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与甲氧苄啶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商品名·磺胺甲基异噁唑,新诺明。
·药理作用·本品属中效磺胺类药物,通过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PABA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具广谱抗菌作用,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的部分菌株、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诺卡菌、恶性疟原虫和鼠弓形虫也有抗微生物活性。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完全,约可吸收给药量的90%以上,给药后2~4 h血药浓度达高峰,单次口服2g后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可达80~100 mg/L。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肝、肾、消化道、脑等组织,在胸膜液、腹膜液和房水等体液中可达较高药物浓度,也可穿透血脑屏障,在CSF中达治疗浓度,脑膜无炎症时,可达同时期血药浓度的50%;本品也易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本品Vd为0.15 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0%~70%。由于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血红蛋白的结合,可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有引起早产儿、新生儿发生核黄疸的可能。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本品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可降低。本品的消除t1/2在正常肾功能者约为10 h,肾功能衰竭者增至20~50 h。肝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作用减慢。主要自肾小球滤过排出,部分游离药物可经肾小管重吸收,药物排泄与尿液pH有关,在碱性尿液中排泄增多,少量自粪便、乳汁、胆汁等排出。给药后24 h内自尿液中以原型排出给药量的20%~40%。腹膜透析不能清除本品,血液透析仅中度清除该药。
·适应证·主要用于:①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以及治疗星形诺卡菌病。②与其他抗菌药联用,治疗对其敏感的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③与乙胺嘧啶联用,治疗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④治疗杜克雷嗜血杆菌所致软下疳、预防敏感脑膜炎球菌所致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可选药物。⑤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非特异性尿道炎、宫颈炎、尿道炎,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的次选药物。⑥作为对氯喹耐药的脑型疟疾(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
·用法用量·①成人常用量:用于治疗一般感染,首剂2g,以后每日2g,分2次服用;较重患者,每日2 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视病种而定。②小儿常用量:用于治疗2个月以上婴儿及小儿的一般感染。首剂50~60 mg/kg(总剂量不超过2 g),以后每日按50~60 mg/kg,分2次服用。
·制剂·片剂:每片0.5 g。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或磺胺类药物中任何一种药物过敏以及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者禁用。②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必须应用时应停止授乳。③除作为乙胺嘧啶的辅助用药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外,该类药物在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新生儿使用可能增加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性。④G-6-PD缺乏症、血卟啉症、肾功能损害者慎用;老年患者、AIDS患者应用本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⑤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导致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治疗中需注意检查周围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⑥用药期间应多饮水,保持高尿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可服碱性药物。⑦磺胺类药物会增强磺脲类药物疗效(随之出现低血糖);增强苯妥英药物疗效(不良反应上升)及增强香豆素抗凝效果;对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如普鲁卡因)可取代细菌摄取磺胺类药物,从而拮抗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两者应避免联用。
▶复方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Trimethoprim)
·商品名·复方新诺明。
·药理作用·本品为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可协同阻止细菌叶酸代谢的一系列步骤。TMP阻止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SMZ抑制对氨基苯甲酸转换为二氢叶酸,两者联用有协同抑菌或杀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MP-SMZ)是两种药物按1∶5比例组成的复合制剂(80 mg TMP加400 mg SMZ或160 mg TMP加800 mg SMZ)。两种药物口服吸收好,通过尿液排泄,24 h内SMZ及TMP分别约有给药量的50%自尿液中排泄。在血浆中t1/2为11h,易渗入组织和体液,包括CSF。TMP聚集在前列腺组织。
