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箱养殖技术
(一)池塘要求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天然饵料丰富、人工饵料来源广,底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大小不限,一般以面积3000m2左右、水深1.5~2m为宜。有土养鳅的网箱,水位稍浅。配备管理小船1只,以便投饵。
(二)网箱设置
网箱面积视池塘水面而定,大型水面以20m2为宜,长5m、宽4m、高1.8m;小型水面,网箱面积宜为2~8m2,长、宽、高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网目大小以鳅种不能逃脱及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准,一般采用0.5~1cm规格。网箱东西长、南北宽排列。箱与箱间距约2m,行距3m。小型网箱间距0.4m,行距1m。网箱不管大小,露出水面均为0.4m,沉入水中0.5~1m。网箱设置不宜超过池塘面积的50%。网箱有浮动式和固定式。浮动式网箱箱体随水位的变动而自然升降,为防泥鳅外逃,网箱始终要保持露出水面0.4m。浮动式网箱适用于大型池塘或水位变化较大的池塘。固定式网箱四角用竹竿或木条打桩固定。无土养鳅的网箱,箱底距塘底0.5m。有土养鳅的网箱,底部着泥,且在箱底层先铺10cm厚的粪肥,然后再铺10cm厚的泥土。泥鳅苗种放养前15天放置网箱,使网箱壁上附着藻类,并移植一些水花生或水葫芦至箱内,植物生长面积占网箱面积的1/3。若养殖过程中箱内水花生或水葫芦生长过盛,要及时捞出,始终控制水草生长面积不超过网箱面积的2/3。每口网箱设置1~2个长40cm、宽10cm的方框作食台,食台在水下距水面约20cm。
(三)鳅种放养
在投放鳅种前20天,选择晴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50~70kg。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鳅种。鳅种放养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每平方米放养体长4~5cm的鳅种250~300尾。鳅种按大小分级饲养,鳅种入箱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20℃时浸泡5~10分钟。鳅种入箱后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待2~3天后投喂。饵料可选用泥鳅人工配合饲料或自己加工饲料。如自己加工,可将小麦粉、蚕蛹粉、菜粕、小杂鱼、螺蛳肉等拌匀后做成团状或条状,定时投在食台上。投饵时间,起初是每天傍晚全箱遍撒,以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集中在食台投放。驯化后,改为上午8时和下午18时左右各喂1次,泥鳅夜间摄食量大,因此下午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70%左右。初期投饵量为鳅种总重的2%~5%,中期为5%~6%,后期为8%~10%,视泥鳅的摄食量酌情增减。摄食量随泥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天气等情况而变化,原则上以食台上饵料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泥鳅喜肥水,养鳅的水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过清影响泥鳅生长,透明度控制在20cm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水质过肥时应及时换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一般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cm。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每周换水2次。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提高箱内水体的溶解氧,且便于饵料生物进入箱内。为了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利用率,箱外可养殖其他鱼类,如套养鲫、鲢、鳙、草、鳊鱼等。
(四)病害防治
定期用生石灰或其他无害消毒药物对网箱进行灭菌消毒,消毒时间视泥鳅的忍受能力灵活掌握。饵料加工时可添加0.5%土霉素或大蒜素等。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的侵袭,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五)起捕上市
无土养殖泥鳅的网箱,秋季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鳅应及时起捕,未达上市规格的小泥鳅也要在霜降前出箱,移至小型泥鳅池中越冬,否则泥鳅会被冻死。有土养鳅的网箱,由于箱底有土,成鳅出箱后,未达上市规格的幼鳅集中移至箱底土层加厚的网箱中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