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聊书猜书。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读课外书吗?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呢?

生:我读过《吹牛大王历险记》。

师: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敏豪生绝对是吹牛的祖师爷!

生:我读过《三国演义》,刚刚读完。

师:你太厉害了!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读“四大名著”了!

生:我读过《绿野仙踪》,很好看!

师:下面这些书或者故事,大家读过吗?

(课件出示书名《躲猫猫大王》《团圆》《夏洛的网》《柔软的阳光》《小灵通漫游未来》《帽子的秘密》)

(有的说读过其中的一两本,有的摇头)

师:请你在没读过的书中,选一本最想读的,猜一猜里面可能会写些什么故事。

生1:我选《躲猫猫大王》。我猜故事应该写的是一个很会躲猫猫的小孩,在每次躲猫猫游戏中,别的小朋友都找不到他,每次都能获得躲猫猫的冠军。有一次,在躲猫猫中,把自己给躲没了。

(众笑)

师:把自己都躲没了,真是太厉害了!

生2:我选《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灵通应该是一个百事通。有一次他搭乘宇宙飞船来到了3019年,看到了1000年以后的地球。

师:这真是一次大胆的预测。谁想接着这个话题继续猜一猜?

生3:我觉得人类1000年以后一定会发现地球以外的文明。小灵通作为地球的使者,出访其他星球,见识到其他物种长什么样,他们的科技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还可以让地球人都看看。

师:哦,你猜得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呀!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课

一、主角登场,迁移“预测”

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咱们先来看看故事的题目,谁能读好它,读好轻声?(出示图片:胡萝卜先生)

师: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猜故事里面可能会写些什么呢?

生:我猜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定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因为我爸爸经常为了刮胡子而烦恼。

师:真好!刮这么长的胡子确实是个麻烦!

生:我猜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可以做很多造型,成为胡萝卜王国一道亮丽的风景!

师:不错!这节课呀,我们要继续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学到的预测来读这个故事。还记得怎么预测故事吗?

(生回忆预测故事的方法: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根据插图;根据文章中的一些线索;根据文章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反馈预测单

师:这节课的故事,要从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起。(PPT出示: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胡子)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发愁”的“愁”是个生字(板书:发愁)。上面是个秋,下面是个心字底。你猜,愁为什么是心字底呢?

生:因为“愁”是心里很发愁,是一种心情,所以是心字底。

师:所以“愁”的意思就是——

生:内心感到很伤心。

(PPT出示:(  )的胡萝卜先生)

师:用上“愁”字,还可以怎么说?请你带上愁的表情来说一说。

生1:(皱着眉)忧愁的胡萝卜先生。

生2:(语调低沉)愁眉苦脸的胡萝卜先生。

生3:满面愁容的胡萝卜先生。

师:同学们不仅说得好,表情也很到位!

师:上课前,我们已经学着课后小男孩的样子对故事感兴趣的地方进行了预测。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自己的预测,并仔细听别人的汇报,同一处的预测,有不同想法的,可以补充。

生:我在故事的很多地方作了预测。当读到胡子越来越长时,我就猜到这根胡子会长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师:惊讶到什么地步呢?

生:胡子可能长成胡萝卜先生身体的几十倍那么长。

师:同样是这一处的有补充吗?

(边说边贴板贴:胡子越来越长)

生:我猜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可能会包围整个森林。

师:那咱们一起来演一演吧。起立!假如你们就是胡萝卜先生,跟着老师走起来哦!(PPT展示伴着轻松活泼的轻音乐走动的胡萝卜先生)胡萝卜先生吃着果酱面包走啊走!你瞧,他走过小巷,胡子就……

生:胡子就飘过小巷。

师:胡萝卜先生跨过小桥,胡子……

生:胡子就跨过小桥。

师:胡萝卜先生爬过小山,胡子……

生:胡子就爬过小山。

师:这胡子真是太长了!

(边说边给黑板上贴着的胡萝卜先生画上很长很长的胡子,直到黑板的边沿)

师:咱们接着汇报其他地方的预测。

生1:当我读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沾上面包酱的时候,我就猜到这个胡子会长长。

师:你为什么这么猜呢?

生1:因为面包酱很有营养,妈妈给我吃营养品,我会长高,胡子也是一样的。

师:哦,你这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猜故事。

(边说边贴板贴:胡子沾上面包酱)

生2:当我读到小男孩的风筝线断了的时候,我就猜到小男孩会用胡子做成风筝线。因为它们很像。

师:有道理,你找到了两者的相似点。

(边说边贴板贴:胡子做成风筝线)

生3:当我读到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的时候,再结合课题,我就知道这根胡子一定会发生有趣的事情。

生4:当我读到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的时候,我猜到这根胡子会给胡萝卜先生带来很多麻烦。

师:你当时为什么这么猜呢?

生4:因为我爸爸经常为几根胡子而烦恼,天天要刮胡子。现在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这个胡子长长,应该会带来很多问题。

师:猜得有理有据的。现在你发现故事跟你的预测有点——

生4:不一样。

师:但是我觉得你的预测也同样精彩。这是我们读着“漏刮胡子”所作的预测。

(边说边贴板贴:漏刮胡子)

生5:当我读到鸟太太晒尿布找不到晾衣绳的时候,我就猜鸟太太会用胡子做成晾衣绳。

师:同样是这样预测的,请举手。

(全班举手)

师:非常好!

