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一类故事,不是作家写的,而是由老百姓编的、口头讲的,这类故事叫民间故事。大家一定听过民间故事吧?我们一起来猜猜——
(投影出示《女娲补天》图片)
生:《女娲补天》。
师:再来看一段小视频。(播放动画片《哪吒》)
生:《哪吒》。
师:接下来我们来唱一首全中国小朋友都会唱的歌——(音乐《葫芦娃》,学生齐唱)
师:民间故事有趣好玩,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现在我要讲故事了。注意,如果你已经猜到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请先不要出声,假装没听过。你可以特别注意老师讲故事时的语气、语调、表情是什么样的,好不好?
生:好!
师:(讲第1自然段故事,略)引题——《枣核》。
师:你吃过枣吗?
生:吃过。
师:知道什么是枣核吗?
生:就是枣中间的核儿。
师:这个故事里的枣核指什么?
生:是一个枣核大小的孩子。
师:这个枣核不是那个枣核,那个枣核不是——
生:这个枣核!
二、检查自学,梳理故事
师:真好。大家都预习过这个故事了吧,我来考考大家,这句话会读吗?
(投影出示)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天一亮,县官就带着衙役去捉人。
(生齐读)
师:太好了,这个句子中藏着好多生字。(投影生字的音节)你看这么多,现在大家都能把它读出来了。谁能把生字读成词语呢?
生:牲口、官府、善罢甘休、衙役。
师:这声音真好听,我珍藏起来了。同学们,这个故事有点老,有些词语现在不常用了,你们还能说出大致的意思吗?
生:能!
师:好,我来考考你们,官府是什么意思?
生:官府就是当官的人。
师:没错。再来一个,衙役呢?
生:给当官的当卫士。
师:真好。现在我问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生:枣核。
师:谁能用简洁的话告诉老师,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枣核不但勤快,而且很聪明。(投影出示“枣核不但勤快,也很聪明”)
师:从哪里看出枣核勤快呢?
(投影出示)枣核天天去干活,学会了好多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砍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顶上去。
师:说实话,我也预习了,可是我还没看出他哪里聪明了。谁来告诉我?
生:他赶回了牲口。
生:他斗败了县官。
师:是啊,我知道了,这个故事,主要在讲枣核很聪明。
三、运用表格,记忆情节
师:可是,老百姓说了,山歌是用来唱的,故事是用来讲的。如果我们能把故事讲下来,那就真正厉害了。玩不玩?
生:玩!
师:要讲故事当然得记住故事大意。这个故事有点长,怎么来记住呢?我推荐给大家一个法宝,大家想要吗?我把这个法宝藏在一个魔袋里。要打开魔袋,得学会念咒语,我悄悄地告诉大家咒语——魔袋魔袋,快快打开!
生:魔袋魔袋,快快打开!
师:魔袋开喽,法宝来了(出示表格)。
生:表格啊?
师: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表格,它很管用的。你知道老师小时候是怎么记住故事的吗?对了,全靠这个表格。现在,我教大家怎样使用表格吧。
师:表格的第一格写着事件,它在提醒我们把事件填到下面的空格里。我们来回忆一下,枣核做了哪两件事:第一件是——
生:赶回牲口。(投影填写“赶回牲口”)
师:第二件呢?
生:斗败县官。
师:(投影填写“斗败县官”)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一件事,为什么要去赶牲口?
生:因为牲口被衙役给抢走了。
师:这个空格中填“牵走牲口”。(投影填写“衙役牵走牲口”)
师:枣核知道后,他是怎么做的?
生:蹦到驴耳朵里吆喝。
师:这个格子里填“吆喝”,(投影填写“吆喝”)吆喝了一次吗?
生:两次。
师:读读书,到底几次?
生:三次。
师:对喽,在故事里,重要的事情一次肯定不够,两次也太少,三次刚好。那我们就要填三次。(出示:吆喝吆喝再吆喝!)
师:枣核为什么要吆喝三次呢?
生:把衙役搞得累死。
生:把衙役麻痹掉。
师:是的,这就是枣核的聪明。结果呢?
生:牵回牲口。
师:(投影填写“赶回牲口”)你看看,赶回牲口这件事就填完了。一件事就简简单单搞定了。
师:枣核干的第二件事,大家会填吧?自己填吧,可以看书。
(生填写)
师:现在我们来校对一下(投影出示)特别说明,你填的只要有“蹦”这个字,都算填对啦!蹦几次?
