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吸虫及抗丝虫病药
▶吡喹酮(Praziquantel)
·药理作用·本品对绦虫的驱虫作用,可使虫体浆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肌肉极度挛缩与麻痹,从而使绦虫随肠蠕动,从粪便中排出。本品对血吸虫、绦虫、囊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姜片虫均有效。对三种血吸虫的成虫均有明显的减虫作用。体外在浓度为0.3 mg/L时即能杀死虫体,使血吸虫肌细胞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导致虫体挛缩;在低浓度下可使虫体表皮产生空泡,妨碍葡萄糖的摄取,从而增加虫体对内源性糖原的消耗,使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在0.01 mg/L时可完全抑制虫卵的形成。对尾蚴、毛蚴有杀灭效力。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迅速,80%以上的药物可从肠道吸收。血药浓度峰值于1h左右到达,口服10~15 mg/kg后的Cmax约为1 mg/L。80%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进入肝脏后很快代谢,主要形成羟基代谢物,极少量未代谢的原型药进入体循环。门静脉血药浓度可较周围静脉血药浓度高10倍以上。CSF中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15%~20%,哺乳期患者服药后,其乳汁中药物浓度相当于血清中药物浓度的25%。药物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为肾脏、肺、胰腺、肾上腺、脑垂体、唾液腺等,很少通过胎盘,无器官特异性蓄积现象。t1/2为0.8~1.5 h,其代谢物的t1/2为4~5h。主要由肾脏以代谢物形式排出,24 h内排出72%,4 d内排出80%。
·适应证·用于治疗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绦虫病及囊虫病。
·用法用量·口服。①吸虫病。血吸虫病:各种慢性血吸虫病采用总剂量60 mg/kg的1~2d疗法,每日量分2~3次餐间服。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20 mg/kg,每日量分2~3次服,连服4d。体重超过60 kg者按60 kg计算。华支睾吸虫病:总剂量为210 mg/kg,每日3次,连服3d。肺吸虫病:25 mg/kg,每日3次,连服3 d。②姜片虫病。15 mg/kg,顿服。③绦虫病。牛肉和猪肉绦虫病:10 mg/kg,清晨顿服,1h后服用硫酸镁。④短小膜壳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病。25 mg/kg,顿服。⑤囊虫病。总剂量为120~180 mg/kg,分3~5d服,每日量分2~3次服。
·制剂·片剂:每片0.2g。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者及眼囊虫病者禁用。②治疗寄生于组织内的寄生虫如血吸虫、肺吸虫、囊虫等,由于虫体被杀死后释放出大量的抗原物质,可引起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皮疹等,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必须注意观察。③脑囊虫病患者需住院治疗,并辅以防治脑水肿和降低高颅压(应用地塞米松和脱水剂)或防治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措施,以防发生意外。④合并眼囊虫病时,须先手术摘除虫体,而后进行药物治疗。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有精神病史者慎用。⑥有明显头昏、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者,治疗期间与停药后24 h内勿进行驾驶、机械操作等工作。⑦在囊虫病驱除带绦虫时,应将隐性脑囊虫病除外,以免发生意外。⑧哺乳期妇女于服药期间,直至停药后72 h内不宜授乳。
▶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
·药理作用·本品对丝虫成虫(除盘尾丝虫外)及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对易感微丝蚴有两种作用:一为抑制肌肉活动,使虫体固定不动,此作用可能为本药哌嗪部分的过度极化作用,促进虫体由其寄居处脱开所致;二为改变微丝蚴体表膜,使之更易遭受宿主防御功能的攻击和破坏。对成虫杀灭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药物可能影响丝虫对葡萄糖的吸收;通过对某些酶的抑制作用而影响虫体的能量代谢和叶酸代谢。
·药代动力学·口服易吸收,服单剂0.2~0.4 g后1~2h血药浓度达峰值,代谢快。除脂肪组织外,药物在体内分布均匀。多次反复给药后,很少有蓄积现象。口服0.2 g单剂后,药物的t1/2为2~10 h,服药后48 h内以原型药或代谢产物形式由肾脏排泄。
·适应证·用于治疗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罗阿丝虫感染,经一次或多次治疗后可根治。用于盘尾丝虫病,因本品不能杀死成虫,故不能根治;亦可用于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患者。对蛔虫感染也有效,但已被其他更安全、有效、新的抗蠕虫药所取代。
·用法用量·口服。①治疗斑氏绦虫病:每日0.6 g,分2~3次服用,7d为1个疗程,间隔1~2个月,可应用2~3个疗程。②治疗马来绦虫病:夜间顿服,每次1~1.5 g,可间歇服用2~3个疗程。③治疗罗阿丝虫病:每次2 mg/kg,每日3次,连服2~3周,必要时间隔3~4周可复治。④治疗盘尾丝虫病:不超过0.5 mg/kg,第一日1次,第二日2次,第三日增至1 mg/kg,日服3次,如无严重不良反应,每次可增至2 mg/kg,每日3次,总疗程14d。可掺入食盐中,制成药盐,全民预防。
·制剂·片剂:每片50 mg、100 mg。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者及孕妇禁用。②对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急性传染病患者以及哺乳期妇女应暂缓治疗。③用于治疗盘尾丝虫病和罗阿丝虫病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因虫体破坏而引起的副作用。④重度感染的盘尾丝虫病患者,在接受单剂量乙胺嗪后,可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淋巴结炎和眼部炎症反应,多由微丝蚴死亡引起。⑤中毒罗阿丝虫感染者采用乙胺嗪治疗后可发生脑病和视网膜出血等,预先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少不良反应。⑥对儿童有蛔虫感染者应先驱除蛔虫。
▶伊维菌素(Ivermectin)
·商品名·麦克丁。
·药理作用·本品抗线虫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作为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激动药,破坏GABA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突触传递过程,导致虫体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本品对盘尾丝虫成虫虽无作用,但可影响盘尾丝虫微丝蚴在雌虫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并抑制其从孕虫宫内释放,伊维菌素对微丝蚴的作用较乙胺嗪缓慢而持久。本品能迅速减少患者皮肤内的微丝蚴数量,但对患者角膜和眼前房内的微丝蚴作用缓慢。此外,由于一次给药后,其杀灭微丝蚴的作用至少可持续1个月,故可能有宿主的免疫机制参与。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血药浓度于4h达峰值,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药物浓度甚高,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3%,t1/2为10 h,终末t1/2为57 h。仅口服剂量的1%~2%以原型出现于尿液中,其余从粪便排出。
·适应证·用于盘尾丝虫病和类圆线虫病、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①钩虫、鞭虫以及蛲虫感染:14岁以上者单次口服12 mg;14岁以下者单次口服6 mg。②蛔虫感染:14岁以上者单次口服6 mg,14岁以下者单次口服3 mg。③类圆线虫病:单剂量口服,15~24 kg者,3mg;25~34kg者,6mg;35~50 kg,9 mg;51~65 kg者,12 mg;66~79 kg,15 mg;>80 kg者,按200 μg/kg给药。④盘尾丝虫病:单剂量口服,15~24 kg者,3 mg;25~44 kg者,6 mg;45~64 kg,9 mg;65~79 kg,12 mg;>80 kg者,按150 μg/kg给药。
·制剂·片剂:每片2.5 mg、3 mg、5 mg、6 mg。胶囊剂:每粒3 mg。
·注意事项·①本品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②不推荐用于5岁以下儿童。③体重低于15 kg的儿童慎用。
(王珍燕 卢洪洲 董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