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点评

创意想象:给读写活动加点“氧”

周一贯

何夏寿老师指导的《我和某某过一天》相当精彩。这是一项令学生难忘的读物中某一喜欢的人物,设想与他(她)一起生活一天,这一天会怎么度过,又会留下多少难忘的故事的习作。这显然是一个特别令孩子兴奋的话题。但是写好这篇习作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这关系到如何有效地展开创意想象的问题。想象说起来很普通,无非是指人们在记忆表现的基础上去创造新形象、新情境,其实他是人的主观能力,能动性的一种高度表现。无论是再造想象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幻想力,都是由诸多因素负荷而成的智力结构。它以敏锐的观察力,坚实的记忆力和丰富的联想力为基础。而原有表象的改组与新表象的建构,又需要较强的分析力,判断力,推测力和注意力。正因为何夏寿是儿童文学作家(浙江省作协会员)自然深谙想象之道。这正是他教好这堂习作课的重要条件。习作是一种言说,要完成好,当然要言之有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劲(逐渐达到说准确,说生动)。在本次习作中,以上目标的达成,都有创意想象给读写生活加氧,不妨从上述四个方面一探这堂好课的通幽曲径。

首先是言之有因,以激趣导入。

想象力的发展受到个人心理目标及个人一定的需要,欲求和愿望的推动,不是可以凭空产生的,这就不难理解本案的第一回合为什么是玩游戏(猜孙悟空,哈利波特等,并说说你所知道的好事)。这绝非可有可无的闲笔,教师正是要通过这些孩子最熟悉的某某激发起大家想说说他们是最生动,最有趣的那些事,唤醒原先就沉积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果能和他们其中的一位一起过一天,又会多么有趣、有情味、有意思。这里讨论到的人物很多,有长袜子皮皮,哆啦A梦,拇指姑娘,猪八戒乃至愚公,海绵宝宝,小豆豆等,以开拓可供选择的天地。这就为你准备和谁过一天激发了想要表达的欲求。

接着是言之有物,放飞心情。放飞想象,和某某过一天怎么过。关系到习作需有具体的内容,这显然是难点所在,学生既要有联系现实生活的根基,使这里的过一天,富有生活情趣而被添感人力量,又要善于联想。联想来自联想力,是指人依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联想另一事物的能力,这虽然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或低级形态的想象力,但联想是否丰富,却要依赖于能否真正放飞想象,保证有足够多的联想点。这里教师要通过一天的时间节点,并选定相应的人物来设想,可能会经历哪些有意思的事。为了切实解决言之有物,教师还借助电影《长江七号》中的一个片段:周小迪带着“长江七号”去学校,“长江七号”帮周小迪制造眼睛和运动鞋……组织了现场讨论,并由他及己:你准备怎样写好与某某过的那一天生活。这样十分放松的、闲聊似的共享,无疑会激起同学们想象的波澜,而且会极大地丰富过好这一天有意思的活动。

第三,当然还是言之有序,如何借助导图。

我和某某过一天是一个有序的话题,因为一天首先是时间有序,总得从早到晚,所以和老师比较强调的是时间节点,早上,中午,傍晚。晚上一般有四个时间节点,你们觉得哪一个时间节点,会和你们选定的人物经历怎样有意思的事呢。教师的这一题十分重要,这里不仅关系到题目中,和某某过一天的一天,不是一个中午或者一个晚上。是以涉及一天生活的事叙述,就必须有序。这样“时”“事”双线推进,互为关照,这就有必要借此思维导图的帮助以确保有序不紊。“思维导图”源于图式理论,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其理据为大脑存储的概念极为丰富,而图式则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20世纪60年代由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更进一步认为,这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作家出版社,1998)。所以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脑图”,在香港和台湾地区,还被称为概念图。何老师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本案例,对理清时间与事件的关系,写好“我和某某过一天”的这篇习作,达到言之有序是很有意义的。

最后强调,落实于言之有进,着意于重在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小学生习作当然更离不开自我修改。“习”的本意就是小鹰学飞,是展翅的起步。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一次又一次地习练。修改无疑是最重要的,何老师十分重视这一步的落实。通过屏幕先展示学生写得比较好的一篇初稿,让大家分享:他写的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发现一处吸引你的地方,然后说说吸引你的原因。这是正面的激励,同时也为写作作借鉴,接着便让大家对照自己的草稿作修正,作补充。最后还不忘给大家一个憧憬,与某某过一天写的只是一天,如果我们喜欢一天一天写下去,也可以写成一本书啊。确实!小学生习作虽然只是写作的起步,但一样应该有属于他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