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质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泥鳅生长发育及维持生命的必需营养物质,也是体内酶和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中蛋白质在泥鳅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被吸收利用而合成泥鳅体内的蛋白质。泥鳅体内蛋白质积累是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提高而呈线性增长的,达到最适含量时,泥鳅增重达最大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泥鳅增重反而逐渐减慢,并影响泥鳅肌肉蛋白质含量。

泥鳅对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因生长阶段、养殖环境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不同品种和规格的泥鳅对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要求

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泥鳅,其食性均为杂食性,但对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要求还是有所差异。偏食动物性饵料泥鳅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而杂食性泥鳅要求较低。泥鳅苗生长速度快,对蛋白质要求含量高,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9.52%。成鱼生长速度减慢,对蛋白质要求就较低。

(二)生态环境条件影响泥鳅蛋白质最适含量

水温高,泥鳅摄食量大,生长快速,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就高,反之则低;水体溶解氧丰富时,泥鳅活跃,生理活动及代谢强,因而对饲料蛋白质需求增加;水体天然饵料丰盛时,能直接为泥鳅补充高蛋白质饵料,因此人工饲料的蛋白质要求就降低。反之,对饲料蛋白质需求就高。

(三)泥鳅生理状态影响其蛋白质最适含量

泥鳅患病时,其生长停滞,对饲料蛋白质需求就低;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抑或性腺趋于成熟时,泥鳅对蛋白质需求就相对要高些。

(四)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影响蛋白质最适含量

饲料中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合理,蛋白质利用效率就高,泥鳅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就可减少,可节约蛋白质,否则就会增加需求量。

(五)饲料能量比例影响蛋白质最适含量

饲料中能量丰富时,不必消耗蛋白质来满足泥鳅能量需求,起到了节约蛋白质的作用,从而节约了蛋白质的需求量。

(六)养殖模式影响泥鳅蛋白质最适需求量

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泥鳅时,必须补充高蛋白优质饲料来满足其最适生长,因此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就稍微高些。套养或大水面稀养时,饲料蛋白质含量可适当降低些。

实际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可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子,确定泥鳅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有时养殖户为达到最低成本投入而获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也可不达到泥鳅最适蛋白质需求。

饲料蛋白质营养需求其实主要是对氨基酸的需求,氨基酸种类及比例的不同,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就不同,泥鳅所呈现的生长发育速度也就不同。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泥鳅体内无法合成的,只能通过体外获得,其含量与比率直接影响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当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比例同泥鳅营养需求相一致时,也就是氨基酸平衡时,饲料就能满足泥鳅生长需求。

实际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可以根据泥鳅生长阶段、饲料种类、生活环境,并结合自身的养殖效益等不断进行氨基酸调整,以保证泥鳅不同状态下均能摄食到氨基酸平衡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所缺乏的限制性氨基酸,合理搭配各种蛋白质饲料,使各种氨基酸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饲料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