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转录病毒药
一、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齐多夫定(Zidovudine)
·商品名·奇洛克,克度,克艾斯。
·药理作用·齐多夫定(AZT)为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类似物,在宿主细胞内,齐多夫定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型三磷酸齐多夫定。后者通过竞争性抑制HIV逆转录酶,抑制病毒DNA合成、运输、整合至宿主细胞核以及病毒复制。在细胞培养中本品与拉米夫定等多种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有协同抗HIV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药物浓度tmax为1h。在体内分布广泛迅速,也可透过脑组织进入CSF。血浆t1/2为1~1.5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4%~38%。给药后4 h,CSF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60%,Vd为1.6 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4%~38%。在肝脏内葡萄糖醛酸化为无活性代谢产物。口服t1/2为1h,约有14%的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渗透排泄,代谢物有74%由尿液排出。在血浆和尿液中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进行代谢,排泄较快,大部分由尿液中排出。反复应用可在体内蓄积。尿液中原型药物和代谢物的回收率分别为10%~20%和50%~80%。
·适应证·临床与其他抗HIV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HIV感染的成年人和儿童。由于齐多夫定显示出可以降低HIV的母婴传播率,齐多夫定亦可以用于HIV阳性怀孕妇女以及新生儿。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300 mg。出现贫血应适当减量或停止治疗。
·制剂·片剂:每片100 mg、300 mg。胶囊:每粒100 mg、300 mg。注射剂:每支0.1 g、0.2 g。口服溶液:每瓶1 g/100 ml。
·注意事项·①骨髓抑制患者、有肝病危险因素患者、肌病及肌炎患者长期使用本品时应慎用。②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③进食高脂食物可降低本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④接受α干扰素与抗逆转录病毒药联合治疗的HI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有肝脏失代偿的风险,有的可致死。
▶拉米夫定(Lamivudine)
详见“本章第一节”。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Combivir)
·商品名·双汰芝
·药理作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AZT+3TC)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能降低HIV-1的病毒载量,增加CD4细胞数。临床结果表明能显著降低疾病进展的危险性和死亡率。
·药代动力学·本品在肝细胞代谢,由肾脏排出。
·适应证·适用于HIV感染的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片,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制剂·片剂:每片含AZT 300 mg和3TC 150 mg。
·注意事项·①12岁以下儿童禁用。②当需要对拉米夫定或齐多夫定单独进行剂量调整时,建议分别用其单方制剂。③拉米夫定可能会引起肝炎复发,故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进行性肝硬化时应慎重。④在妊娠期,只有用药的预期益处超过可能发生的危险时,才能考虑用本药。⑤鉴于本品有分泌到乳液中的可能性,建议服药期间暂停授乳。⑥暴露后预防:推荐在意外接触HIV感染的血液事件如针刺伤,应立即给予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进行联合治疗(在1~2 h内)。在高危情况下,治疗方案中还应包含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建议对抗逆转录病毒的预防持续4周。⑦齐多夫定治疗开始时,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以及同时服用扑热息痛的患者在使用齐多夫定时,中性粒细胞数减少的概率也会增加。
▶司他夫定(Stavudine)
·商品名·赛瑞特,欣复达,迈思汀。
·药理作用·司他夫定(D4T)是胸苷核苷类似物,可以抑制HIV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其作用机制是司他夫定通过细胞激酶磷酸化,形成司他夫定的三磷酸盐而发挥抗病毒活性。司他夫定通过竞争性拮抗三磷酸脱氧胸苷,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同时还可抑制病毒DNA链的延伸。口服吸收迅速,肾清除率占总剂量的40%。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在胃肠道易吸收,血药浓度tmax为0.5~1.5 h,生物利用度>80%。AIDS患者口服0.67 mg/kg、1.33 mg/kg、2.67 mg/kg或4 mg/kg的司他夫定,1h内平均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1.2 mg/L、1.6 mg/L、3.5 mg/L和4.2 mg/L;剂量为0.67 mg/kg或1.33 mg/kg,4 h后血药浓度约为0.2 mg/L。在细胞内的t1/2为3.0~3.5 h,高于血浆消除t1/2(1.0~1.6 h)。本品在稳态Vd为0.5 L/kg时,可在一定限度透过血脑屏障。口服给药,有30%~60%的司他夫定以原型药物从尿液中排出。与其他的核苷酸类药物相比,司他夫定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患者个体之间的用药差异性较小等优点。
·适应证·适用于HIV/AIDS的联合用药。
·用法用量·口服。体重≥60 kg者,每次40 mg,每日2次;体重<60 kg者,每次30 mg,每日2次。
·制剂·片剂:每片20 mg、30 mg、40 mg。胶囊剂:每粒20 mg、30 mg、40 mg。
·注意事项·①外周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胰腺炎患者慎用。②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PT和肝/肾功能。③肾功能减退及老年患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阿巴卡韦(Abacavir)
·商品名·塞进。
·药理作用·口服吸收完全,是一个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代谢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酯,并通过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主要以原药形式经由肾脏排泄。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迅速,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3%,食物对其吸收或利用几无影响,血浆药物浓度tmax为1~1.8 h,Cmax为3~4 mg/L。在体内主要分布在血管外的组织,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CSF。血浆t1/2为2~4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0%。在肝脏通过乙醇脱氢酶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对细胞色素P450无影响,代谢物不具药物活性,主要由尿液和粪便中排出。尿液中约有1.2%为原型药物,30%为代谢产物,15%为未知产物。粪便中有16%为代谢物,另外本品在肝脏的代谢并不依赖于人体P450同工酶系统。
·适应证·与其他抗艾滋病药物联合应用,治疗HIV感染的成年患者以及3个月以上的儿童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300 mg。
·制剂·片剂:每片300 mg。口服溶液:每瓶20 mg/ml。
·注意事项·①65岁以上老年患者慎用。②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需权衡利弊。③轻度肝功能减退患者需要调整剂量。④HLA-B*5701基因位点阳性患者,有发生严重或致死高敏反应的风险,不宜使用。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Trizivir)
·商品名·三协唯。
·药理作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AZT+3TC+ABC)中的3个药物AZT、3TC、ABC都是逆转录酶核苷类抑制剂,对HIV-1及HIV-2是有效的选择性抑制剂。三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药代动力学·这三种药物都可被细胞内激酶逐渐代谢为相应的5'-三磷酸盐(TP)。3TC-AP、ABCTP(阿巴卡韦的活性三磷酸盐部分)和AZT-TP是HIV逆转录酶的底物竞争性抑制剂。
·适应证·适用于HIV感染的成人。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片。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本品不应用于体重不足40 kg的成人和青少年,因为本品是剂量固定的片剂,不能减少剂量。
·制剂·片剂,每片含AZT 300 mg、3TC 150 mg和ABC 300 mg。
·注意事项·①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过敏反应。接受阿巴卡韦治疗的患者中,约有4%发生过敏反应,部分为致死性的。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②接受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可能会发生乳酸酸中毒(低氧血症)同时通常伴发严重肝大和脂肪肝。一旦出现转氨酶迅速升高、进行性肝大或原因不明的代谢性/乳酸酸中毒应中断用药。患有肝大、肝炎和其他已知有危险因素的肝病患者(特别是肥胖妇女)应慎用,密切随访。③对于HIV感染进展期的患者,通常建议在治疗的最初3个月中,至少每2周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以后至少每月进行一次。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商品名·韦瑞德。
·药理作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以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似的方法抑制逆转录酶。本品的活性成分替诺福韦双磷酸盐可通过直接竞争性地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相结合而抑制病毒聚合酶及通过插入DNA中抑制DNA链延伸。
