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伟大公司 成长型组织》简介
《共创伟大公司 成长型组织》这本书是由.周华宏著创作的,《共创伟大公司 成长型组织》共有103章节
1
目录
目 录 序言 一 二 三 第一篇 共创之道 1 共创组织 1.1 共创哲学 1.关系决定生产力 2.视角决定内容 3.人上磨,事上练 4.过去不代表未来 5.重...
2
序言
...
3
一
本书始于一个问题,而非答案。20年前的一个冬天,当我第一次认真阅读《中国企业家》杂志,看到其中所呈现的中国企业及企业家的现状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
4
二
本书涵盖内容较多,整体按照共创伟大公司的教练架构(图1),分为4篇12个章节,其中第一篇是思想篇,第二、三、四篇是实务篇。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篇:共创之道。...
5
三
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创业者和正在创业路上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们,其中包括成长型企业的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高层经理、管理专业的学生或立志成为管理者的年轻人或成熟的管...
6
第一篇 共创之道
“未来企业的成功之道是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smart creative),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
7
1 共创组织
传统组织理论认为,个人是一个组织的基本单元,所以,着重于对个人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群体或团队的问题,更忽略了团队发展的问题[1]。长久以来,以岗位为中心的硬性思维...
8
1.1 共创哲学
任何有组织的活动要想成功推行,都有赖于个人之间的高度配合,这样才能将个人力量团结起来。但是,既然是高度合作,需要团结成一体,那么个人自由就必须受到限制,个人能力...
9
1.关系决定生产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人就有冲突。团队中必然有不同的特性,如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差异等;面对差异,是分而治之、压抑个人差异,还是整合个人差异,平等...
10
2.视角决定内容
传统组织过于看重一致和服从,想办法消除冲突。共创组织则看重不同的视角,视冲突为成长机会。 冲突总是源于个体差异。不同的感知、性格、认知能力塑造着个体的视角。盲人...
11
3.人上磨,事上练
如果缺乏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就会忽略企业的文化、价值观、领导者的动机和企业掌舵者的内在动力——这些因素恰恰是组织成长的最大变量。人才即优势,没有人才,业绩便无从谈...
12
4.过去不代表未来
过去不代表未来,在个人成长中,我们必须学会“基于未来看现在”和洞察“已经发生的未来”。成长是创造未来,而不是改变过去。 正如一位年轻的总经理所说:“我们的年度总...
13
5.重结果,更重过程
在《教练管理》这本书中我曾提出,管理就是透过他人并和他人一起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主题工作坊作为团队成长的有效方式,它以年度、季度、月度、周甚至天为单位,持续、定...
14
6.始于个人,成于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大家一起才能走得更远。传统组织中,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职责领域;而共创组织,倡导整体意识、团队精神和伙伴文化。让一个人向前移动一千英尺,不如让...
15
7.失败与成功都有意义
成长不止于知识、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成长、态度的改变、情商的提高。 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组织所面临战略问题的复杂程度陡升。“无成长,不成功”,正如华...
16
1.2 组织法则
组织共创的主要方式是团队共创。那么团队共创的有效性如何?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回到共创的方法论。团队共创的有效性植根于三个独特方式:具体归纳、主题共创、定期持续...
17
1.具体归纳
具体归纳,主要是运用归纳法,在与对象持续互动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思路和对策。 团队共创本身没有既定答案,而是基于现场、尊重事实、一线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当事...
18
2.主题共创
所谓主题共创工作坊,就是按照一定的频率定期把和主题相关的人召集在一起,通过“来了就得说,说就说自己;谁做谁说,谁说谁做;说了就得做,做就做到位”的共创机制充分对...
19
3.定期持续
所谓定期持续,就是在组织中将主题共创工作坊定期和持久地实施下去,构建沟通和对话的长效机制。 定期持续的学习,才能带来组织的成长。优秀的组织首先是一个成长型组织,...
20
2 共创战略
战略就是把资源和能力投入未来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行动选择。战略规划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战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共识,战略的本质是执行而不是规划。 成长型组...
21
2.1 战略误区
战略绩效对客户来说是价值,对企业来说是盈利,对企业成员、企业家和合作伙伴来说则是成长。唯有持续成长的企业才能代表战略的成功。在实际辅导中我们遇到的很多中小型企业...
22
1.成本导向,忽视人才培养
很多企业高管的KPI都是基于短期利润的考核,这导致高管过于关注短期利益、现金流或投资回报率,却忽略人才培养。他们倾向于削减成本,或热衷于通过并购实现扩张,根本不...
23
2.机会导向,忽视技术和核心能力的积累
机会主义的战略观在我国颇为盛行。大量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只看重外在的机会和资源,热衷于捞浮财,轻易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却忽略技术和核心能力的培育,对人才梯队...
24
3.利润导向,忽略客户价值的创造
战略误区之三是把利润率的提升与销售额的增长视为两个不相干的独立因素,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比如,销售部负责增加收入,而生产部负责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自然地,增加收...
25
2.2 成长战略
纵观过去近50年的战略发展史,可以把战略分为两个不同的流派:一是定位战略,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处于1960—1980年之间的定位学派,他们的观点是:外部环境很...
26
1.定位战略
战略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在其名著《战略历程》中,曾把战略思想划分为十个学派,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
27
2.能力战略
1980年代,能力学派开始崛起。佳能、本田和丰田等一系列日本公司用实践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能力战略的时代。 “库存即罪恶,大家来改善。”1980年,本田在面对美国本...
28
3.成长战略
成长战略的创新意义在于,回到企业竞争力的根源——人才与团队。成长战略认为,人的成长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 我们认为,随着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战略已经不可能仅仅通...
29
3 共创绩效
成功的战略各有各的原因,失败的战略却有着共性,比如过于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好大喜功。2013年通用前副总裁鲍勃·卢茨在《绩效致死——通用汽车的破产启示》中深...
30
3.1 人才驱动
绩效的源头是什么? 绩效的本质是在创造客户价值的同时培养人才。绩效的源头是人才的成长,绩效从只关注财务,到逐步关注客户,再到关注人才,是绩效内涵的逐步升级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