(边说边贴板贴:鸟太太晾尿布)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边读边预测,每个预测都有理有据,还抓住了故事的每一个关键处,现在你能根据故事的先后,给这些关键处排排序吗?

(一位学生走上黑板给板贴排序)

师:他排对了吗?

生(齐说):对了。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故事的关键处吧!

(生齐读)

师:看来,大家已经读明白这个故事了。

三、续编故事,运用方法

1.“胡子做成晾衣绳”续编。

师:眼睛亮亮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这个故事跟我们平时读到的故事有些不一样,结尾是个省略号。刚才我们已经对这个省略号进行了简单预测,大家都认为鸟太太会用胡子做成晾衣绳(贴小标题)。大家的想法惊人的一致。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部分故事也来具体地讲一讲,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们可以仿照“胡子做成风筝线”这部分的故事来讲。

师:真好!你发现这两个小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生1:我发现第一部分都是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然后谁刚好碰到了什么困难;第二部分都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第三部分应该是胡子帮助解决了这个困难。

师:你简直就是孙悟空,火眼金睛,真厉害!简单说,第一部分讲的是困难,第三部分讲的是作用。

师:鸟太太的故事,缺的就是胡子的作用。我们先来看小男孩的这部分。这里有两句话,请两个小朋友来读。想一想:这一部分内容,作者是怎么写的呀?

生:小男孩看到胡子说的话和他怎么做的。

师:简单说,就是小男孩的语言和动作。现在,你会编鸟太太剩余的故事了吗?谁来试试?

生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鸟太太说完就扯了扯胡子,她确定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晾尿布。

师:找到方法,编故事变得容易多了!也精彩了!谁再来试试?

生2:“这绳子真长啊,做我的晾衣绳刚刚好!”鸟太太说完就剪下一段胡子,她确定还蛮牢固的,就用来晾尿布了。

师:小朋友的故事都很不错。咱们来看看两位小朋友的预测是否正确。

(PPT出示故事原文“鸟太太”的下半截故事)

师:看来,根据故事中的线索来预测故事,是读故事的好方法!

2.情境引路,续编故事。

师:小朋友们,鸟太太的故事结束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故事结束了吗?说说预测的理由。

生1:故事没有结束,因为文章结尾是个省略号。

生2:我也认为没有结束,因为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很长很长,一定还会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师:故事确实没有结束。(PPT出示省略号)你瞧,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这根长胡子说不定会来到艾丽莎身边,她正在找更多的线给她的天鹅哥哥们编织衣服呢;说不定会来到喜羊羊的身边,他正在研究捕狼神器呢;说不定胡萝卜自己刚好遇到什么麻烦,需要胡子派上用场呢!打开你的想象大门,按照自己的想法,编一段你的故事吧。

(四人小组交流故事)

师:谁能先来说说编好的故事呢?

生1:森林里熊大和熊二准备开一个派对,吹好了气球却没有绑气球的线。这时,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正好在风里飘动着。熊大说:“这根线正好用来绑气球呢!”于是熊二就扯下一段胡子,把气球绑在了一个树枝上。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故事?

生1:我觉得他的故事讲得很流利。

生2:我觉得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绑气球,很合适。

师:小朋友的故事讲得好:既有人物的语言,又有人物的动作,具体又生动!两位同学的点评也很到位呢!

生2: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走过一片草地。草地上,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正在荡秋千。突然,秋千上的绳子断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两个小孩说:“这个刚好可以做秋千的绳子,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他们确定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做成秋千的绳子。

师:哪位同学想做做小评委评价一下这个故事?

生1:我觉得胡萝卜的长胡子和秋千的绳子很相似,这个想象很好。

生2:我觉得他的故事编得很生动,讲得也很好听。

师:是的,你们说得都很好!看来,每个小朋友心里都有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这么多故事,是不是都得写进故事里呢?我们来预测一下,作者接着会写几次呢?

生1:我觉得可以写10次。

生2:我觉得可以把好的都放进去。

师:咱们不忙着下结论,先来回忆几篇以前学过的故事。

(PPT展示小蝌蚪三次找妈妈的图片及小壁虎三次借尾巴的图片)

师:小蝌蚪几次找妈妈?

生齐说:三次。

师:小壁虎几次借尾巴?

生齐说:三次。

师小结:像这样反复三次的故事,在本册语文书中也有,比如《去年的树》中,小鸟三次问别人;《那一定会很好》中,大树变了三次。此时,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生1:我觉得再加一个故事就够了。

生2:我也觉得还会再写一个故事。

师小结:差不多的故事情节反复出现三次,这是编童话故事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有很多有趣的经历,但是写进故事中,如果模仿这种写法,那么再接着写一次就可以了。这是我们根据阅读经验来预测故事。板书贴磁条:结合阅读经验。

师:到底我们预测得对不对呢?咱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编的吧!(PPT出示作者的故事)

师:你瞧,作者往下接着编了几个小故事?

生:一个。

师:你看,跟我们预测得一模一样。给它取个小标题吧!

生:胡子成为眼镜绳。

(贴上板贴:胡子成为眼镜绳)

师:现在的胡萝卜先生还会为自己的胡子发愁吗?现在胡萝卜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喜悦。(板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跟着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预测之旅。平时在阅读中,用上预测,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味道。

板书: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