·药代动力学·本品几乎不经胃肠道吸收,因此进行酯化、成盐,成为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替诺福韦酯具有水溶性,可被迅速吸收并降解成活性物质替诺福韦,然后替诺福韦再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给药后1~2h内替诺福韦达血药浓度峰值。替诺福韦与食物同服时生物利用度可增大约40%。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的胞内t1/2约为10 h,可每日给药1次。由于该药不经CYP450酶系代谢,因此,由该酶引起的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本品主要经肾小球过滤和主动小管转运系统排泄,70%~80%以原型经尿液排出体外。
·适应证·适用于HIV/AIDS的联合用药;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300 mg,每日1次。
·制剂·片剂:每片300 mg。
·注意事项·①使用本品前应注意评估肌酐清除率,避免与有损肾功能的药物联用。②乳酸酸中毒、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本品。③疗程中应注意监测骨密度。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enofovir Alafenamide)
·商品名·Vemlidy。
·药理作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是继TDF后第二个兼有抗HBV和HIV作用的替诺福韦(tenofovir,TFV)前药。TAF是一种亲脂性细胞渗透化合物,通过被动扩散和肝摄取转运蛋白OATP1B1和OATP1B3进入原代肝细胞,之后被羧酸酯酶水解转化为替诺福韦。细胞内替诺福韦被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活性代谢物二磷酸替诺福韦。二磷酸替诺福韦通过HBV逆转录酶掺入至病毒DNA,抑制HBV复制,导致DNA链终止。
·药代动力学·替诺福韦艾拉酚胺转化为替诺福韦后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被肾脏排泄。
·适应证·适用于HBV感染单独治疗,HIV/AIDS的联合用药。
·用法与用量·每日1次,每次25 mg,与食物同服。
·制剂·片剂:每片25 mg。
·注意事项·①使用本品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和有脂肪变性的严重肝大。抗乙型肝炎治疗终止后可能会造成乙型肝炎急性加重。②建议密切关注肝功能,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须调整剂量,中重度肝功能损伤(Child-Pugh B级或C级)不建议使用本品。③新发作或肾功能受损恶化,较替诺福韦二毗呋酯少见。有轻度、中度或重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无须调整TAF用量,终末期肾病(<15 ml/min)不建议使用本品。④TAF是一种P-糖蛋白和BCRP的底物,强烈影响P-糖蛋白和BCRP活性的药物可导致TAF的血药浓度变化。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巴比妥、苯妥因、利福布汀、利福平、利福喷汀、圣约翰草均可使TAF血药浓度下降。与卡马西平联用时,建议TAF增加剂量至每日2次。⑤降低肾功能或对肾小管主动分泌有影响的药物可能增加替诺福韦浓度,包括阿昔洛韦、西多福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缬更昔洛韦、氨基糖苷类和高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等。
▶恩曲他滨(Entricitabine)
·商品名·惠尔丁,新罗舒。
·药理作用·恩曲他滨(FTC)是一种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HIV-1、HIV-2及HBV均有抗病毒活性。口服后被磷酸化为具有细胞活性的5'-三磷酸盐,5'-三磷酸盐通过进入病毒DNA主链,与主链结合,导致链终止,从而抑制HIV-1逆转录酶及HBV-DNA聚合酶活性。
·药代动力学·本品吸收好,清除快,其药代动力学呈剂量依赖性,总清除率高,接近于肾血流量。对HIV感染者单独给予100~1 200 mg,tmax为1.25~1.61 h。HIV感染者接受每日200 mg,其血浆t1/2为7.5~8 h,本品三磷酸盐的细胞内t1/2大约为39 h。
·适应证·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于成人HIV-1感染的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18岁以上成人口服用药,每次200 mg,每日1次。空腹服用,也可与食物同服。肾功能不良者应调整剂量,改为200 mg,隔日1次或每3d1次。
·制剂·片剂。每片0.2 g。胶囊:每粒0.2g。
·注意事项·①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故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应减量。②儿童尚未建立安全有效的依据,故儿童不推荐使用。③禁用于晚期肾脏病及肝功能不全者。④一般不推荐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⑤老年人选择剂量时应慎重,可根据其肝、肾、心功能的衰退程度,伴发的疾病以及其他药物治疗的影响,酌情减量服用。
▶恩曲他滨替诺福韦(Truvada)
·商品名·舒发泰。
·药理作用·恩曲他滨(FTC)、替诺福韦(TDF)均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两药联用有协同抗病毒效应。
·药代动力学·空腹服用1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与服用1个恩曲他滨胶囊(200 mg)加1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300 mg),在健康受试者(n=39)中证明具生物等效性。本品主要经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主动吸收这两种方式结合消除。不管恩曲他滨替诺福韦是随高脂肪或是清淡饮食服用,恩曲他滨的全身暴露量(AUC和Cmax)均不受影响。
·适应证·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和12岁(含)以上儿童的HIV-1治疗。
·用法用量·成人和12岁(含)以上,体重≥35 kg的儿童患者,每日1次,每次1片,随餐或单独服用。轻度肾功能损害(Ccr为50~80 ml/min)患者无须调整剂量;Ccr≥50 ml/min,推荐每24 h给药一次;Ccr为30~49 ml/min,推荐每48 h给药1次;Ccr<30 ml/min(包括透析者),不推荐服用。
·制剂·片剂,每片含恩曲他滨200 mg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300 mg。
·注意事项·①恩曲他滨替诺福韦与去羟肌苷联合给药时应当谨慎,接受联合用药的患者应当密切监测与去羟肌苷有关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当停用去羟肌苷。对于体重>60 kg的患者,联用时去羟肌苷的剂量应当减至250 mg。联合给药时,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和去羟肌苷肠溶剂可以在空腹状态下或与清淡食物(<400 kcal,20%脂肪)同时给药。去羟肌苷缓释片与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应当在空腹状态下联合给药。②阿扎那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使替诺福韦浓度增加。与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联用时,建议阿扎那韦300 mg与利托那韦100 mg同时给药。如果没有利托那韦,阿扎那韦不应与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联合给药。③对于有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或骨流失风险的HIV-1感染成人和12岁(含)以上儿童患者,应当考虑进行骨矿物质密度(BMD)评估。
▶拉米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Lamivud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3TC+TDF)
·商品名·Cimduo。
·药理作用·本品是拉米夫定(3TC)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毗呋酯(TDF)两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的组合。3TC是一种合成核苷类似物,用于抑制HIV-1及乙型肝炎病毒。细胞内3TC被磷酸化成活性代谢产物三磷酸拉米夫定(3TC-TP),3TCTP通过与核苷酸类似物结合后终止DNA链从而达到抗逆转录的目的。3TC-TP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β,以及线粒体DNA聚合酶γ是弱抑制剂。TDF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开环核苷膦化二酯结构类似物。TDF首先需要经二酯的水解转化为替诺福韦,然后通过细胞酶的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替诺福韦。二磷酸替诺福韦通过与天然底物5'-三磷酸脱氧腺苷竞争,并且在与DNA整合后终止DNA链,从而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二磷酸替诺福韦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β,以及线粒体DNA聚合酶γ是弱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
1.3TC 可被胃肠道良好吸收,正常情况下成人口服3TC后生物利用度为80%~85%。3TC与食物同服可延迟tmax并降低Cmax(最大至47%),但不会改变其生物利用度(按AUC算),因此饭前、饭后服用均可。静脉给药研究结果表明,3TC平均分布容积为1.3 L/kg,在治疗剂量范围内药代动力学呈线性,并与白蛋白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36%)。经代谢排出是3TC消除的次要途径,唯一已知的人体代谢物为转硫代谢物。3TC主要以原型经肾小球滤过和分泌,自尿路排泄,平均系统清除率为0.3 L/(h·kg),消除t1/2为5~7 h。
2.TDF 几乎不经胃肠道吸收,因此需进行酯化、成盐,成为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替诺福韦酯具有水溶性,可被迅速吸收并降解成活性物质替诺福韦,然后替诺福韦再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给药后1~2h内替诺福韦达Cmax。替诺福韦与食物同服时生物利用度可增加约40%。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的胞内t1/2约为10 h,可每天给药一次。由于该药不经CYP450酶系代谢,因此,由该酶引起的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该药主要经肾小球过滤和主动小管转运系统排泄,70%~80%以原型经尿液排出体外。
3.肾功能损害患者 肌酐清除率<50 ml/min或需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不推荐使用。
4.种族 3TC无显著性差异,目前尚无法确定TDF在种族间是否有潜在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5.性别 3TC与TDF均无显著性差异。
6.老年患者 尚无相关研究。
·适应证·本品是3TC和TDF两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物的组合,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可治疗HIV-1感染的成人及儿童(体重≥35 kg)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均可。
