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梳理全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太阳》,谁能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说明性课文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松鼠》。
(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鼠”的笔顺,并让学生在写字本上书写“松鼠”两个字)
师:谁能来说说对松鼠了解有多少?
生:松鼠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生活在松树上。
生:松鼠有一条大大的尾巴,可以帮助它高空跳跃,还能当被子。
师:看来,同学们对松鼠了解得还不少,学了本文之后,相信大家一定会对松鼠有更多的了解。自由朗读全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关于松鼠的知识。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师:读完了吗?生字新词会读吗?
(出示:驯良 榛子 矫健 苔藓 狭窄勉强
请学生认读,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区别形近字:“矫”“娇”“骄”)
师:说明文要把事物的特点准确清晰、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松鼠》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关于松鼠的哪些知识呢?请读读有关句子、段落。
(生读句子或段落,概括提炼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外形:第1自然段
(2)生活习性:第2、第3自然段
(3)松鼠搭窝:第4自然段
(4)松鼠的生育情况:第5自然段
师:如果我们把松鼠这么多的知识点梳理梳理,归在一起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就藏在文中,你认为应该是哪一句?
生: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师:一下子就抓住了文中的关键句!那么什么叫乖巧?什么叫驯良?
生:乖巧就是听话、讨人喜欢。
师:一看你就是一个乖巧的好孩子。
生:驯良就是驯服、善良的意思。
师:你用拆字法来理解词语,是个好办法。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
(小结:漂亮,第1自然段;乖巧、驯良,第2~5自然段)
二、分类识记,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11个生字,观察归类,指导书写)
师:“驯、仁、橡、玲、珑、滑、恼、编、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鼠、惹、蔽”是上下结构的字,“鼠、蔽”要引导学生注意笔顺。“遮”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师:接下来,我们要写一写“橡、编”,哪位同学能提醒我们,要写好这两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生1:我觉得应该注意这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生2:我觉得还要注意这两个字都要穿插着书写的。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非常专业,看起来我们班在书写上也是藏龙卧虎呀!那我偏向虎山行,我先来试着写一下,待会请龙啊,虎啊,再提点提点吧!
(师范写)
师:请问生龙活虎的在座各位,你们觉得有什么要点评的吗?
生:我觉得写得还行,两个字的结构都把握得比较好。
师:那你们也试着写写看吧!
(生书写)
三、细读体会,关注表达
(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师:你从哪儿读出松鼠的漂亮了?
生1:松鼠面容清秀,让我感觉他长得像人一样!
师:帅气!
生2: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感觉像个运动员。
师:体形漂亮!
生3:我觉得松鼠最漂亮的是尾巴,大尾巴配上小面孔,很有型。
师:审美家,你的语言也很美。
师:作者写松鼠漂亮是很有顺序地描写的,你发现了没有?
生1:我发现作者是从上到下来描写的。
生2:我发现作者是从头到尾来介绍的。
师:一语中的。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松鼠之美告诉我们的?
生1:我发现作者是把松鼠当成一个人来写的,用了拟人的方法。
师:(疑惑地问)哪里有拟人呢?
生1:面容清秀、身体矫(jiǎo)健、歇凉,这些词都是拟人的写法。
师:说得头头是道!除了用到拟人,还有别的方法吗?谁要补充呢?
生2:我发现作者还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比如说——
生2: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这些都采用了比喻的写法。
师:请大家在这段话旁边加以批注:比喻、拟人。刚才两位同学说得太好了!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学过张姞民写的《太阳》,我们知道,那是一篇介绍事物的文章,今天我们学的《松鼠》也是这种类型的文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介绍某一事物的时候,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出示文字:
张姞民《太阳》: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布封《松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生1:相同点是都用了比喻的方式。
生2:不同点是《太阳》使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介绍太阳;《松鼠》用比喻、拟人的方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松鼠。
师:思辨:两篇课文的介绍方法能不能换一换?为什么?写松鼠时,如果也这样说明,可以吗?
