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养殖与案例

一、泥鳅池塘养殖与案例

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养殖户张华共养殖10005m2水面的泥鳅,每亩获得纯利润11000余元,其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如下。

(一)养殖条件

泥鳅养殖池选择水源可靠、水质清新且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池塘,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确保用电。养殖池多为长方形,单口面积667~1334m2,池深0.8~1.0m,水深可保持在0.4~0.5m,并夯实池壁泥土。沿池塘四周用网片围住,网片下埋至硬土中,上端高出水面20cm,可以有效地防止泥鳅逃逸和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池内铺放厚约15cm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出水管设置在池底部,平时封住,进水口和排水口均用密网包裹。

(二)放养模式

1.放养前准备工作

鳅种放养前20~30天,清整鳅池,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再用生石灰清塘。池塘水深10cm时,每亩用生石灰70~80kg,兑水化浆后立即均匀全池泼洒。鳅种放养前10天,池塘加注新水20~30cm,每亩放入干鸡粪30kg,均匀撒在池内,或用60~65kg的猪、牛、羊等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充分发酵。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cm左右,以看不见池底为宜。

2.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进行鱼种消毒,浸泡时间为5~10分钟。4月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时,开始放养鳅种,规格为70~80尾/kg,放养密度为每亩1000~1500kg;规格为100~120尾/kg,放养密度为每亩800~1000kg。同一养殖池放养的鳅种规格均匀整齐。并以放养大规格的鳅种经济效益好,且养殖周期短,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捕捞或进行多茬养殖。

(三)养殖管理

饲料投喂:主要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同时搭配投喂一些饵料生物,且投喂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养殖初期,日投喂量在鱼体总重的2%左右,以后温度升至泥鳅适宜温度范围内再逐步增加日投喂量。当水温达25℃~28℃时,泥鳅的摄食和生长均十分旺盛,此时日投喂量提高到鱼体总重的10%,以促进泥鳅的快速生长。水温大于30℃或小于15℃时,投喂减少或不投。

(四)经济效益分析

一般泥鳅饲养4个月即可收获,若市场行情好也可以提前收获,随后放养下一茬苗种,该养殖户每亩放养规格为80尾/kg的泥鳅苗种1400kg,共计每亩收获商品鳅2130kg。苗种每千克均价10元。每亩饲料投入12600元,加上人工、水电费等,每亩成本27200元,销售收入38340元,实际每亩获纯利润111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