·制剂·片剂,每片含3TC 300 mg、TDF 300 mg(相当于245 mg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注意事项·①开始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患者应检查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评估肌酐清除率、尿糖和尿蛋白。②既往对拉米夫定或替诺福韦过敏的患者禁用。③服药期间可能会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严重肝大伴脂肪变性的现象,一旦发现,立即停药。④可能会引起新发或恶化的肾损害,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评估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血磷、尿糖、尿蛋白,服药期间避免同时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二、非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奈韦拉平(Nevirapine)
·商品名·维乐命,艾太,艾韦宁,立维尔,诺兰频。
·药理作用·奈韦拉平(NVP)是HIV-1的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结合酶的催化部位,抑制DNA和RNA所依赖的DNA聚合酶活性而产生抗病毒作用。NVP不会与模板或者三磷酸核苷产生竞争。NVP对HIV-2的逆转录酶及人类DNA聚合酶无抑制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大部分经代谢后由肾脏排出。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80%~90%,血浆药物浓度tmax为1 h,Cmax为1.1~1.5 mg/L。与食物同服可使tmax延迟,Cmax下降10%~40%,但生物利用度不变。静脉注射给药平均Vd为1.3 L/kg。在体内可通过血脑屏障,并进入CSF中,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6%~36%。在肝脏仅5%~10%被代谢为反式硫氧化物的衍生物,血浆t1/2为5~7h。本品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经肾脏清除约占总剂量的70%。肝、肾功能不全者几乎不影响本品的代谢,对老年肾功能不全者其代谢尚无显著改变。
·适应证·适用于HIV/AIDS的联合用药。
·用法用量·口服。初始14d,口服,每次200 mg,每日1次;然后每次200 mg,每日2次。
·制剂·片剂:每片200 mg。胶囊:每粒200 mg。口服溶液:每瓶10 mg/ml。
·注意事项·①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低下者慎用。②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③本品治疗前12周,皮肤反应的风险增加,应加强监测。
▶依非韦伦(Efavirenz)
·商品名·施多宁。
·药理作用·依非韦伦(EFV)是HIV-1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阻断剂,通过阻断结合酶的催化部位,非竞争性拮抗HIV-1转录酶,但对HIV-2的逆转录酶及人类DNA多聚酶无抑制作用。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50%,大部分经由肝脏代谢,由肾脏或粪便排出。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良好。健康志愿者单剂量100~600 mg顿服,血浆药物浓度tmax为5 h,Cmax为0.51~2.87 mg/L。与高脂肪食物同服可增加吸收,在剂量不超过1 600 mg时,Cmax与药时AUC等参数随剂量而改变。HIV感染者每日服用200 mg、400 mg或600 mg后,血浆tmax为3~5 h,6~10 d内达稳态浓度,Cmax为4.05 mg/L。在体内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微量进入CSF或乳汁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0.26%~1.19%,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5%~99.75%。在肝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CYP3A4和CYP2B6是主要的同工酶,长期服用可诱导自身代谢,使药物蓄积程度下降22%~42%,t1/2缩短。血浆消除t1/2在单剂量时为52~76 h,多剂量时为40~55 h。14%~34%的药物以代谢物形式由尿液中排出,16%~61%以原型药物由粪便排出。
·适应证·适用于HIV/AIDS的联合用药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每次600 mg。
·制剂·胶囊:每粒50 mg、100 mg、200 mg。片剂:每片50 mg、200 mg、600 mg。
·注意事项·①尚未进行3岁以下或体重低于13 kg的患儿用药方面的研究。②肝病患者或有肝病史的患者应用本品应加强监测。③疗程中应考虑监测血脂水平。
▶依曲韦林(Etravirine)
·商品名·英特莱。
·药理作用·依曲韦林(ETV)是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结合于逆转录酶,阻断RNA依赖性和DNA依赖性DNA多聚酶活性而发挥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需要细胞内磷酸化。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联用,治疗有病毒复制证据和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抵抗的HIV-1病毒株感染。
·药代动力学·口服胃肠道吸收良好。2.5~4 h后达Cmax。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9%。大部分经肝脏微粒体酶代谢,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3A4、CYP2C9和CYP2C19。平均血浆t1/2为21~61 h。超过90%的剂量以原型经粪便排泄。
·适应证·依曲韦林可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于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初步治疗后出现耐药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推荐剂量为每日400 mg,分两次餐后给药;至少联合应用另外2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制剂·片剂:每片100 mg。
·注意事项·①用本药期间不要哺乳。②用药前医师应询问患者有关过敏史、用药史及其他伴发疾病,特别是肝脏疾病。③可能引发脂肪重新分布和免疫重建综合征。④若出现严重皮疹,应停止治疗。⑤不能用于初治患者,或曾接受治疗但无对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的基因突变病毒株形成的患者。
▶利匹韦林(Rilpivirine)
·商品名·恩临。
·药理作用·利匹韦林(RPV)属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与HIV-1逆转录酶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HIV-1复制。RPV不抑制人细胞DNA聚合酶α、β和γ。
·药代动力学·口服给药后,一般在4~5h内达最高血药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7%。体内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 3A系统介导进行氧化代谢。消除t1/2接近50 h。单剂量口服给予14C-利匹韦林后,在粪便和尿液中分别回收平均85%和6.1%的放射性。在粪便中,未变化利匹韦林占给药剂量的平均25%。尿液中只检测到极少量未变化利匹韦林(<剂量的1%)。
·适应证·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用于未治疗过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每次25 mg,随进餐服用。
·制剂·片剂:每片25 mg。
·注意事项·①患者可能发生体脂肪再分布/积蓄或免疫重建综合征。②与诱导或抑制CYP3A4药物共同给药可能影响其血药浓度。③孕妇需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Doravirine
·商品名·Pifeltro。
·药理作用·Doravirine(DOR)是HIV-1的吡啶酮类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HIV-1逆转录酶(RT)从而抑制HIV-1复制。本品并不抑制人体细胞DNA聚合酶α、ß,以及线粒体DNA聚合酶γ。
·药代动力学·本品的药代动力学在健康受试者与HIV-1患者中较为相似。给予HIV-1感染者每日一次、每次100 mg Doravirine,AUC0-24为16.1mg·h/L(29%),Cmax为0.962 mg/L,C24为0.396 mg/L,血药浓度达稳态的时间为2d,累积率为1.2~1.4。该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4%,高脂饮食对吸收无影响;表观分布容积为60.5 L,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6%;消除t1/2为15 h,CL/F为106 ml/min(35.2%),肾清除率为9.3 ml/min(18.6%)。该药的主要代谢途径为CYP3A,以原型从尿液排泄的比例为6%,以原型从胆汁或粪便排泄的比例较少。
1.肾功能损害患者 轻、中、重度肾脏病患者无须调整剂量,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透析患者尚无相关研究。
2.肝功能损伤患者 轻度(Child-Pugh A级)或中度患者无须调整剂量。
3.老年患者 建议谨慎使用,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65岁以上受试者与年轻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4.哺乳期妇女 服药过程中不推荐母乳喂养,以避免HIV-1潜在的传播风险。
5.妊娠期妇女 目前无足够的人体试验数据来确定本品是否对妊娠造成风险。
6.儿童患者 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在18岁以下儿童患者中得到证实。
·适应证·本品是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无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的成人HIV-1感染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一次100 mg。食物对吸收无影响。与利福布汀合用时需调整剂量,每日2次,一次100 mg(约间隔12 h)。
·制剂·片剂,每片含本品100 mg。
·注意事项·①本品禁止与细胞色素P450(CYP)3A强诱导剂联合使用,因为可能会显著降低本品的血药浓度,从而降低其有效性。②监测免疫重建综合征。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包括恶心、头晕、头痛、疲劳、腹泻、腹痛和梦境异常。三、蛋白酶抑制剂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
·商品名·克立芝。
·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HIV-1和HIV-2蛋白酶的抑制剂。作为复方制剂,利托那韦可以抑制CYP3A介导的洛匹那韦代谢,从而提高血浆中洛匹那韦的药物浓度。洛匹那韦的作用机制是阻断Gag-Pol聚蛋白的分裂,导致产生未成熟的、无感染力的病毒颗粒。本品对于临床的HIV分离毒株分别在急性感染的淋巴母细胞系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显示出体外抗病毒活性。
