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工配合饲料
人工配合饲料是指人们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特点、不同养殖模式下对各类营养成分的需求,按照营养配比平衡的要求,把多种不同营养成分与来源的饲料按一定比例搭配混匀,通过合理的特定工艺流程生产而成的饲料。为了大规模化生产和无公害养殖泥鳅,科学合理地研制配合饲料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工配合饲料的优势
1.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稳定,制作精细,便于运输、贮存、常年稳定供应和投喂,特别适合集约化养殖和大规模养殖。
2.通过合理的原料搭配,提高单一饲料养分的实际效能和蛋白质生理价值,饲料营养全面且效价高,能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因此,配合饲料投喂效果好,增重率比天然饲料高。
3.根据需要可人工添加免疫增强剂、引诱剂和防病药物,改善泥鳅的消化和营养状况,提高泥鳅食欲和摄食量,增强体质和抗逆能力,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4.扩大了饲料源,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营养成分较高又廉价的原料资源,配制适口饲料,充分利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二)配制原则
人工饲料的配制不是简单地混合,而是根据各类原料特性和动物习性、生理特征等,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制成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饲料。配制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泥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
泥鳅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同。所以根据泥鳅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来设计配方是基本原则,饲料中某一营养物质的过多或缺乏,都将导致饲料的浪费,甚至使养殖动物生病或死亡。
2.选择原料
配制饲料时,熟悉各种原料特性和营养成分,尽量就近选择或开发来源广、易得、廉价的各种饲料,精选出优质原料,进行科学、合理地搭配。从而降低了运输费,节约了饲料成本。
3.了解各营养物质的相关性
为了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不但需要详细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与需求量,而且更要弄清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相关性,才能达到科学配合各营养物质、充分利用营养物质和最低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1)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是饲料中三大有机营养物质,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可进行有限的相互转化。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可转化为脂肪,而脂肪难以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转化为蛋白质时,只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而不是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时,也只能合成非必需脂肪酸。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动物机体内也是相互影响的。当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时,蛋白质便作为能量物质被消耗。当能量提供量过高时,反而会限制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绝对摄入量,从而导致养殖动物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2)纤维素与其他营养物质的相关性
饲料中需要一定含量的纤维素,能够填充肠道,稀释其他营养物质,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吸收等。纤维素过量,反而会影响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
(3)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饲料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时,应先考虑氨基酸间的相关性,防止氨基酸浪费。有些氨基酸同时使用时可能会起到协同作用,也可能是拮抗作用。协同作用时,氨基酸间可以相互替代,或功效更显著,例如苯丙氨基酸与络氨酸、蛋氨酸与胱氨酸。拮抗作用时,因为相互对抗而作用功效减弱或抵消,如精氨酸与赖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
(4)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相关性
饲料中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相互关系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协同作用,一个是拮抗作用。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使钙磷吸收,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E必须在有硒存在的条件下发挥功效,并可代替硒,反之不能。饲料中矿物质元素能加速维生素A的破坏,能降低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6的效价;胆碱使钙磷吸收率下降等。
维生素与维生素间也存在协同与拮抗的作用,维生素E能促进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D的吸收,并促使胡萝卜素向维生素D转化,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能协同促使糖和脂肪代谢,而维生素C可促使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吸收等;维生素C与维生素B2相互破坏,高温下维生素B1破坏维生素B12,胆碱破坏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K、维生素B6和泛酸。因此,一般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混用,不同维生素也存在配伍禁忌。
人工制备配合饲料时,充分利用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关系,达到营养全面与均衡,提高饲料营养价值,避免造成单一饲料浪费或营养流失。投喂配合饲料,泥鳅体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基本不变,粗脂肪质量分数提高,含水量下降,肌肉中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更丰富,两者比值更高,保持了野生泥鳅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