(出示文字:
松鼠体长17~26厘米,尾巴长15~21厘米。体毛灰色、腹面白色。食昆虫和鸟卵。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生1:我觉得不可以,这样介绍松鼠就不有趣了。
生2:我也觉得不好,虽然这个数据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但是只是粗略地介绍了一下,至于松鼠面貌的细节,我们就不知道了。
生3:我觉得这样说明也可以,至少一目了然。
师:我们不急着下结论,等学完全文再回头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接着再进入故事,了解松鼠,你从哪里读出了松鼠的“驯良”“乖巧”?
(生交流,穿插松鼠视频、图像等直观介绍,并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把松鼠搭窝写清楚的?
生:作者用“先……再……然后……”来介绍的。
师:那你能仿照这一写法,说说“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米”中的任意一个吗?
(PPT出示三张图片)
生1:蚂蚁先在四周搜寻合适的居住点,然后吸引别的蚂蚁跟着一起搬去它发现的巢穴,然后他们再开始成群结队地搬家。
师:介绍得头头是道。
生2:喜鹊先飞出窝,到处寻找合适的枝条,再把枝条按照椭圆形依次摆放在他们选定的位置上,又找一些带叶子的软枝进行装修,把巢穴弄得很妥帖,然后喜鹊就舒舒服服地住在里面享受生活了。
师:在你的介绍里,我读到了一只很懂得生活的喜鹊,真不错!
师:同桌之间互相介绍一下吧!
四、提炼写法,尝试改写
师: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同是说明文,我们看到张姞民笔下的《太阳》,与布封笔下的《松鼠》,在写法上差别很大。学完全文,你能说说此时的想法吗?
思辨:两篇课文的介绍方法能不能换一换?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不能换,因为《松鼠》这篇课文,不仅告诉我们松鼠的知识,还要让我们理解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生2:如果只是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来介绍松鼠,就感受不到布封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了。
师小结:现在大家的观点很一致!张姞民的《太阳》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语言表述严谨。布封的《松鼠》全文都是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语言活泼,在准确表达松鼠特点的基础上,又非常传神、形象、生动,既写出了松鼠的可爱,也写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情感不一样,表达的方法也可以不一样。《松鼠》中这样的句子太多了,请再默读课文,找出传神描写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1: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生2: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生3: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藓苔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
师:如果将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改写成说明性的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我们试着把《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你会采用张姞民的写法,还是布封的写法?说明理由。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用布封的写法。
生2:我也选择用布封的写法。因为用比喻、拟人能写出我们对白鹭的喜爱。
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你觉得把《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吗?
生1:我觉得环境描写可以少一些。
生2:我觉得可以多用比喻和拟人。
生3:我觉得要找到散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介绍好白鹭的外形。
师:三位同学的建议特别好,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抓住了关键处。用说明文的方法,有条理地介绍好白鹭的外形,是我们修改的重点。那么,接下来我们试着修改一下吧!
(学生试着将《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章,可查找资料)
(指一生读修改后的说明性文章《白鹭》)
师:听了他的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觉得他改得基本可以,比喻和拟人都用得挺好的。
师:那能送他一些建议吗?
生1:我觉得他的语言太简洁了,可以稍微具体一些。
师:是的,我也有同感,不要吝啬形容词。还有谁要来点评一下?
生2:我觉得他的文章中可以加入一些作者对白鹭喜爱的句子,就像《松鼠》里的一样。
生3:我觉得语言可以稍微幽默一些。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同学们,听了他人的文章,又获取了这么多的建议,现在我们试着再次修改一下《白鹭》吧!
(学生二次作文)
师:现在,谁能来说说散文《白鹭》与说明性文章《白鹭》有什么不同吗?
生1:散文《白鹭》语言更美一些。说明性文章《白鹭》以介绍白鹭外形为主。
师: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生2:散文《白鹭》语言具体。相对来说,说明性文章《白鹭》语言简洁一些。
生3:说明性文章《白鹭》介绍白鹭外形的时候,得要很有条理才行。
师: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思考也很是到位。两者明显的区别之处已经被你们找到了!
五、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说明文:《太阳》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明白;《松鼠》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松鼠的特点介绍明白。两篇使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把事物的特点准确表达出来。
师:《松鼠》选自于法国布封的《自然史》,这本书描述详细而科学,文笔又极其优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好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