·药代动力学·健康成年志愿者和HIV感染患者洛匹那韦与利托那韦合并给药时药代动力学特性没有明显差异。洛匹那韦几乎全部由肝脏CYP3A代谢。利托那韦抑制肝脏CYP3A对洛匹那韦的代谢,从而提高洛匹那韦的血药浓度。试验发现HIV感染患者服用本品400/100 mg、每日2次后,所得洛匹那韦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比利托那韦高15~20倍。利托那韦的血药浓度比按600 mg、每日2次给药所得浓度的7%还低。洛匹那韦的体外抗病毒EC50约为利托那韦1/10。因此,本品的抗病毒活性主要由洛匹那韦产生。本品400/100 mg,每日2次,与食物合用,连续3周,洛匹那韦Cmax为9.8±3.7 mg/L,约在给药后4h达到Cmax。洛匹那韦有98%~99%与血浆蛋白结合。洛匹那韦被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广泛代谢且几乎专门由CYP3A同工酶代谢。代谢主要通过粪便排出。
·适应证·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药,治疗HIV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推荐剂量为2片,每日2次。可与食物同服或不与食物同服。本品应该整片咽下,不能咀嚼、掰开或压碎。
·制剂·片剂:每片含洛匹那韦200 mg,利托那韦50 mg。
·注意事项·①本品不能与那些主要依赖CYP3A清除且其血药浓度升高会引起严重和(或)致命不良事件的药物同时用药。②不能与利福平联用,以免影响疗效。③不能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联用。④与其他蛋白酶抑制剂间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⑤可引起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大幅上升,应加强监测,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⑥不推荐与经CYP3A代谢的皮质类固醇同时给药,除非对患者的获益大于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对患者的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相关症状进行监测;如果必须同时给药,尤其是长期用药时,应尽可能使用倍氯美松。倍氯美松对CYP3A代谢的依赖程度较低,可降低相互作用风险。
▶茚地那韦(Indinavir)
·商品名·佳息患,艾好,迈克伟,又欣。
·药理作用·硫酸茚地那韦是HIV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通过与HIV蛋白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断病毒聚合蛋白裂解,导致不成熟的非传染性病毒颗粒形成。在与核苷类似物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及一种非核苷类抑制剂合并用药的体外研究中,茚地那韦显示出协同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迅速。单剂量800 mg顿服,其生物利用度为65%,血浆药物浓度tmax为1 h,血药Cmax为8.98 μg/ml。在体内分布较广泛,可透过血脑屏障并微量进入乳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1%,t1/2较短,为1.8 h,用药后1~2h可排出。在体内经肝脏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异构酶CYP3A4氧化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与其他药物并用时应予注意。本品85%由粪便中排出,15%由尿液中排出。
·适应证·和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成人及儿童HIV-1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8h口服800 mg。用本品治疗必须以2.4 g/d的推荐剂量开始。
·制剂·胶囊:每粒200 mg。
·注意事项·①患者应注意摄取足够的水量,如果出现肾结石的症状和体征,可考虑暂停或中断治疗。②如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应实施相应的治疗,并停止使用本药。③肝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④只有在受益超过对胎儿的危险时孕妇方可使用本药。⑤本品不能与特非那定、西沙比利、阿司咪唑、三唑仑、咪达唑仑、匹莫齐特或麦角衍生物同时服用。
▶阿扎那韦(Atazanavir)
·商品名·锐艾妥。
·药理作用·阿扎那韦(ATV)是一种新型氮杂肽类蛋白酶抑制剂,是HIV-1蛋白酶的高选择性和高效的抑制剂,通过阻断病毒Gap和Gap-Pol前体多聚蛋白的裂解,从而抑制病毒结构蛋白、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的生成,使HIV-1感染的细胞释放出非感染性的不成熟的病毒颗粒。本品对多株HIV-1病毒具有比其他蛋白酶抑制剂更强的抑制活性,在体外培养基中半数有效浓度为2.6~5.3 nmol/L,90%有效浓度为9~15 nmol/L。
·药代动力学·吸收迅速,tmax为2.5 h,当每日剂量为200~800 mg时,其药时AUC和Cmax的增加呈剂量相关性,4~8d达稳态浓度。食物可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口服400 mg,每日1次,6~14d,Cmin为149~219 mg/L,Cmax为2 918~5 867 mg/L,tmax为2~4h。对慢吸收和快吸收类型两组患者,400 mg或600 mg,每日1次,中央室的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187 L和109 L,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1.45/h和6.48/h。主要由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CYP3A同工酶代谢,经胆汁消除。3种主要的代谢产物均无抗HIV活性。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口服溶液的60%~68%。
·适应证·用于HIV感染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推荐剂量为400 mg,每日1次,并与食物同服;或300 mg与利托那韦100 mg合用,与食物同服。
·制剂·胶囊:每粒100 mg、150 mg、200 mg。
·注意事项·①具有轻、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②当与一些可使心电图PR间期延长的药物如阿托品联用时,应注意心脏监护。③与CYP3A强大的抑制剂利托那韦联用,本品的血药浓度增加数倍。④与依非韦伦联用时,必须同时合用利托那韦,一般为本品300 mg+利托那韦100 mg+依非韦伦600 mg。⑤与替诺福韦合用时,必须同时合用利托那韦,一般为本品300 mg+利托那韦100 mg+替诺福韦30 mg。
▶达芦那韦(Darunavir)
·商品名·辈力。
·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HIV-1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性抑制病毒感染细胞中HIV编码的Gag-Pol多蛋白的裂解,从而阻止成熟的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形成。本品与HIV-1蛋白酶紧密结合,对于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的突变(RAM)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达芦那韦对目前检测到的13种人体细胞蛋白酶没有抑制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迅速吸收,与低剂量利托那韦同服时,达芦那韦的Cmax通常在服药后2.5~4.0 h达到。600 mg单剂量本品的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大约为37%,与利托那韦100 mg bid联用时,生物利用度增加到82%。与随餐服用相比,空腹服用时本品与低剂量利托那韦联用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降低30%。人体肝脏微粒体试验显示,达芦那韦主要由氧化代谢,被肝脏CYP系统广泛代谢,绝大多数被CYP3A4同工酶代谢。与利托那韦联用时,达芦那韦的终末清除t1/2约为15 h。
·适应证·本品与100 mg利托那韦合用,和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适用于ART治疗效果不佳的HIV-1感染的成人。
·用法用量·使用达芦那韦时,必须联合利托那韦作为增效剂。推荐剂量是600 mg达芦那韦/100 mg利托那韦,每日2次,与食物同服。
·制剂·片剂,每片含达芦那韦300 mg。
·注意事项·①本品/利托那韦不能用于3岁以下儿童。在已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3~6岁儿童和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儿童,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②65岁以上老年人需慎用,有肝功能降低及伴随疾病或其他治疗增加的可能性。③皮疹的发生率约为10.3%,大部分为轻至中度,常发生在治疗的前4周,不停药的情况下都可以治愈。④本品含有磺胺,在已知对磺胺过敏的患者中慎用本品。⑤达芦那韦与利托那韦联用可使其肝脏毒性风险增加,如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等,建议治疗期间进行肝功能监测,一旦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症状应立即间断或终止达芦那韦治疗。⑥达芦那韦肾脏清除较少,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须调整给药剂量。⑦本品与血浆蛋白结合度高,无法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而大量清除。使用PI治疗的A型和B型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增加的风险,包括自发的皮肤血肿和关节血肿。⑧接受ART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新发糖尿病、高糖尿病或糖尿病恶化。⑨达芦那韦和利托那韦都是CYP3A4的抑制剂,不应与高度依赖CYP3A4清除的药物同时服用,包括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丁、咪达唑仑、三唑仑、西沙比利、哌迷清和麦角生物碱(如麦角胺、双氢麦角胺、麦角新碱和甲基麦角新碱)。
▶福沙那韦(Fosamprenavir)
·商品名·Lexiva。
·药理作用·本品口服后,在肠道吸收的同时被肠道上皮细胞中的磷酸酯酶迅速水解为安波那韦,后者为HIV-1蛋白酶抑制剂,安波那韦与HIV-1蛋白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从而阻止病毒Gag和Gag-Pol多聚蛋白前体形成,造成不具传染性的病毒颗粒形成。
·药代动力学·HIV感染者单剂量口服后,1.5~4 h达到Cmax,高脂饮食对其片剂吸收无影响,但可使口服混悬剂tmax滞后0.72 h,AUC降低28%。血浆消除t1/2约为7.7 h。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0%,主要与A1酸性糖蛋白结合。主要在肝脏中被细胞色素P450 3A4代谢。尿液中及粪便中有少量原型安波那韦,尿液中约占给药剂量的1%,粪便中无法测到。分别有14%和75%给药剂量的代谢产物从尿液中及粪便中排出。
