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疱疹病毒药
▶碘苷(Idoxuridine)
·商品名·疱疹净。
·药理作用·本品为碘化胸腺嘧啶衍生物,可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的DNA,竞争性地抑制DNA合成酶,从而抑制病毒(特别是HSV Ⅰ型、水痘病毒、腺病毒)的复制,对RNA病毒无作用。
·药代动力学·胃肠可吸收,血药浓度2~10 mg/L时能抑制HSV Ⅰ型。
·适应证·本品全身应用价值不大,FDA仅批准用于HSV的局部感染,如HSV角膜炎、结膜炎等,也可以用于HSV引起的黏膜损害。
·用法用量·滴眼。0.1%碘苷滴眼液,每1~2h给药1次。疗程3 d。
·制剂·滴眼液:每瓶0.1%(10 ml)。
·注意事项·①孕妇慎用。②不宜长期使用。③避光保存。
▶利巴韦林(Ribavirin)
详见“本章第二节”。
▶阿糖腺苷(Vidarabine)
·商品名·瑞鑫。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疱疹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牛痘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次之,对腺病毒、伪狂犬病毒和一些RNA肿瘤病毒有效。对大多数RNA病毒无效。经细胞酶磷酸化生成三磷酸阿糖腺苷,可与三磷酸脱氧腺苷竞争性抑制病毒的DNA多聚酶,并与病毒的DNA链结合,三磷酸阿糖腺苷也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药代动力学·本药口服、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吸收均差。静脉给药后,75%~87%的药物在血液和细胞内迅速被腺苷脱氨酶脱氨基,生成阿拉伯糖次黄嘌呤,并迅速分布进入一些组织中。阿拉伯糖次黄嘌呤的抗病毒活性仅为阿糖腺苷的1/50~1/30,但能增加阿糖腺苷的抗病毒活性。缓慢静脉滴注本品10 mg/kg后30 min,阿拉伯糖次黄嘌呤的Cmax为3~6 mg/L,阿糖腺苷则为0.2~0.4 mg/L。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迅速下降,平均15~20 min后血中即测不出。本品在肾、肝、脾浓度最高,脑、骨骼肌中浓度较低;阿拉伯糖次黄嘌呤可透过脑膜,CSF与血浆中的浓度比为1∶3。本品主要自肾脏排出,24 h以次黄嘌呤核苷的形式排出给药量的41%~53%。局部用药时本品很少进入全身,但角膜上皮细胞有损害时房水中可测出少量本药及其代谢物;角膜完整者,房水中仅有少量代谢物存在。
·适应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但上述适应证目前多数已被阿昔洛韦取代。另外可局部应用治疗HSV引起的角膜炎或虹膜炎。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①HSV性脑炎:静脉滴注,每日剂量为15 mg/kg,疗程为10 d。②带状疱疹:10 mg/kg,连用5 d。
·制剂·注射剂:每支200 mg、1 000 mg。
·注意事项·①别嘌呤醇可加重本品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不宜与别嘌呤醇合用。②与干扰素联用,可加重不良反应。③不可与含钙的输液剂配伍,不宜与血液、血浆及蛋白质输液剂配伍。④不可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美国已禁用本药的注射制剂。⑤如注射部位疼痛,必要时可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解除疼痛。
▶阿昔洛韦(Aciclovir)
·商品名·艾思克,康其达,阿南圣,意司灵,丽科平。
·药理作用·本品在体外对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CMV等具有抑制作用。本品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本品对病毒有特殊的亲和力,但对哺乳动物宿主细胞毒性低。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差,15%~30%由胃肠道吸收。进食对血药浓度影响不明显。能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与体液中,CSF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一半,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每4h口服200 mg和400 mg,5 d后Cmax分别为0.6 mg/L和1.2 mg/L;每8h静脉滴注5 mg/kg,Cmax为10 mg/L。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低(9%~33%)。在肝内代谢,经尿液排泄。消除t1/2约为2.5 h。血液透析6h约清除血中60%的药物,腹膜透析清除药量很少。
·适应证·主要用于HSV感染、带状疱疹、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200 mg或100 mg,每日2次,65岁以上患者剂量减半,疗程5~7 d。预防用药每日100 mg,服用整个流行期(通常4~8周)。
·制剂·片剂:每片100 mg、200 mg、400 mg。咀嚼片:每片400 mg、800 mg。胶囊剂:每粒200 mg。颗粒剂:每袋200 mg。注射剂:每支100 mg、250 mg、500 mg。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本品与更昔洛韦可能存在交叉过敏。②每日剂量超过200 mg应严密监视不良反应或中毒症状。③本品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可以考虑用新斯的明对抗。④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授乳。⑤精神病、脑动脉硬化、癫痫、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低血压患者及老年人慎用。⑥2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⑦本品静脉给药时与干扰素或氨甲蝶呤(鞘内)联用,可能引起精神异常;与肾毒性药物(如齐多夫定)联用,可能加重肾毒性;静脉滴注本品与丙磺舒联用可减少其经肾脏排出,增加AUC,延长t1/2。
▶伐昔洛韦(Valaciclovir)
·商品名·丽珠威,明竹欣,君亭。
