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捕捉、暂养和运输
(一)泥鳅的捕捉
泥鳅的捕捉一般在秋末冬初进行,但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可根据市场价格、池中密度和生产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泥鳅捕捞上市的时间。作为繁殖用的亲鳅则应在人工繁殖季节前捕捉。一般泥鳅体重达到10g即可上市。从鳅苗养至10g左右的成鳅一般需要15个月左右,饲养至20g左右的成鳅一般需要4~5个月。如果饲养条件适宜,还可以缩短饲养时间。
1.稻田泥鳅的捕捉方法
稻田养殖的泥鳅,一般在水稻即将黄熟之时捕捉,也可以在水稻收割之后进行。捕捉方法一般有以下4种。
(1)网捕法:在稻谷收割之前,先将三角网放置在稻田排水口,然后排放田水,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一次难以捕尽,可重新灌水,反复捕捉。
(2)排干田水捕捉法: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把田中、鱼溜疏通,将田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沟、溜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天气炎热时可在早、晚进行。田中泥土内捕剩的部分泥鳅,长江以北地区要设法捕尽,可采用翻耕、用水翻挖或结合犁田进行捕捉。
(3)香饵诱捕法: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晴天傍晚时将水缓缓注入坑溜中,使泥鳅集中到鱼溜,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沉入鱼坑诱捕。此方法在5~7月以白天下袋较好,若在8月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放袋前一天停食,可提高捕捉效果。如无麻袋,可把旧草席剪成长60cm、宽30cm,将炒香的米糠、蚕蛹粉与泥土混合做成面团放入草席中,中间放些树枝,卷起草席,并将两端扎紧,使草席稍稍隆起。然后放置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泥鳅会到草席内觅食。
(4)药物驱捕法:通常使用的药物为茶粕(亦称茶枯、茶饼,是榨油后的残留物,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每亩稻田用量5~6kg。将药物放火上烧3~5分钟后取出,趁热捣成粉末,再用清水浸泡透(手抓成团,松手散开),3~5小时后方可使用。将稻田的水放浅至3cm左右,然后在田的四角设置鱼巢。鱼巢用淤泥堆集而成,巢堆成斜坡形,由低到高逐渐高出水面3~10cm。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一般为脚盆大小,面积0.5~1m2。面积大的稻田中央也应设置鱼巢。施药宜在傍晚进行。除鱼巢巢面不施药外,稻田各处须均匀地泼洒药液。施药后至捕捉前不能注水、排水,也不宜在田中走动。泥鳅一般会在茶粕的作用下纷纷钻进鱼巢。施药后第二天清晨,用田泥围1圈拦鱼巢,将鱼巢围圈中的水排干,即可挖巢捕捉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直接上市,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泥鳅继续留在田中养殖。若留田养殖需注水5cm左右,待田中药性消失后,再转入稻田中饲养。此法简便易行,捕捉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且无污染(须控制用药量)。在水温10℃~25℃时,起捕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但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用茶粕配制的药液要随配随用;其次是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药一定要均匀地全田泼洒(鱼巢除外);此外鱼巢巢面必须高于水面,并且不能再有高出水面的草、泥堆物。此法捕泥鳅最好在收割水稻之后,且稻田中无集鱼坑、溜。若稻田中有集鱼坑、溜,则可不在集鱼坑、溜中施药,但要用木板将坑、溜围住,以防泥鳅进入。
2.池塘泥鳅捕捉方法