·适应证·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治疗HIV感染。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4g。
·制剂·片剂:每片700 mg。
·注意事项·①本品可引发重度致命性皮肤反应,包括渗出性多形红斑,应引起重视。②对磺胺过敏者应谨慎使用。③福沙那韦对CYP3A4有诱导作用,因此,CYP3A4的底物、诱导药、抑制药与之合用时应谨慎。④与其他抗逆转录酶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引发免疫重建综合征,包括福沙那韦。⑤可引起脂肪再分配,如向心性肥胖、水牛背。⑥禁与普罗帕酮、利福平、麦角胺/碱、西沙比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匹莫齐特、咪达唑仑联用。
▶奈非那韦(Nelfinavir)
·商品名·泛罗赛。
·药理作用·本品为一非肽类HIV蛋白酶抑制剂,与HIV蛋白酶活性键点可逆性的结合,阻止HIV蛋白酶,影响病毒的终末形成。对HIV-1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治疗后可使HIV感染者HIV-RNA水平下降和CD4细胞计数升高。本品作用强于沙奎那韦,类似于茚地那韦、利托那韦。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良好但较慢,生物利用度为40%~50%,血浆药物浓度tmax为2~4 h,Cmax为0.34~1.7 mg/L,若与食物同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泛,在多数组织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尤以脾、肠系膜淋巴结浓度为最高。血浆t1/2为3.5~5 h,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为98%。在肝脏氧化代谢,由细胞色素P450参与代谢,代谢物主要由粪便中排出,其中氧化代谢物为78%,原型药物为22%。极少量由尿液中排出,主要为原型药物。
·适应证·用于AIDS与HIV-1感染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00~750 mg,每日2次,或每次500~1 000 mg,每日3次;儿童每次20~30 mg/kg,每日3次,餐后服用。
·制剂·片剂:每片100 mg、250 mg、500 mg。
·注意事项·①轻度或中度肝脏疾病患者慎用。②本品具有抑制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作用。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④与司他夫定、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和扎西他滨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
▶沙奎那韦(Saquinavir)
·商品名·复得维,因服雷。
·药理作用·HIV感染的细胞中,HIV蛋白酶特异性地裂解病毒前体蛋白,使感染性病毒颗粒能最终形成,这些病毒前体蛋白存在分解位点,而沙奎那韦与HIV-1和HIV-2蛋白酶的活性部位恰好可以紧密结合,从而显示出可逆和选择性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低,约为4%。与食物同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18倍,因此,沙奎那韦应在餐后2h内服用。血浆药物浓度tmax为3~4 h。在稳态血药浓度下服用每次600 mg,每日3次,Cmax为0.235 mg/L。沙奎那韦广泛分布在组织内。90%以上的沙奎那韦由CYP3A4代谢为无活性的多种衍生物,消除t1/2为12~14 h。口服剂量的88%由粪便中排出,1%由尿液中排出。
·适应证·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及16岁以上儿童:推荐方案是与核苷类似物联合用药,餐后2h内服用沙奎那韦600 mg,每日3次。
·制剂·片剂:每片500 mg、600 mg。胶囊:每粒300 mg、400 mg。胶丸:每粒200 mg。
·注意事项·①严重肝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②本品与酮康唑、雷尼替丁合用,可相对提高其生物利用度。③与利福平、利福布汀合用使其生物利用度和血药浓度降低。④与阿司咪唑、特非那定联合应用,可提高本品的血药浓度,不宜联用。
▶替拉那韦(Tipranavir)
·商品名·Aptivus。
·药理作用·本品系非肽类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IV感染细胞中病毒Gag及Gag-Pol多聚蛋白的病毒特异性过程,从而阻止成熟病毒体的形成。替拉那韦可进入感染的免疫细胞,并可抑制对其他市售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的HIV菌株。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吸收有限。替拉那韦是Pgp糖蛋白的底物、弱抑制剂和诱导剂。口服500 mg替拉那韦和200 mg利托那韦,每日2次,2周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男性为77.6 μmol/ml,女性为94.8 μmol/ml;tmax约为3h;清除率约为1.2 L/h;t1/2约为5.5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9%。主要经CYP3A4代谢,82.3%经粪便排泄,尿液中只有4.4%。多在24~96 h内代谢完毕。
·适应证·本品可与利托那韦(200 mg)联合应用于已经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或者感染多药耐药HIV病毒株且病毒仍在体内进行复制的成年AIDS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替拉那韦500 mg与利托那韦200 mg联合用药,每日2次。
·制剂·胶囊:每粒250 mg。
·注意事项·①本品主要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肝毒性反应以及肝酶水平升高。②由于本品存在肝毒性,因此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该药时应特别注意,因为这类患者出现肝毒性反应的风险将会增加。③本品是CYP3A4肝药酶的抑制剂,与其他CYP3A4底物合用时可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④本品应与食物同服。四、整合酶/融合酶抑制剂
▶拉替拉韦钾(Raltegravir)
·商品名·艾生特。
·药理作用·拉替拉韦可抑制HIV整合酶的催化活性,防止感染早期HIV基因组共价插入或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整合失败的HIV基因组无法引导生成新的感染性病毒颗粒,从而预防病毒感染的传播。拉替拉韦对包括DNA聚合酶α、β和γ在内的人体磷酸转移酶无明显抑制作用。
·药代动力学·拉替拉韦口服给药后迅速吸收,空腹状态下tmax为3h。采用每日2次的给药方案时,大约在给药后前2d内迅速达到药代动力学稳态。尚未确定拉替拉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可与食物或不与食物同时服用。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3%。不会明显通过血脑屏障。拉替拉韦表观终末t1/2约为9h。拉替拉韦口服给药后,约51%和32%的给药量分别经粪便和尿液排泄。拉替拉韦体内清除的主要机制为UGT1A1-介导的葡糖醛酸化反应。
·适应证·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于曾接受过治疗的HIV-1感染的成年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400 mg,每日2次,餐前或餐后服用均可。
·制剂·片剂:每片400 mg。
·注意事项·①应用本品疗效较好的患者可能对潜伏的或残余的机会性感染产生炎症反应,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评价和治疗。②尚未确立本品用于16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③目前还不能确定老年患者对本品的反应是否与青年患者不同。④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妇女;建议服用本品的患者不要授乳。
▶多替拉韦钠(Dolutegravir)
·商品名·特威凯。
·药理作用·多替拉韦钠(DTG)通过与整合酶活性位点结合并阻碍HIV复制周期中关键的逆转录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整合链转移步骤而抑制HIV整合酶。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迅速,片剂给药后,平均tmax为2~3 h。饭前、饭后服用均可,食物会增加其吸收程度并减慢吸收速率。本品可与人血浆蛋白高度结合(约99.3%),这种结合不受浓度影响。本品存在于脑脊髓液和男性、女性生殖道中。主要通过UGT1A1代谢,少量通过CYP3A代谢。由于多替拉韦是血浆中的主要循环化合物,原型药的肾消除率很低。本品的消除t1/2为14 h,表观清除率为0.56 L/h。
·适应证·适用于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药,治疗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的HIV-1感染。
·用法用量·①感染HIV-1且未被确诊或临床疑似对整合酶抑制剂耐药的患者:推荐剂量为50 mg,口服,每日1次。当与某些药物(如依非韦伦、奈韦拉平、替拉那韦/利托那韦或利福平)联用时,应每日给药2次。②确诊感染HIV-1或临床疑似对整合酶抑制剂耐药的患者:推荐剂量为50 mg,口服,每日2次。应根据整合酶耐药类型以决定此类患者的用法,避免与某些药物(如依非韦伦、奈韦拉平、替拉那韦/利托那韦或利福平)联用。③对整合酶药物不耐药的青少年HIV-1患者(12~17岁,体重不低于40 kg):推荐剂量为50 mg,口服,每日1次。
·制剂·片剂,含多替拉韦50 mg。
·注意事项·①应特别关注整合酶类耐药。病毒株中突变的G140A/C/S、E138A/K/T,L74I发生Q148+>2继发突变时,多替拉韦的活性大幅度下降。②警惕超敏反应,特别是皮疹、全身性表现,有时存在器官功能障碍,包括肝功能损伤。如出现超敏反应体征或症状,应停止使用本品或其他可疑药物。③服用本品有骨坏死的风险,如出现关节痛或疼痛、关节僵直或行动困难,患者必须就诊。④多替拉韦不应与多价阳离子的抗酸剂同时给药,建议服用这些药2h前或6h之后服用本品。
▶恩夫韦肽(Enfuvirtide)
·商品名·福泽昂。
·药理作用·恩夫韦肽(ENF)为HIV融合抑制药,为HIV-1跨膜融合蛋白GP41内高度保守序列衍生而来的一种合成肽类物质。可防止病毒融合及进入细胞内;可与病毒包膜糖蛋白的GP41亚基上的第一个7次重复序列相结合,以阻止病毒与细胞膜融合所必需的构象改变;可抑制HIV-1的活性(80 mg/L即可抑制其传染性),使HIV-1复制降低。
·药代动力学·皮下给药后在4~8 h达Cmax,AUC约为48.7 mg·h/L。静脉给药可在2周内达峰值效应。皮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84.3%。淋巴液中浓度可与血药浓度相近。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2%,主要与白蛋白结合,Vd为5.5 L。在肝脏代谢,总体清除率为30.6 ml/(kg·h),消除t1/2为3.8 h。
·适应证·ENF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于治疗HIV-1感染的患者。
·用法用量·皮下给药。HIV感染清除率:每次90 mg,每日2次。
·制剂·注射剂:每支90 mg、108 mg。
