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喹诺酮类
2025年08月10日
第二节 第二代喹诺酮类
▶吡哌酸(Pipemidic Acid)
·药理作用·本品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干扰细菌DNA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对G-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雷菌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可部分吸收,单次口服0.5 g和1g,服药后1~2h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别为3.8 mg/L和5.4 mg/L。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消除t1/2为3~3.5 h。吸收后在除CSF以外的组织体液中分布广泛。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约20%自粪便排泄,少量药物在体内代谢。
·适应证·用于敏感菌G-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肠道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2次。疗程可为5~7 d。
·制剂·片剂:每片0.25 g、0.5 g。胶囊:每粒0.125 g、0.25 g。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或对任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②18岁以下未成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哺乳期妇女必须应用时应停止授乳。③有抽搐或癫痫病史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者不宜应用。④服药后不要过度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下,有发生光敏反应的风险。⑤与丙磺舒联用,本品血药浓度升高,t1/2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