·适应证·本品可用于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所致的成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感染、儿童急性中耳炎;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摩氏摩根菌敏感菌株所致细菌性尿路感染;产毒素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所致腹泻;福氏或宋氏志贺菌敏感菌株所致肠道感染;耶氏肺孢菌病的治疗和预防;诺卡菌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耶尔森结肠炎等;也可用于治疗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每次服SMZ 800 mg及TMP 160 mg,每12 h 1次;治疗肺孢菌病,每次服SMZ 800 mg及TMP 160 mg,每8h 1次×21d。2个月以上体重40 kg以下儿童,SMZ 20~30 mg/kg及TMP 4~6 mg/kg,每12 h 1次,体重≥40 kg的儿童剂量同成人;治疗肺孢菌病每次口服SMZ 18.75~25 mg/kg及TMP 3.75~5 mg/kg,每8h1次×21 d。
·制剂·片剂:SMZ 400 mg+TMP 80 mg、SMZ 100 mg+TMP 20 mg。分散片:SMZ 100 mg+TMP 20 mg、SMZ 400 mg+TMP 80 mg。注射剂:每支SMZ 200 mg+TMP 40 mg、SMZ 400 mg+TMP 80 mg。
·注意事项·参阅磺胺甲噁唑及甲氧苄啶。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商品名·烧伤宁,磺胺哒嗪。
·药理作用·本品为磺胺类抗生素,可与PABA竞争性地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抑制以PABA为原料合成四氢叶酸,进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抗菌的作用。抗菌谱较广,对多数G+菌、多数G-菌有抗菌作用。在G+菌中,本品对链球菌、肺炎球菌高度敏感,对葡萄球菌中度敏感,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及部分李斯特菌对本品较敏感。在G-菌中,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鼠疫杆菌对本品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布鲁杆菌、霍乱弧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对本品中度敏感。对衣原体、放线菌和疟原虫对也较敏感。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易自胃肠道吸收,约可吸收给药量的70%以上,但吸收较缓慢,给药后3~6 h达Cmax,单次口服2g后Cmax为30~60 mg/L。在体内分布与磺胺异噁唑相仿,可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无炎症时,CSF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有炎症时,可达血药浓度的50%~8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8%~48%。t1/2为8~13 h,肾功能衰竭者t1/2延长,给药后48~72 h内以原型自尿液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低,易发生结晶尿。腹膜透析不能清除本品。血液透析仅中等程度清除该药。
·适应证·用于治疗敏感的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急、慢性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局部软组织感染等;由于其对脑膜炎球菌较敏感,且易通过血脑屏障,故可作为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也可作为易感者的预防用药。
·用法用量·
(1)口服。①常规治疗量。成人首剂2g,以后每次1g,一般感染每日2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每日4次。治疗2个月以上婴儿及小儿的一般感染,首剂按体重50~60 mg/kg(总量不超过2 g),以后每次25~30 mg/kg,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总量不超过2 g)。②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成人每次1 g,每日2次,疗程2d。2个月以上婴儿及小儿,每日0.5 g,疗程2~3 d。
(2)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①成人用量:首剂按体重50 mg/kg,继以每日按体重100 mg/kg,分3~4次给药。②治疗2个月以上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剂50 mg/kg(最大不超过2 g),继以每日100 mg/kg,分4次给药。
·制剂·片剂:每片0.5 g。磺胺嘧啶混悬液:每瓶10%(g/ml)。
·注意事项·同磺胺甲噁唑。
▶磺胺林(Sulfalene)
·商品名·磺胺甲氧嗪,磺胺甲氧吡嗪。
·药理作用·本品为长效磺胺,具广谱抗菌活性,对非产酶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抗菌作用,但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在葡萄球菌属、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药菌株均有显著增多。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易自胃肠道吸收,吸收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0%~80%。大约给药剂量的5%代谢为乙酰化物。本品自尿液中缓慢排泄,尿液中乙酰化物约占70%。t1/2为60~65 h。
·适应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慢性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常用量为首剂1g,以后每隔2~3 d 1次,每次0.25~0.5 g。
·制剂·片剂:每片0.25 g。
·注意事项·参阅磺胺甲噁唑。
▶磺胺米隆(Mafenide)
·商品名·甲磺灭脓。
·药理作用·本品抗菌谱广,对多种G-菌及G+菌都有效,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作用。能迅速渗入创面及焦痂,因此局部应用于烧伤感染及化脓创面较为适宜。对大肠埃希菌、破伤风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亦有一定作用,但在血液中很快被灭活。其抗菌作用不受脓液、分泌物、坏死组织的影响,也不为对氨基苯甲酸所拮抗。
·药代动力学·本品可自创面部分吸收,体内代谢为无抗菌活性物质自尿液排出,代谢物仍保留其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本品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可迅速穿透坏死组织到达感染部位。