·注意事项·①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②6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定。③尚不清楚是否可透过胎盘以及是否分泌入乳汁。④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治疗的患者中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甚至有些是致命性的,若患者有潜在发生肺炎的风险因素时应该特别予以密切观察。
▶埃替拉韦(Elvitegravir)
·商品名·Vitekta。
·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整合酶是HIV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必需的酶,抑制整合酶可抑制HIV-1病毒DNA整合进宿主DNA,从而抑制HIV-1的增殖。本品不抑制人拓扑异构酶Ⅰ或Ⅱ。
·药代动力学·HIV-1感染者与食物同服本品及利托那韦后,本品约在给药4h后达到Cmax。HIV-1感染者口服85 mg或150 mg本品后,其Cmax分别为(1.2±0.36)mg/L、(1.5±0.37)mg/L,AUCtau分别为(18±7.1)mg·h/L、(18±6.5)mg·h/L,Cthrough分别为(0.42±0.24)mg/L、(0.35±0.20)mg/L。本品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99%,其蛋白结合率与药物浓度无关。其血清血浆药物浓度比为1.37。本品主要经肝脏代谢及消除,在体内经CYP3A酶系氧化代谢后经UGT1A1/3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人种、性别对本品的体内过程无显著影响。未对本品在12岁以下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与成年人相比,12~18岁人群服用150 mg本品后,Cmax、AUCtau、Cthrough分别为(2.1±0.96)mg/L、(25±11)mg·h/L、(0.63±0.43)mg/L。与肾功能正常者相比,肾功能严重不全人群服用本品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正常人并无临床相关差异。与肝功能正常者相比,本品在肝功能轻度不全者(Child-Pugh B级)中并无临床相关差异。尚无本品在肝功能严重不全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有限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HBV和HCV共感染对本品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无临床相关影响。
·适应证·用于治疗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1成年感染者。
·用法用量·本品需与其他HIV蛋白酶及利托那韦或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推荐用法见表16-9。
表16-9 埃替拉韦用法用量
·制剂·片剂,每片85 mg、150 mg。
·注意事项·①勿与含有考比司他成分的蛋白酶抑制剂同时使用。②勿同时服用其他含有本品成分的药物。③免疫重建综合征:需进一步评估患者情况后才能开始治疗。
▶Bictegravir(Bictegravir/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商品名·Biktarvy。
·药理作用·Bictegravir(BIC)是一种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可通过抑制整合酶活性阻止HIV-1原病毒的形成及增殖。恩曲他滨(FTC)为人工合成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其在细胞内被磷酸化为5'-三磷酸恩曲他滨,通过与天然底物5'-三磷酸脱氧胞苷竞争并整合进入新合成的病毒DNA中使链终止,从而抑制HIV-1逆转录。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为替诺福韦前药,服用TAF后,其在细胞内被半胱氨酸A水解成为替诺福韦,替诺福韦被磷酸化为二磷酸替诺福韦,并通过与病毒DNA整合终止HIV病毒逆转录。
·药代动力学·健康志愿者服用本品后BIC、FTC、TAF的tmax分别为2.0~4.0 h、1.5~2.0 h、0.5~2.0 h。BIC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9%,FTC血浆蛋白结合率小于4%,TAF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0%。t1/2分别为17.3 h、10.4 h、0.51 h。BIC主要经CYP3A、UGT1A1代谢,FTC体内基本不代谢,TAF在细胞内被半胱氨酸A水解成为替诺福韦。BIC经尿液排出的比例为35%,经粪便排泄的比例为60.3%;FTC主要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经尿液排出的比例为70%,经粪便排泄的比例为12.7%;TAF经尿液排出的比例小于1%,经粪便排泄的比例为31.7%。HIV-1感染者多次口服本品后BIC、FTC、TAF的Cmax分别为6.15 mg/ml、2.13 mg/ml、0.121 mg/ml,AUCtau分别为102mg·h/ml、12.3 mg·h/ml、0.142 mg·h/ml,FTC、TAF的Cthrough分别为2.61 mg/ml、0.096 mg/ml。肾功能不全者对本品的代谢无临床相关差异。中度肝功能不全者与健康受试者相比,BIC药代动力学参数无临床相关改变;肝功能异常对FTC代谢的影响有限;肝功能对TAF的临床相关改变。年龄、种族及性别对本品的代谢无影响。
·适应证·用于成年HIV-1病毒感染者:①用于初治者;②用于至少服用ART药物3个月且无治疗失败、可耐受本品成分,同时HIV-1 RNA小于50 copies/ml患者的替代用药方案。
·制剂·片剂,每片含50 mg BIC、200 mg FTC及25 mg TAF。
·注意事项·①免疫重建综合征:需进一步评估患者情况后才能开始治疗。②出现肾功能损伤或肾功能损伤加重:在开始使用本品治疗前及治疗中需评估肌酐清除率、尿糖及尿蛋白,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还应评估其血磷水平。③乳酸中毒/严重脂肪肝:若患者出现症状性或实验室检查提示乳酸中毒或肝毒性,应停止使用本品。
五、CCR5抑制剂
▶马拉韦罗(Maraviroc)
·商品名·善瑞。
·药理作用·马拉韦罗(MVC)即为CCR5特异、可逆、非竞争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与CCR5结合来阻断gp120外膜蛋白与CCR5的结合,从而阻止病毒进入和感染靶细胞。与传统的酶抑制剂不同,它在病毒进入靶细胞之前就发挥抗病毒作用。
·药代动力学·300 mg单剂量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峰值的中位时间为2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3%。与高脂食物同服可使其Cmax及AUC下降33%。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76%,人体组织分布广泛。主要由CYP3A4代谢,肝脏损害将对其代谢产生影响。马拉韦罗300 mg口服给药后1周约20%经尿液排泄,76%经粪便排泄。如体内不存在CYP3A4抑制剂,马拉韦罗约23%由肾脏排泄,但体内存在CYP3A4抑制剂,则达70%的马拉韦罗经肾脏排泄。故当体内存在马拉韦罗代谢抑制剂同时伴随肾脏损害时,会导致马拉韦罗的血药浓度增加。
·适应证·联合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曾接受过治疗的成人R5型HIV-1感染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300 mg。
·制剂·片剂:每片150 mg、300 mg。
·注意事项·①马拉韦罗与其他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②马拉韦罗推荐剂量下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和头痛。③本品对孕产妇和特殊人群的安全性尚不清楚。④马拉韦罗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 CYP3A4代谢,与具有CYP3A4诱导作用或抑制作用的药物联用时,需适当调整剂量。六、其他
▶考比司他(Cobicistat)
·商品名·Tybost。
·药理作用·考比司他(COBI)为细胞色素酶CYP3A4抑制剂,可通过抑制CYP3A4调节的代谢通路从而增加CYP3A4底物(如阿扎那韦及达芦那韦)在人体内的暴露量。
·药代动力学·本品与达芦那韦同时服用,在服药后约3.5 h达药峰浓度。本品的Cmax、AUCtau、Ctau(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99±0.3)mg/ml、(7.6±3.7)mg·h/L、(0.03±0.1)mg/L。本品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98%,其血液血浆比约为0.5。本品主要经CYA3A代谢,少部分由CYP2D6代谢。服用本品后其血浆终末t1/2维持3~4 h。连续服用本品6d后,本品经粪便和尿液排泄的比例分别为86.2%及8.2%。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肝功能轻度不全者(Child-Pugh B级)服用本品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无临床相关改变。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服用本品,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并无临床相关差异。种族与性别对本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临床相关差异。
·适应证·与抗病毒药物合用,通过提高抗病毒药物的暴露量以治疗HIV-1感染。
·用法用量·①仅可作为药代动力学增效剂与抗病毒药物(如阿扎那韦及达芦那韦)合用,用于治疗HIV-1感染。②推荐剂量:对于每日一次口服300 mg阿扎那韦的初治及经治HIV-1感染者,可每日一次服用本品150 mg。每日一次口服800 mg达芦那韦的初治及经治(对达芦那韦无耐药发生)的HIV-1感染者,同样可以每日一次口服本品150 mg。③在开始服用本品前应对肌酐清除率进行检测。④在与替诺福韦合用前应对尿糖、尿蛋白及肌酐清除率的基线值进行检测。⑤不推荐肌酐清除率低于70 ml/min的患者将本品与替诺福韦联用。
·制剂·片剂,规格为150 mg/片。
·注意事项·①开始使用本品前应对肌酐清除率进行检测。②本品与替诺福韦联用时,曾有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范科尼综合征的报道。③在本品与替诺福韦联用前,应对患者尿糖及尿蛋白的基线值进行检测,并对肾功能及血清磷进行监测。④当治疗方案中包含两种需要加用药代动力学增效剂的抗病毒药物时,不推荐本品与其联合使用。⑤不推荐与除阿扎那韦和达芦那韦以外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使用。⑥不得与其他含有考比司他成分的药物联用。⑦不得与含有利托那韦的药物或治疗方案联合使用。
▶阿巴卡韦/多替拉韦/拉米夫定(Abacavir/Dolutegravir/Lamivudine)
·商品名·Triumeq。
·药理作用·本品是阿巴卡韦(ABC)、多替拉韦(DTG)和拉米夫定(3TC)的三合一复合剂(ABC+DTG+3TC)。AB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类似物,ABC可被细胞代谢成为CBV-TP(dGTP的类似物)的活性代谢物。DTG为HIV整合酶抑制剂,可通过与整合酶活性位点结合,阻断逆转录病毒DNA链整合抑制HIV的复制。CBV-TP可通过与HIV-1逆转录酶结合及整合进入病毒DNA,从而抑制HIV-1病毒复制。3TC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其在细胞内被磷酸化为具有药理学活性的5'-磷酸化代谢物3TC-TP,3TC-TP整合进入病毒后可引发病毒DNA链终止。
·药代动力学·阿巴卡韦及拉米夫定药代动力学特征见“阿巴卡韦”及“拉米夫定”项。
