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摄食习性

三、摄食习性

泥鳅食性为杂食性,偏动物性饵料,因视觉不发达,主要靠灵敏的触角和味觉来选择食物,其摄食方式为半主动式。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绿藻、硅藻等浮游生物和摇蚊幼虫、水蚯蚓、细菌等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杂草嫩叶等均为泥鳅的天然饵料。人工养殖泥鳅时,还可投喂水生昆虫、蛆虫、螺肉、蚌肉、畜禽下脚料、野杂鱼鱼肉、麸皮、米糠、豆粕、豆渣、谷子、嫩草、菜叶等饲料。泥鳅有晚上吃食的习惯,人工养殖时,投喂时间多为日落后的傍晚至半夜间,也可驯食在白天投喂,投饵点宜在幽暗安静处。不同阶段泥鳅无明显的趋光性或避光反应。

泥鳅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食物种类有所不同。体长5cm以下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和腐殖质,如原生动物、轮虫、小型甲壳虫等小体浮游动物。体长5~8cm时,泥鳅喜食水体浮游动物,主要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体长8~10cm时,食性转变为杂食性,主要摄食幼螺、昆虫、硅藻、绿藻、有机碎屑,以及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和丝状藻类等食物;体长10cm以上时,泥鳅主要摄食水中藻类、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等植物性饵料,生长逐步趋向缓慢。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泥鳅食物组成有所不同。当动植物性饵料缺乏时,泥鳅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能量供应。

泥鳅食欲与水质、生理期和性别相关,水温15℃以上时,食欲逐步增加,26℃~28℃时,食欲旺盛,水温超过30℃,食欲减退。当水体溶解氧丰富时,泥鳅食欲也相应增强,水体pH值6.6~7.2范围内,泥鳅摄食量增加。产卵期泥鳅比平时食量大,雌性泥鳅比雄性泥鳅食量大。

泥鳅较贪食,投喂过饱,容易阻碍肠道呼吸,并产生毒害气体而死亡。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其投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