生:三次。
师:你真是个枣核,小精灵!第一件事,写枣核的聪明是“吆喝吆喝再吆喝”,这回,写枣核聪明的是一蹦一蹦又一蹦。
四、根据表格,复述故事
师: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表格,把故事讲给同桌听。行不行?
生:行!
师:我看有几个同学还没有底气说行,如果觉得自己还不行,这样吧,我们可以再读读课文,开始吧!
(默读后,指名一生讲故事)
师:讲是一种本领,听更是一种水平。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故事,你认为他可以得几颗星呢?(出示讲故事的要求:自然流畅、语调多变、表情丰富)
生:6颗星!
(指名一生讲第二个故事)
师:讲得自然通畅、绘声绘色,模仿人物的语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的故事起步价多少——
生:6颗星。
师:不,6个枣核。想想,一个枣核都那么聪明勇敢了。6个,哇,那是不得了的聪明。下课后,送一颗给老师好不好?
生:可以!
师:6个枣核,你将来想做什么?
生:不知道。
师: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当演讲家!
五、开启想象,续编故事
师:亲爱的宝贝们,我有一句心里话,不知可不可说?不说呢,我不爽。可是说了,怕吓着你们。你们怕不怕?
生:我们不怕。
师:那我就说了。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光会讲故事其实还不是最厉害的,真正厉害的是能把这个故事往下编?你们行吗?
生:行!
师:一听就有英雄气。我的问题是“这一回,县官他会善罢甘休吗?”
(课件出示一行空白)
师: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做组长,一起合编吧。
(学生合编故事)
师:下面我来听听你们的精彩故事,哪个组来?(指名一组)
生:第二天,县官和衙役把枣核抓走。县官说,把这个小东西埋在土里。衙役挖了个坑,把枣核埋在土里。刚埋好,枣核就蹦了出来。衙役们又把枣核埋了。他们一走开,枣核又蹦了出来,还冲着他们笑。县官大声喊:“坑再挖得深一点!深一点!”后来他们挖了个很深的坑,终于把枣核埋了。县官以为这次枣核必死无疑,可他刚走开,枣核又从土里蹦了出来,而且一蹦蹦到县官的眼睛里,县官的眼睛一下子就看不见了。这以后,县官就再也不敢去找枣核的麻烦了。
师:编得太有趣了。这么长的故事,一口气说出来,不打疙瘩,你这水平,直接送六年级得了。最后一句话,县官再也不敢去找枣核的麻烦,可改成,县官再也不敢欺侮枣核了。接受吗?
生:接受!
师:你看,有才的人都谦虚!如果我认为这个就是咱们班里一号故事男,你们同意吗?还有没有敢来溜一溜的?(学生举手)还有一群啊!你们语文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厉害!(指名一女生)请你吧!
生:县官又把枣核抓到衙门内。县官说,给我打。这回,枣核假装被打死了。县官可高兴了,边喝茶边说:“斗不过你这个小东西,我还算什么县官!”话音刚落,枣核从地上一蹦,一下就蹦进县官的嘴里。县官急了,想把枣核吐出来,枣核一蹦,蹦进县官的肚子里了。枣核在县官的肚子里问,下次你还欺侮老百姓吗?县官肚子痛得要命,连忙说不欺侮了。枣核又问,你还打不打我了?县官说,打死我也不敢了。枣核从县官的肚子里蹦了出来,白了县官一眼,大摇大摆地回到了家。从此以后,枣核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全场掌声)
师: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你们面前自称老师了。(全场笑)不评了,直选送“中国好故事”!好不好?
生:好!
师:这个栏目的设置时间:未来;播出时间:未来!收看时间——
生:未来!
六、归纳类型,拓展延伸
师:哈哈,原来你们都懂啊!还记得课堂开头我们回忆的三个故事主人公吗?女娲,哪吒,葫芦娃,加上今天我们学的枣核,大家觉得这几个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生:他们都很勇敢。
生:还很聪明!
生:都有特殊的本领!
师:他们长得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吗?
生:不一样,很奇怪的。
师:哪里奇怪了?
生:女娲是蛇身,哪吒生下来是一团肉,葫芦娃头上有葫芦,枣核那么小。
师:对了,这些故事主人公长得很怪,后来又都立了大功。这类民间故事有个名字想知道吗?
生:想!
师:叫“怪异儿”故事。这类故事全世界都有,而且有好多,有多少呢?别看我,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们去问问它?(PPT出示“怪异儿”词条)
师:你可能更会想到那个小小的姑娘怪怪的人,对了,《拇指姑娘》《田螺姑娘》……
以后,我们再读到这些故事,就知道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
生:怪异儿故事。
师:太有才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