1.DTG 口服给药后,DTG血药浓度在服药后2~3 h达峰,在每日一次的连续给药过程中,给药后5d达稳态。DTG为体外P-糖蛋白底物,其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98.9%,且不依赖DTG血药浓度。DTG在每日一次的连续给药中,其表观分布容积约为17.4 L。DTG在体内主要被UGT1A1代谢,一部分被CYP3A代谢。单次口服14C标记的DTG后,其给药剂量的53%以原型经粪便排出体外。给药量的31%经尿液排出体外,其中原型DTG小于总给药剂量的1%。DTG终末t1/2约为14 h,表观分布容积约为1.0 L。HIV-1感染者体内DTG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正常人基本类似,每日服用50 mg后AUC0-24、Cmax、Cmin分别为53.6 mg·h/L、3.67 mg/L、1.11mg/L。
2.特殊人群 不同的肾功能状态对ABC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影响。而肾功能重度不全者服用DTG后(8例受试者),观察到DTG的AUC、Cmax、C24分别降低40%、23%、43%。通过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轻度和中度肾功能不全对DTG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中度肝功能不全者单次口服50 mg DTG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儿童用药尚无研究数据。年龄对DTG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影响。年龄及种族对本品种单一成分药代动力学数据无临床相关的影响。
·适应证·本品可用于治疗HIV-1感染。
·用法用量·①服用前应检测HLA-B*5701等位基因。②成人:每日1片,可空腹服用或与食物同服。③如同时服用依非韦伦、福沙那韦/利托那韦、替拉那韦/利托那韦或利福平,则需要在服用本品外加服50 mg多替拉韦,本品与多替拉韦服用间隔时间应为12 h。
·制剂·本品为片剂,含600 mg ABC、50 mg DTG及300 mg 3TC。
·注意事项·①HBV或HCV感染者服用本品可导致转氨酶异常或升高,应在开始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对肝功能进行监测。②HIV-1/HCV合并感染者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α-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后出现致命或非致命性肝功能失代偿。如患者接受α-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应考虑减少本品用量或停止使用本品。③联合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患者曾出现免疫重建综合征和脂肪再分布。④不推荐已服用含有阿巴卡韦或拉米夫定的患者服用本品。
▶恩曲他滨/利匹韦林/替诺福韦艾拉酚胺(Emtricitabine/Rilpivir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商品名·Odefsey。
·药理作用·本品是恩曲他滨(FTC)、利匹韦林(RPV)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的三合一复合剂(FTC+RPV+TAF)。FTC为人工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其磷酸化产物可与HIV-1逆转录酶自然底物竞争性结合,并整合进入未成熟病毒DNA中,从而导致链终止。RPV为作用于HIV-1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与HIV-1逆转录酶非竞争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复制。TAF为替诺福韦前药,TAF可在细胞内代谢为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可被激酶磷酸化为具有药理学活性的二磷酸替诺福韦,通过整合进入病毒DNA抑制病毒逆转录而阻断病毒复制。
·药代动力学·参阅恩曲他滨、利匹韦林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适应证·可用于治疗12岁以上,未经治疗且病毒载量≤105 copies/ml的HIV-1感染者,也可用于已经处于病毒抑制状态至少6个月且无治疗失败,同时对本品成分不耐药患者的替代治疗。
·用法用量·①开始使用本品前应检测患者是否感染HBV,并对患者肌酐清除率、尿糖及尿蛋白进行检测。②推荐用量:每日1片,与食物同服。③开始使用本品(作为原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的替代方案)后,应对HIV-1RNA及对本品的耐受性进行检测,以防出现病毒学失败或病毒载量回升。④不推荐肌酐清除低于30 ml/min的患者使用本品。
·制剂·片剂,每片包含200 mg FTC、25 mg RPV及25 mg TAF。
·注意事项·①曾出现严重皮肤症状及超敏反应,包括药物超敏综合征。如出现超敏反应、皮疹伴全身症状或血清转氨酶升高,应立即停止使用本品并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指标,如肝功能。②本品与其他药物同服可能会使RPV暴露量降低,而导致治疗失败及病毒耐药。③本品与其他药物同服可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④服用本品后若出现严重抑郁症状,应及时咨询医师。⑤患者使用包含RPV的治疗方案时曾出现与肝脏相关的不良反应,有潜在肝脏疾病的患者应在服用本品前及服用本品后监测肝功能,无潜在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本品时也应监测肝功能。⑥服用本品期间可出现脂肪再分布。⑦若发生免疫重建综合征,则需要重新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评估。⑧应对开始服用及已服用本品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尿糖、尿蛋白进行监测,并对使用本品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磷进行监测。⑨对曾有病理性骨折、其他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危险因素患者的BMD进行监测。
▶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商品名·Descovy。
·药理作用·本品是恩曲他滨(FTC)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的固定剂量复方药物(FTC+TAF)。FTC为人工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其磷酸化产物可与HIV-1逆转录酶自然底物竞争性结合,并整合进入未成熟病毒DNA中,从而导致链终止。TAF为替诺福韦前药,TAF可在细胞内代谢为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可被激酶磷酸化为具有药理学活性的二磷酸替诺福韦,通过整合进入病毒DNA抑制病毒逆转录而阻断病毒复制。
·药代动力学·参阅恩曲他滨及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适应证·可用于治疗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HIV-1感染的治疗。
·用法用量·①在开始服用本品前,应对患者是否感染HBV病毒、肌酐清除率、尿糖及尿蛋白进行检测。②推荐剂量:12岁以上儿童且其体重≥35 kg、肌酐清除率≥30 ml/min的HIV-1感染者可口服本品,每日1次,每次1片。
·制剂·本品为片剂,每片含200 mg FTC及25 mg TAF。
·注意事项·①在服用本品的患者中观察到脂肪再分布现象。②若发生免疫重建综合征,则需要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重新评估。③应对开始服用及已服用本品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尿糖、尿蛋白进行监测,并对使用本品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磷进行监测。④对曾有病理性骨折、其他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危险因素患者的BMD进行监测。
▶埃替拉韦/考比司他/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Elvitegravir/Cobicistat/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商品名·Genvoya。
·药理作用·本品是埃替拉韦(EVG)、考比司他(COBI)、恩曲他滨(FTC)、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的四合一复合剂(EVG+COBI+FTC+TAF)。EVG可抑制HIV-1整合酶,阻止HIV-1 DNA整合进入宿主DNA,从而阻断HIV-1前病毒的形成,阻止病毒感染。COBI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抑制剂,通过抑制CYP3A4活性增加CYP3A4底物,如埃替拉韦在人体的暴露量。FTC为人工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其磷酸化产物可与HIV-1逆转录酶自然底物竞争性结合,并整合进入未成熟病毒DNA中,从而导致链终止。TAF为替诺福韦前药,TAF可在细胞内代谢为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可被激酶磷酸化为具有药理学活性的二磷酸替诺福韦,通过整合进入病毒DNA,抑制病毒逆转录而阻断病毒复制。
·药代动力学·参阅埃替拉韦、考比司他、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适应证·本品可用于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成人及≥12岁儿童的HIV-1感染的治疗,也可作为替换治疗方案用于已经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至少6个月达到病毒学抑制且无治疗失败(对本品成分无耐药)的抗HIV-1治疗。
·用法用量·①开始使用本品前应检测患者是否感染HBV。②推荐剂量:每日1次,每次1片,与食物同服。③不推荐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的肾功能不全者服用本品。④不推荐肝功能重度不全者服用本品。
·制剂·本品为片剂,包含150 mg EVG、150 mg COBI、200 mg FTC及10 mg TAF。
·注意事项·①避免与含有埃替拉韦、考比司他、恩曲他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利托那韦或阿德福韦酯的其他药物联合使用。②本品与其他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有导致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的风险。③曾有服用本品的患者发生脂肪再分布的报道。④若发生免疫重建综合征,则需要重新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评估。⑤应对开始服用及已服用本品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尿糖、尿蛋白进行监测,并对使用本品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磷进行监测。⑥对曾有病理性骨折、其他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危险因素患者的BMD进行监测。
▶多替拉韦/利匹韦林(Dolutegravir/Rilpivirine)
·商品名·Juluca。
