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力战略

2.能力战略

1980年代,能力学派开始崛起。佳能、本田和丰田等一系列日本公司用实践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能力战略的时代。

“库存即罪恶,大家来改善。”1980年,本田在面对美国本土的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时,虽然有巨大的规模差距,但在生产技术上却胜过了他们。同一时期,在国内市场压倒本田的丰田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即不依赖规模扩张,而是依赖生产率提高。精益生产理论就是丰田在这一阶段的实践成果。

然而,过于能力导向也会使企业错过未来的机会,毕竟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的颠覆时代。

比如,有一家传统制造企业,配套客户主要是日本企业,由于长期接受日本企业的辅导,他们养成一种精益求精的好习惯,特别是在生产环节非常细致,特别关注内部的QCD(质量、成本、交期)。随着时间推移,公司的主要能力慢慢地变成了以配套为主的生产加工能力,而创业之初的营销、研发和技术能力逐步退化,因为他们不用去接新的订单,只需要按照客户的订单要求生产就可以。长此以往,这家公司几乎没有人关注外部的变化,特别是行业变化、环境改变和技术趋势等。

战略问题与运营问题有所不同,战略通常考虑的是组织发展的长期方向,关注企业的活动范围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运营则侧重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高效地利用、组织资源、流程和人员。从范畴来说,战略包含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