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诱因剖析
引起肥胖的原因主要如下。
1.遗传因素
体形的胖瘦与遗传因素关系十分密切。有人研究发现,双亲都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占了70%;若双亲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肥胖占40%;而双亲都为体格正常或较瘦者,其子女肥胖只占10%。可见,遗传因素对肥胖起着较大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饮食因素
肥胖与饮食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有学者经分析研究发现,大批肥胖者与正常人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并无区别,对脂肪的摄取也不高,但他们进食糖类比例较高,除了主食外,他们大多喜好甜品、糖果、糕点等,这就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糖类在体内可直接转化为三酰甘油。如果人消耗不了那么多能量,多余的糖类、脂肪等都变成脂肪堆积体内,日积月累,便导致肥胖。所以人的饮食必须讲究平衡。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烟酸时,脂肪组织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受阻,从而使体内脂肪组织积蓄,形成肥胖的体形。喜欢饮酒,尤其喝啤酒,以及喜欢吃夜宵的人都易肥胖。
3.运动因素
运动是一种消耗能量的方式。空腹运动会增加脂肪的分解,使体重减轻,但运动后往往食欲大增,如果增加的食量超过了运动的消耗量,不仅达不到减肥的目的,还会使体重增加。特别是在运动一段时期后,突然中止运动,而饮食量却没有减少,这样摄取食物的能量,明显超出自身能量的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藏于体内,于是身体也就显著地肥胖起来。所以,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如果因工作紧张、外出等原因而停止运动,则要注意控制饮食。只有当摄入量不超过消耗时,才可保持正常体重。
4.精神因素
人们常说“心宽体胖”,说明精神因素也是引起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心情好时,吃得好,睡得香,吸收多,活动少,必然胖得快。因为大脑神经中枢受制于精神状态,当精神高度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食欲便会受到抑制;而当迷走神经兴奋时,胰岛素分泌随之增多,此时食欲异常亢进,吃得必然不少,时间久了必定引起肥胖。
5.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肥胖病的发生影响很大。肥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些人钱多,讲排场,摆阔气,经常大吃大喝,不是不懂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嘴。有的为了联络感情,需要请客吃饭,天天喝酒吃肉,出门坐小车,上下楼乘电梯,严冬酷暑有空调,这样吃进去的那么多食物,又难以转化成能量消耗掉,必然导致肥胖。
6.地理环境因素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环境对肥胖的发生率也有着较大的影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们一年四季都劳作,加上气候炎热,人的食欲欠佳,饮食多以蔬菜为主,故那里肥胖症发病率较低。相反,在寒冷地区,人们冬季不做工,平时流汗也较少,而寒冷又需要有充足的热能抵御,他们常饮酒,食肉多,用动物脂肪及乳酪来御寒,故肥胖率也较高。所以,我国南方人较矮小,瘦的多;而北方人较高大,肥胖者多。又如居住在山区的人活动量大,加之较贫困,吃的也不好,故他们与平原上的人相比,其肥胖症发病率要低很多。另外,资源贫乏地区比资源丰富地区肥胖症发病率要低。同样,在世界范围内,靠近北极地区的挪威、瑞典等国较靠近赤道的非洲等国家,其肥胖症发病率要高一些。
7.性别和年龄因素
肥胖症发病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中也不相同,说明肥胖与年龄和性别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人曾对3000多例肥胖者年龄进行过分析,发现人的肥胖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7~13岁儿童,占发病总人数的18.1%;第二个高峰是老年人,其肥胖症发病率比年轻人高4~5倍。而在3000例肥胖者中,女性竟占了总数的67%。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在一般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和性腺功能降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速度减慢,而合成却在增多,并不断在体内积聚,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减少,故老年肥胖症发病率相应增加。至于女性比男性肥胖者多,这是因为女性脂肪细胞多于男性,加上体内雌激素又高于男性,而雌激素能促进脂肪合成,这样便导致脂肪在体内蓄积过多。同时女性活动量相对较男性少,热量消耗亦较少,女性还多有喜欢吃甜食和零食的习惯,尤其在妊娠和分娩期间,一味进补,而又少动,进食过量的热量都转化为脂肪。因此,女性肥胖者明显多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