·适应证·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二三度烧伤后继发创面感染,包括柠檬酸菌属、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白假丝酵母菌等真菌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以5%~10%溶液湿敷或5%、10%软膏涂敷,每日1次。
·制剂·溶液剂:5%、10%。乳膏剂:5%、10%。
·注意事项·①对本品有过敏史者及对磺胺类抗菌药物任一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②本品可自局部部分吸收,故应用本品后注意事项参阅磺胺甲噁唑。③有呼吸功能或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应用或慎用本品。④本品不用于口服和注射,只供局部外用,每次外用量不应超过5 g。
▶磺胺醋酰(Sulfacetamide)
·商品名·磺胺乙酰。
·药理作用·本品属局部用磺胺,其抗菌作用较弱,水溶性好,可透入眼部晶状体及眼内组织而达较高浓度,制成15%~30%溶液可作滴眼用。
·适应证·用于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沙眼及其他敏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
·用法·滴眼。每次1~2滴,每日3~5次。
·制剂·滴眼液:每支15%。
·注意事项·①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②细菌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尤其当剂量不足、用药不规则时。③因脓液与坏死组织含大量对氨基苯甲酸,可减弱磺胺醋酰钠的作用,局部感染用药时应先清创排脓。④普鲁卡因等可代谢产生对氨基苯甲酸的药物,可减弱磺胺醋酰钠的作用,不宜同时使用。
▶磺胺多辛(Sulfadoxine)
·商品名·磺胺邻二甲氧嘧啶,周效磺胺。
·药理作用·本品为长效磺胺,是磺胺类药中在体内维持时间最长者,排泄慢。本品的抗菌作用稍弱于磺胺嘧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属等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本品属长效磺胺,t1/2为203 h,故称周效磺胺。口服1g后4h达Cmax,为82 mg/L。24 h自尿液中仅排出给药量的8%,7d约排出30%。自体内消除缓慢。
·适应证·本品为长效磺胺类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志贺菌属等细菌感染,现已少用。本品与乙胺嘧啶联用可防治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所致的疟疾,也可用于疟疾的预防。
·用法用量·口服。首次1~1.5 g,以后每次0.5~1 g,每4~7 d服1次。
·制剂·片剂:每片0.5 g。
·注意事项·①缺乏G-6-PD、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血卟啉症、失水、艾滋病(AIDS)、休克和老年患者慎用。②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反应。③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药、碳酸酐酶抑制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药物亦可过敏。④每次服用时应饮用足量水分。⑤本品能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妨碍B族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故使用超过1周以上者,应同时给予维生素B。⑥不可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蓄积中毒。
▶甲氧芐啶(Trimrthoprim)
·商品名·抗力舒。
·药理作用·TMP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阻止细菌核酸的合成。因此,它与磺胺类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遭到双重阻断,增强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达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出现杀菌作用,而且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磺胺类药已耐药的菌株也可被抑制。TMP还可增强多种抗菌药物(如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的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约可吸收给药量的90%以上,tmax为1~4h,口服0.1 g,Cmax约为1 mg/L。吸收后广泛分布至组织和体液中,在肾、肝、脾、肺、肌肉、支气管分泌物、唾液、阴道分泌物、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液中的药物浓度均超过血药浓度。本品可通过血脑屏障,脑膜无炎症时CSF中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30%~50%,有炎症时可达50%~100%。TMP亦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胎儿血液循环中药物浓度接近母体血药浓度。乳汁中药物浓度接近或高于血药浓度。表观分布容积为1.3~1.8 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46%。本品主要自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排出,10%~20%在肝脏代谢。给药量的50%~60%在24 h内从尿液中排出,其中80%~90%为原型。在酸性尿液中排泄增加,碱性尿液中排泄减少。t1/2β为8~15 h,无尿时为20~50 h。
·适应证·该品很少单用,多与磺胺类药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和脑膜炎、败血症等。对伤寒、副伤寒疗效不低于氨苄西林,也可与长效磺胺类药联用于耐药恶性疟的防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00~200 mg,每日2次。儿童每日2~5 mg/kg,分2次给药。
·制剂·片剂:每片100 mg。
·注意事项·①服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血尿、药物过敏、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②较长期服用(超过15~20 d)或按较大剂量连续用药时,应注意血常规变化。③孕妇禁用。早产儿、新生儿避免使用。④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紫癜症等)患者禁用。
(孟现民 卢洪洲 董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