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点评

“比较”:阅读教学的大“招”

周一贯

何夏寿老师把《松鼠》一课教学设计的特色归结为“有趣的松鼠”。有招的说明,确能得其要领。那么他教学这篇说明文的“招”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比较。说到底,比较确实是阅读教学的大招。

所谓“比较阅读”,是指在分析综合几个文本的基础上,借比较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处于主流地位的是“接受阅读”,即给予理解和接受读物(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为唯一目标。这样的阅读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为主,会让学生丧失作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积极思维碰撞的机会。

在本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实现引导学生展开比较阅读这一大招的,我们不妨作一分析品鉴。

一、出招:为比较作好充分的铺垫

上课伊始,教师先从回忆刚学过的课文《太阳》入手,重温课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充分发言之后,归结出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特点,这看起来是对说明文特点的回忆,似乎与出招没有多大关系,但其实是新课起步的关键所在。谁来说说你对松鼠的了解,并初读新课《松鼠》;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同时,梳理课文告诉了我们关于松鼠的哪些知识;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所有这些要求不只是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必要,更为开展比较阅读打下重要基础。“出招”应当就是整堂课“起、承、转、合”的“起”,如果教师在开展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率先明确意识和进行通盘规划,就很难找到引领深入展开比较阅读的这根“定海神针”。如此看来,在比较阅读中如何出招是关乎全局的重要谋略,自然不可等闲视之。

二、见招:细读《松鼠》,与《太阳》作深度比较

细读《松鼠》,不仅是新课教学的中心任务,也是教师使好“比较阅读”这一大招的重点所在。何老师以“你从哪儿读出了松鼠的漂亮”为话题,引导孩子畅所欲言,使课堂出现了交流对话的精彩高潮。这里教师的精要点拨,显然是起到了引领的重要作用。如“美少年一枚”“运动的身体最漂亮”“你是审美家,你的语言很美”“高,确实高”“作者用了半天的技巧,一下子就被你拆穿了”“除了用拟人的方法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等。

在本案中,教师以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解梳理,也是启发学生开展深度比较的成功方略。因此,学生才能清晰地做出归纳:相同点,用了比喻的方法;不同点,《太阳》在比喻是个大火球时使用了列数字的方式,《松鼠》不一样,是以拟人化的比喻,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的……

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么两篇课文的介绍方法能不能换一换?为什么?写松鼠如果也这样说明,可以吗?这是把“比较”进一步推上了思维的高潮。教师趁机出示了一段介绍松鼠的文字,更使学生体会到不能互换,因为《松鼠》这篇课文不仅要告诉学生关于松鼠的知识,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如果只是用举例子、列数字,就无法表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了……

显然,这样的比较阅读过程包含了思维的感知、观察、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想象和创造的全部活动。基于“比较”的阅读才是真正“走心”的阅读。

三、拆招、用招:改写散文《白鹭》的尝试

比较阅读的深化,“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最理想的运用实效,当然莫过于让学生能尝试将散文改写成一篇说明性文章。当课堂教学推进到这个高点时,学生巴不得能够“小试牛刀”。所以何老师对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谓趁热打铁。改写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事。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出招、使招的目的,应当也是为了学生能够用招,何况教师在让学生用招时也做了功夫。如,你觉得把《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走的还是“让学生自己教学自己”的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