·药理作用·本品为阿昔洛韦的前药,在体内吸收并转换为阿昔洛韦而发挥作用,后者在体内和体外对于Ⅰ型和Ⅱ型HSV和带状疱疹病毒均有抗病毒作用。作用机制同阿昔洛韦。对于HSV的作用较对带状疱疹病毒作用强。
·药代动力学·本品水溶性好,口服吸收后在肝内迅速被水解酶水解成阿昔洛韦,血浆中测不出伐昔洛韦,但阿昔洛韦的血药浓度很高,可与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相比,且比口服阿昔洛韦要高3~5倍。本品生物利用度为65%,显著高于阿昔洛韦,进餐后服用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本品和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3.5%~17.9%,可由乳汁分泌。本品的分解代谢在肝及肠壁内进行。由于快速分解为阿昔洛韦,本品的t1/2<30 min,而阿昔洛韦的t1/2在肾功能正常时约为3h。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24 h后可以从所有组织中清除,48 h后全部剂量从尿液和粪便中排除。代谢物主要从尿液中排除。
·适应证·用于带状疱疹和AIDS患者复发性HSV感染(生殖器和口唇疱疹)。
·用法用量·口服。①生殖器单纯疱疹:初发每次1g,每日2次,疗程7~10 d;复发每次0.5 g,每日2次,疗程3 d。②免疫缺陷患者或重症患者的口唇疱疹:每次0.5~1 g,每日2次,疗程7d,需在皮疹发生后3d内用药。③带状疱疹患者:每次1g,每日3次,疗程7 d。
·制剂·片剂:每片0.075 g、0.15 g、0.3 g、0.6 g。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及阿昔洛韦过敏者禁用。②孕妇需权衡利弊;哺乳期妇女使用需暂停授乳。③肾功能减退患者减量慎用。④晚期艾滋病患者以及接受同种异体骨髓移植、肾移植患者,口服本品每日达8g时曾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并可导致死亡。⑤本品不推荐用于儿童患者。⑥余参阅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Famciclovir)
·商品名·丽珠风,仙林纳,万祺,凡乐。
·药理作用·本品在体内迅速转化成喷昔洛韦,后者对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喷昔洛韦首先经病毒的胸苷激酶转变成单磷酸喷昔洛韦,继而在细胞内经细胞激酶的作用转变为三磷酸喷昔洛韦,后者为病毒DNA多聚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因而抑制了病毒DNA的合成。病毒的胸苷激酶或DNA多聚酶产生突变时均可以导致对本品耐药,但临床应用过程中产生耐药毒株者很少。
·药代动力学·本品由胃肠道吸收迅速,口服后0.7~0.9 h血药浓度即达峰值,服用单剂500 mg后Cmax为4 mg/ml。本品吸收后通过去乙酰化和氧化作用在小肠壁和肝脏内迅速转变为喷昔洛韦,生物利用度为75%~77%。它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主要分布于组织中。本品在体内的总蛋白结合率<20%,Vd在静脉给药后为1.08 L/kg。多数喷昔洛韦通过肾小管的分泌和肾小球的过滤以原型由尿液排出,口服后最初6h排出60%,总排出73%,静脉给药可排出94%。本品口服后肾清除率为27.7 L/h。此外,另有27%的喷昔洛韦可经粪便排出。本品的血浆t1/2约为2.5 h,可被血液透析清除,血液透析后血药浓度减少76%。
·适应证·用于带状疱疹和AIDS患者复发性HSV感染(生殖器和口唇疱疹)。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25 g,每8h1次。治疗带状疱疹的疗程为7d,治疗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程为5 d。
·制剂·片剂:每片0.125 g、0.25 g。胶囊:每粒0.125 g。颗粒剂:每袋0.125 g、0.5 g。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及其制剂中其他成分或喷昔洛韦过敏者禁用。②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应停止授乳。③老年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适当调整剂量,而代偿期肝病患者无须调整剂量,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尚无资料。④不推荐本品用于18岁以下儿童患者。⑤与丙磺舒或其他有肾小管主动排泄的药物联用时,可能导致血浆中喷昔洛韦的浓度升高。
▶喷昔洛韦(Penciclovir)
·商品名·恒奥普康,夫坦。
·药理作用·本品为无环核苷类抗病毒药,作用机制与阿昔洛韦相似,均为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及复制。本品在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带状疱疹病毒及非淋巴细胞瘤病毒(EB病毒)均有效,t1/2长,可保持长时间高效抗病毒作用,明显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本品抑制HSV的有效浓度与阿昔洛韦相似,但耐阿昔洛韦的HSV对本品仍敏感(胸苷激酶突变HSV分离株除外)。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难以吸收,外用几无全身吸收,即使外用剂量超过最大推荐剂量的60倍,其血药浓度和尿含量均低于检测限。在感染细胞内被广泛磷酸化为活性产物喷昔洛韦三磷酸酯。静脉用药后70%以原型从尿液中排出。清除t1/2口服为2.2~2.3 h,静脉滴注为2 h。
·适应证·用于口唇及面部单纯疱疹、水痘、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5 mg/kg,每日2次,每12 h 1次,每次滴注时间应持续1h以上。外涂患处,每日4~5次,1个疗程为4d。
·制剂·注射剂:每支0.25 g。乳膏:每支2g(10mg)。凝胶:含量1%。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②严重免疫功能缺陷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③本品为泛昔洛韦的代谢物,与别嘌醇、西咪替丁、茶碱、地高辛有潜在的相互作用。④不应用于黏膜、眼内及眼周。⑤静脉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