小要受惊。”许仙想起白蛇平时对自己的千般好,而自己竟不辨恩怨,听信法海,不觉悔恨相加,大喊:“娘子——”

法海用雷峰宝塔将白蛇镇了起来。生离死别之际,白蛇痛苦万分,将真相告诉了许仙:“为妻是,千年白蛇在峨眉山修行。因为羡慕红尘,远离洞府来到了杭州。那一天,我们初次相见,风雨同舟,感情深厚。我请人做媒,西湖边点起花烛,我们结为鸾俦(luánchóu)。我以为,从此后我们夫唱妇随定能共度百年。但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满天的孽海风波令我情难以酬。”)

(生浏览故事)

师:现在,我请同学们学做一回编剧,将故事改写成戏曲剧本。这个片段共两个小节。为节约时间,咱们只将第二小节的内容改写成唱词。这段话一共有六句话,我已写好了第一句,大家一起读读!

(生读:为妻是,千年白蛇峨眉修。)

师:这句唱词几个字?

生:十个字。

师:戏曲中非常有名的十字句。请大家按照“前三后七”的句式,写出其他六句唱词。写一句得一星,最高是五星,当然这是自评分。五分钟后,我们进行评比,评出本年度咱们班最佳编剧。

(学生改写)

师:下面我请三位同学上台朗读他们创作的唱词,掌声鼓励一下!

(三位学生分别是写了三句、四句、五句的。先请写三句的交流。)

师:别不好意思,写三句已经了不起了。人家大诗人说两句三年得,你是三句五分钟,超过诗人了。

生:因羡慕,远离洞府来杭州。

初次见,风雨同舟感情深。

请托媒,点起烛结为鸾俦。

师:好的,谢谢你!我把你的大作放到投影上了。下面我们掌声有请这位写四句的同学,听听他为我们带来的精彩。

生:慕红尘,远离洞府来杭州。

那一天,初次相见感情深。

我托媒,西湖点烛结鸾俦。

我以为,夫唱妇随度百年。

师:谢谢你!我也把你的大作放到投影上。下面是写五句的这位男生,看看他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

生:慕红尘,远离洞府来杭州。

初相见,风雨同舟感情深。

请托媒,西湖花烛结鸾俦。

我以为,夫唱妇随度百年。

没想到,满天风波情难酬。

师:好的。(将学生习作放到投影上)三位剧作家的作品都在我们眼前了,我请各位同学担任评委,一句一句来欣赏评析一下。第一句,大家认为哪个同学的最好?

生:差不多。

师:我觉得也差不多,但这位同学的字写得漂亮。请你用红笔将自己的唱词圈出来,表示这一句你是冠军。

师:第二句,谁的好?

生:第三个好一点,因为他的比较书面化。

师:好,就照你说的。请写五句的这位同学将自己的佳句圈出来。

师:第三句呢?

生:“我托媒,西湖点烛结鸾俦”这句好一点。他讲清楚了是谁托的媒,其他两位没说清。

师:有道理,请写四句的这位同学将这句圈出来。

师:现在只剩下两位同学比较,大家说哪位的好点?

生:第四句大家一样,第五句只他一个人了,当然是写五句的同学好一点。

师:下面我宣布,写三句和写四句的同学获得优秀创作奖;这位写五句的,获最佳编剧奖。我们用掌声欢送他们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拉住写完五句的男生)你等等。

师:你好了不起啊!你写的唱词字数相等,匀称美;抑扬顿挫,节奏美;韵味十足,音乐美。祝贺你成为五星级编剧!(生鼓掌)

师:这么精彩的唱词,我们给它谱上戏曲曲调演唱,就变成真正的戏曲了。你们会吗?都不会啊!看起来我只能自告奋勇了。不过请刚才这位五星级大编剧提醒我一下,这个唱词要唱出怎样的感情来?

生:要忧伤点,痛苦点。

师:哦,我知道了。从现在起我就不能笑了,你们也不要笑。要不我们就不是白蛇而是毒蛇了。这样吧,来点音乐,帮助我们进入情景。(播放伴奏音乐,老师以学生写的唱词现场填词演唱。全场鼓掌)

[结课]

师:今天我们阅读了戏曲剧本,也创作了戏曲剧本,觉得有意思吗?——民间戏曲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大家可能看过——出示:黄梅戏《牛郎织女》,越剧《柳毅传书》,昆曲《牡丹亭》,京剧《狸猫换太子》《程婴救孤》《荆轲刺秦》等海报。

民间戏曲是一本好大好厚的书,值得我们好好地去阅读,去传唱。好了,剧终了,我们用越剧的方式告个别吧!(越剧念白“这厢有礼”)“这厢——告辞了!”

