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创编习作”的教育价值
周一贯
何夏寿老师的“千年故事,再谱新篇”,不仅仅是一堂成功的习作课,给我们展示的更是一种全新的写作课型,不妨名曰“创编习作”。在中华文化的巨大库藏里,有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寓言小品等,历经时间淬炼,它们凝聚成一个成语、一句格言,流传千秋。然而时代在前进,认识在发展,思绪会变革,推陈才能够出新,旧的故事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可以有不一样的创意演绎。“龟兔赛跑”可以新编,“郑人买履”“鹬蚌相争”当然也可以有新说,前提只要能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于是,在“创编”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便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新意迭出。这不仅为小学生习作的题材拓展搭建了一个宽阔平台,更为创新一代的养成注入了无限新活力。这应该是“新龟兔赛跑”这一课例的教育价值之所在。
一、从“推陈出新”到“反向思维”
推去旧的,方能产生新的。旧戏可以新唱,老事可以新办。突破旧巢,方会有海阔天空的新世界。这是所有创新之举的不二法门。以“童话育人”开创办学新路的何夏寿,是著名童话作家金近所在家乡的金近小学校长。从小喜爱童话的何校长,敏锐地意识到许多童话故事都有着可以新编的“童话”基因。于是,在小学生习作容易出现笔下无话的困惑面前,他在“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标》语)感召之下,有了写《新龟兔赛跑》的创意课堂,并因此也有了可以写《新狐狸和乌鸦》《新狼和小羊》《新小红帽》《新灰姑娘》……的联想。显然,这不仅是一种习作题材的新开发、一种童话育人的新模式,更是一次事关创新人士培育的新事业。因为新编故事的背后,是对儿童求异思维,不断朝反向思维推进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思路大开,妙语连珠,对龟胜兔败的这个竞赛结果,作了五花八门的想象,以活跃的思维验证了“一切皆有可能”的生活哲理。应当说,这也许正是长期受应试教育捆绑的学生,最需要受到激发的一种思维品质。
二、变“先导后作”为“先作后导”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最看重的环节是教好“作前指导课”。作文该怎么写,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组材,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全在“作前指导”的传授。以为如此,学生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并由此提高作文的能力。殊不知,正是这种作前的过度指导,使学生忘记了,原本应该是生命的真实表达和真情交流,不应为章法、技巧所迷惑而淡化了“我手写我心”。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作前过度指导下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相互雷同,而且从此学生会依赖于教师的“作前指导”,全然学不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也正是造成“学生怕作文”的根本原因之一。
可是,在本案例中,何老师却能反其道而行之,真正改变了“先导后作”的传统教路,先放手让同学们自由想象,创编龟兔赛跑,龟胜兔败的新归因。教师在巡回观察中发现有创意的新编和存在的问题,并现场根据学情改编和调整自己的预设,真正体现了“导”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接着,教师趁热打铁,提出新要求(“一波三折”)让学生自改习作。显然,这样的教程新改,真正体现了习作的过程是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放胆为文,并能在教师指导之后自改习作。于是,将“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真正渗透到习作教学改革的实处。应当说,这是习作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即一定要让学生以放胆写作为基础,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氛围里,实现自由、开放的表达。而后才是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由“一波三折”说“言之有物”
本案例的习作创造性和想象力,不仅在于龟兔赛跑的胜负原因之新说,更在于对胜负原因的描述要能体现“一波三折”的情趣味和合理性。这显然是“再谱新篇”,是颇具教学见地的。教师不仅能因“事”(学生的习作)说“理”,让重复的运用成为故事具体的必要条件,而且因势利导地渗透,这也是童话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这一重难点的落实,教师运用了“范例引路”(教师“下水”写“反复”),“课中交流”和“重点修改”三个步骤来予以推进,形成了本课教学中的又一观点,确实值得称道。
然而,故事发展的曲折性,不仅仅体现在一种写作方法上。更为重要的是,应当让学生明白这是生活哲理在故事中的客观反映。因为生活本身是复杂的,它的进程往往不是直线的,曲折迂回才是它的常态。其中有造成曲折迂回的原因,有产生的具体情节,只有把这些都交代清楚了,故事才有生动性,也才有说服力。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这种“一波三折”有着合理的必然性,并以此让学生明白不可为反复而反复。如写乌龟之胜是因为路遇“神灯”,受到了“神灯”的帮助。学生的这一想法很好,可为什么要神灯帮助它呢?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因果交代,这样,神灯的反复帮助,便成了没有任何原因的行为。好像只是为了反复,才作了反复帮助。其实,从神灯的第一次帮助到第二、第三次帮助,都应当由具体的故事交代。简单来说,必须点明神灯认为乌龟与兔子赛跑是不公平的竞赛,于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才有了合理性。当帮助乌龟过了沼泽地之后,正在乌龟不断表示感谢时,神灯看到兔子已离终点不远,觉得还不行,虽然已帮乌龟赶了许多路,但估计还胜不过兔子,得再帮一把才是,于是神灯又决定帮它翻过一个山头……这样,神灯的相助就有了最简单的生活逻辑的交代,起码不再是为反复而反复了。
“不完美的创新,要比完美的守成好一百倍。”这是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在儿童写作中,开拓“创编习作”这种形式是值得倡导的。创编习作多以民间故事、成语、谚语、童话或寓言为原本,作颠覆式的推陈出新,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批判继承。因为创编的过程正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创编又必须基于新时代、新思维的光照,往往有“古为今用”的丰富意蕴,有益于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创编在既成本义的基础上要“反其意而用之”,是一种求异思维的最佳训练,这对历来重视求同思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言,正是需要着力加强的重要方面;创编有原定的语境和现成的语文材料可资借力,这无疑也是发展儿童言语表达极为有利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并培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事关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大业。创编习作的推出,正是在这个根本上有了它不可小觑的存在意义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