·药理作用·本品为多替拉韦(DTG)和利匹韦林(RPV)的复合剂(DTG+RPV)。DTG可与HIV整合酶活性位点结合抑制链转移反应,从而抑制HIV的复制。RPV为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与HIV-1逆转录酶非竞争性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药代动力学·参阅多替拉韦和利匹韦林。
·适应证·本品可作为替换治疗方案用于已经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至少6个月,达到病毒学抑制且无治疗失败(对本品成分无耐药)的成年HIV-1感染者的治疗。
·用法用量·①推荐剂量:每日1次,每次1片,与食物同服。②若患者需同时服用利福布汀,则需在服用本品(每日1次,每次1片)的基础上加服25 mg利匹韦林。
·制剂·片剂,每片含50 mg DTG(与52.6 mg多替拉韦钠片所含有效成分一致)及25 mg RPV(与27.5 mg 盐酸利匹韦林所含有效成分一致)。
·注意事项·①曾出现过以皮疹为症状的全身反应以及器官功能障碍(包括肝损伤为特征的严重皮肤反应及超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本品,否则可危及生命。②服用多替拉韦或含有多替拉韦的药物可导致肝毒性,推荐在治疗过程中对肝功能进行监测。③服用利匹韦林或采用含有多替拉韦的治疗方案,可能导致抑郁症,若病情严重请立即咨询医师。
▶艾巴利珠(Ibalizumab-uiyk)
·商品名·Trogarzo。
·药理作用·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艾巴利珠(IBA)通过阻止HIV-1感染CD4+T细胞结合到CD4的2区,并妨碍HIV-1病毒感染进入宿主细胞所需的附着后步骤,从而阻止病毒通过细胞融合传播。
·药代动力学·单药艾巴利珠表现出非线性药代动力学,单次注射艾巴利珠0.5~1.5 h后,随着剂量从0.3 mg/kg增加至25 mg/kg,AUC以大于剂量比例的方式增长,清除率由9.54 ml/(h·kg)降至0.36ml/(h·kg),消除t1/2从2.7 h增加到64 h。目前无足够的人体试验数据来确定是否对妊娠造成风险。感染HIV-1的母亲服药期间应暂停哺乳,以避免母婴传播。艾巴利珠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目前尚无老年患者、肝/肾损害人群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资料。
·适应证·艾巴利珠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于治疗当前逆转录病毒治疗无效的多重耐药的严重HIV-1感染患者。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首剂负荷剂量为2 000 mg,维持剂量为800 mg,每两周使用一次。首次输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若无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可缩短后续输液时间,但不应少于15 min。
·制剂·注射剂,每瓶含IBA 200 mg/1.33 ml。
·注意事项·①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为腹泻、头晕、恶心和皮疹。②如果超过维持剂量(800 mg)输注时间的3d或以上,应尽早给予负荷剂量2 000 mg,此后每14 d进行维持剂量(800 mg)治疗。
▶达芦那韦/考比司他/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Darunvair/Cobicistat/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商品名·Symtuza。
·药理作用·本品是达芦那韦(DRV)、考比司他(COBI)、恩曲他滨(FTC)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的固定剂量组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DRV+COBI+FTC+TAF)。DRV是一种HIV-1蛋白酶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HIV-1在受感染细胞中编码Gag-Pol多聚蛋白,从而阻止成熟病毒粒子形成。COBI是CYP3A的代谢选择性抑制剂。FTC是胞苷的一种合成核苷类似物,被磷酸化形成恩曲他滨5'-三磷酸盐,恩曲他滨5'-三磷酸盐通过竞争天然底物脱氧胞苷的活性抑制HIV-1逆转录酶,使其和新生病毒DNA结合,形成链终止。TAF是替诺福韦的磷酰化前体药物,通过体内代谢成活性代谢物替诺福韦二磷酸,替诺福韦二磷酸通过与HIV逆转录酶结合,导致DNA链终止,从而达到抑制HIV-1复制的目的。
·药代动力学·本品无论是整片吞服还是切开服用,其组分的生物利用度不受影响。本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阅DRV、COBI、FTC和TAF。对于肌酐清除率低于30 ml/min的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不推荐使用。对于严重肝功能损伤患者(Child-Pugh C级)不推荐使用。孕期不建议使用,尚未建立18岁以下患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鉴于达芦那韦是其成分之一,不推荐用于儿童患者。基于现有的临床研究数据,未观察到老年患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差异;建议谨慎用药,并加强用药监护。
·适应证·本品是一种治疗成人HIV-1感染的完整治疗方案:①既往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②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至少6个月(HIV-1 RNA少于50 copies/ml),没有已知对达芦那韦或替诺福韦耐药相关的替代治疗方案。
·用法用量·本品是一种含800 mg DRV、150 mg COBI、200 mg FTC、10 mg TAF组成的四药固定剂量联合产品。联合片的推荐用法用量为:每日1次,一次1片,与食物同服。对于不能吞下整片药的患者,可用切片机切成2片,然后服下完整剂量。
·制剂·片剂,黄褐色,含800 mg DRV、150 mg COBI、200 mg FTC、10 mg TAF。
·注意事项·①开始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②使用该药可能会出现乙型肝炎急性加重、肝毒性、严重的皮肤反应、免疫重建综合征、新发或恶化的肾损害、乳酸酸中毒或严重肝大伴脂肪变性。③不推荐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④DRV和COBI是CYP3A和CYP2D6的抑制剂,COBI还抑制P-糖蛋白、BCRP、MATE1、OATP1B1和OATP1B3。因此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是否有代谢酶的影响,从而导致血浆药物浓度增加,治疗效果延后,发生不良反应。⑤过量服用该药的经验有限,目前没有特定的解药。过量治疗一般采用支持治疗,如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患者临床状态。⑥由于DRV和COBI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故很难被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明显清除。在FTC给药1.5 h(血流量400 ml/min,透析液流量600 ml/min)的情况下,开始透析3h后大约30%的FTC能被血液透析移除。TAT能经血液透析有效去除,提取系数约为54%。目前尚不清楚FTC、TAF是否都可以通过腹膜透析被移除。
▶Doravirine/拉米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Doravirine/Iamivud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商品名·Delstrigo。
·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Doravirine(DOR)以及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拉米夫定(3TC)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组成的复合制剂(DOR+3TC+TDF)。DOR是一种通过非竞争性抑制HIV-1逆转录酶(RT)来抑制HIV-1复制的吡啶酮类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DOR并不抑制人细胞DNA聚合酶α、β和线粒体DNA聚合酶γ。3TC是一种合成核苷类似物,细胞内3TC被磷酸化成活性代谢产物三磷酸拉米夫定(3TC-TP),3TC-TP通过与核苷酸类似物结合后终止DNA链从而达到抗逆转录的目的。3TC-TP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β和线粒体DNA聚合酶γ是弱抑制剂。TDF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开环核苷膦化二酯结构类似物,TDF首先需要经二酯的水解转化为替诺福韦,然后通过细胞酶的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替诺福韦。二磷酸替诺福韦通过与天然底物5'-三磷酸脱氧腺苷竞争,并且在与DNA整合后终止DNA链,从而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二磷酸替诺福韦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β和线粒体DNA聚合酶γ是弱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参阅Doravirine、拉米夫定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适应证·本品可作为一个完整方案用于尚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1成人患者。
·用法用量·本品是一种含有100 mg DOR、300 mg 3TC和300 mg TDF的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成人推荐剂量为1片,每日一次,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均可。肌酐清除率<50 ml/min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制剂·片剂,黄色,椭圆形,每片含100 mg DOR、300 mg 3TC和300 mg TDF。
·注意事项·①开始治疗前及治疗期间需对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②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为头晕、恶心、梦境异常。③与利福布汀联用时需调整剂量:服用本品1片,每日1次,服药间隔大约12 h后,服用DOR 1片(100 mg)。④该药禁止与细胞色素P450酶的强诱导剂联用,以免影响该药的有效性。⑤对3TC过敏的患者禁用。⑥可能引起新发或肾功能损伤加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适时地进行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糖、尿蛋白等相关指标的监测,避免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⑦服药期间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建议监测骨密度。⑧服药期间建议监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陈 蓉 卢洪洲 董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