生:这厢告辞!

原文

《白蛇传》故事(片段)

许仙吓得全身发抖,结结巴巴地说:“娘子!娘子,莫非你真是……”。白蛇见事到如今,再也不便隐瞒,歉意地说:“是我隐瞒你了。”许仙说:“那你为什么早不与我讲明?”白蛇说:“非是我不把真情吐,只怕你胆小要受惊。”许仙想起白蛇平时对自己的千般好,而自己竟不辨恩怨,听信法海,不觉悔恨相加,大喊:“娘子——” (此段改成对白)

法海用雷峰宝塔将白蛇镇了起来。生离死别之际,白蛇痛苦万分,将真相告诉了许仙:“为妻是千年白蛇在峨眉山修行;因为羡慕红尘,所以远离洞府来到了杭州。那一天,我们初次相见,风雨同舟,感情深厚;我请人托媒,西湖边点起花烛,我们结为鸾俦(luánchóu,夫妻的意思)。我以为,从此后我们夫唱妇随定能共度百年;但万万没有料到,这满天的孽海风波令我情难以酬。”(此段改成唱词)

《白蛇传》剧本(片段)

编剧________星级________

许 仙:(全身发抖)娘子!娘子,莫非你真是……

白 蛇:是我隐瞒你了。

白 蛇:

(唱)为妻是,千年白蛇峨眉修

第二场 草桥结拜

角色:

梁山伯

祝英台

四九——梁山伯的书童

银心——祝英台的婢女

(地点:草桥边)

(祝英台和银心休息在亭内,梁山伯上和四九挑书担行囊随后上)

四 九:相公,亭内有人。

梁山伯:哦,看他们也是行旅模样,说不定也是读书去的。

(梁山伯入亭,对祝英台作揖)

梁山伯:仁兄请了,小弟有礼。

祝英台:这厢还礼。

梁山伯:请教仁兄尊姓大名?府居何处?

祝英台:小弟姓祝名英台,乃是上虞祝家村人氏。敢问仁兄是?

梁山伯:会稽梁山伯。

祝英台:梁仁兄敢是去杭城读书?

梁山伯:正是。请问你呢?

祝英台:小弟也去杭城访师求学。

梁山伯:好极!好极!请坐。(四九、银心走近谈天)

四 九:嗳,你们是到哪里去的?

银 心:到杭城去读书。

四 九:我们也是到杭城去读书。

银 心:巧极了。(走向祝英台,脱口而出)小姐……

祝英台:(急掩饰)小姐好端端在家,你提她作甚?

银 心:噢……我想小姐要是能一同出来读书那就好了。

祝英台:是啊。

梁山伯:敢问兄台……莫非……

祝英台:哦,仁兄有所不知。

唱: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

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

此番杭城求名师,九妹一心想同来。

我以为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孩读书也应该。

只怪爹爹太固执,终于留下小九妹。

梁山伯:妙哉高论,妙哉高论!

唱:仁兄宏论令人敬,志同道合称我心。

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读书也该应!

祝英台:承兄夸奖,岂敢,岂敢!

唱:我只道天下男子一般样,难得他也为女子抱不平。

梁山伯:(唱)像这般良朋益友世间少,我有心与他结为兄弟盟。

(白)祝仁兄,小弟有言,只是难以启齿。

祝英台:有何见教?无不从命。

梁山伯:如此直言了。

唱:想山伯无兄又无弟,亦无妹来亦无姐。

有缘千里来相会,得遇仁兄心欢喜,

意欲与你两结拜,未知仁兄可愿意?

祝英台:哦!(想了一想)

唱:多承仁兄不见弃,金兰结义为兄弟,

从此读书有良伴,小弟哪有不愿意?

唱:旅途之中未带香烛,这便如何是好?

梁山伯:不妨撮土为香。请问祝仁兄今年……

祝英台:二八。

梁山伯:我今年已是一十七岁了。

祝英台:有道长者为兄,幼者为弟。

梁山伯:如此你我对天一拜。

祝英台:对天一拜。(祝英台学梁山伯的动作而拜)

梁山伯:贤弟请上,受愚兄一拜。

祝英台:小弟也有一拜。(两人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