池塘因面积大、水深,相对稻田捕捉难度大。但池塘捕捉不受农作物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随时捕捉上市,比稻田方便。池塘泥鳅捕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食饵诱捕法:可用麻袋装入炒香的米糠、蚕蛹粉与腐殖土混合做成面团,敞开袋口,傍晚时沉入池底即可。一般在阴天或下雨前的傍晚下袋,这样经过一夜,袋内会钻入大量泥鳅。诱捕受水温影响较大,一般水温在25℃~27℃时泥鳅摄食旺盛,诱捕效果最好;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泥鳅的活动减弱,摄食减少,诱捕效果较差。
(2)可用大口容器(罐、坛、脸盆、鱼笼等)改制成诱捕工具。
(3)冲水捕捉法:在靠近进水口处铺设好网具,网具长度可依据进水口的大小而定,一般为进水口宽度的3~4倍,网目为1.5~2cm,方便起捕。网具张好后向进水口充注新水,给泥鳅以微流水的刺激,泥鳅喜溯水会逐渐聚集在进水口附近,待泥鳅聚拢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提网捕捉。同时,可在排水口处张网或设置鱼篓,捕获顺水逃逸的泥鳅。
(4)排水捕捉法:食饵诱捕、冲水捕捉一般适合水温在20℃以上采用。当水温偏低时,泥鳅活动减弱,食欲下降,甚至钻入泥中,这时只能采取排干池水捕捉。这种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同时把池底划分成若干小块,中间挖纵、横排水沟若干条。沟宽40cm、深30cm左右,让泥鳅集中到排水沟内,这时可用手抄网捕捉。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越冬或避暑,只有采取挖泥捕捉。因此,排水捕捉法一般在深秋、冬季或水温在10℃~20℃时采用。
此外,如遇急需,且水温较高时,可采用香饵诱捕的方法,即把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撒在池中捕捉处,待30分钟左右用网捕捉。
(二)泥鳅的越冬与暂养
1.泥鳅的越冬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除我国南方终年水温不低于15℃地区,可常年饲养泥鳅,不必考虑低温越冬措施以外,其他地区一年中泥鳅的饲养期为7~10个月,有2~5个月的低温越冬期,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泥鳅就会进入冬眠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泥鳅一般会钻入泥土中15cm深处越冬。由于其体表可分泌黏液,使体表及周围保持湿润,即使1个月不下雨也不会死亡。
泥鳅在越冬前和许多需要越冬的水生动物一样,必须积累营养和能量准备越冬。因此,应加强越冬前饲料管理,多投喂一些营养丰富的饵料,让泥鳅吃饱吃好,以利于越冬。泥鳅越冬育肥的饵料配比应为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各占50%。随着水温的下降,泥鳅的摄食量开始下降,这时投饵量应逐渐减少。当水温降至15℃时,每天只需投喂泥鳅总体重1%的饵料;当水温降至13℃以下时,则可停止投饵;当水温继续下降至5℃时,泥鳅就潜入淤泥深处越冬。
泥鳅越冬除了要有足够的营养、能量及良好的体质外,还要有良好的越冬环境。要选择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池底淤泥厚的池塘作越冬池。为便于越冬,越冬池蓄水要比一般池塘深,要保证越冬池有充足良好的水源条件。越冬前要对越冬池、食台等进行清整消毒处理,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泥鳅越冬。
同时要加强越冬期间的进、排水管理。越冬期间的水温应保持在2℃~10℃,池水水位应比平时略高,一般水深应控制在1.5~2m。加注新水时应尽可能用地下水。在池塘或水田中开挖深度在30cm以上的坑、溜,使底层的温度有一定的保障。
稻田养殖泥鳅诱集到深水坑中后,越冬时要加盖稻草,最好在池塘的向阳面加盖稻草。如果是农家庭院用小坑道使泥鳅自然过冬,可将越冬泥鳅适当集中,上面加铺畜、禽粪便保温,效果更好。
还可以采用人工越冬箱越冬。其方法为:用木料制成长、宽、高分别约为1m、0.3m、0.2m的木箱,每只箱子放置17~18cm厚的细土。每只箱子大约可以放置7kg泥鳅,同时在箱子盖上打6~8个气孔,将箱盖钉好后沉入适宜的地方越冬。越冬效果的好坏与装箱方法有关,装箱时要先放3cm厚的泥土,然后放入2kg泥鳅,再装3cm厚的泥土,然后再放入2kg泥鳅。依此放置3~4层,最后装满泥土,钉好箱盖。将越冬箱沉入1m以下的水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泥鳅的暂养和运输
(1)泥鳅暂养:泥鳅起捕后,无论是销售或食用,都必须经过几天时间的清水暂养,方能运输出售或食用。暂养的作用,一是使泥鳅体内的污物和肠中的粪便排除干净,降低运输途中的耗氧量,提高运输成活率;二是去掉泥鳅肉中的泥味,改善口味,提高食用价值;三是将零星捕捉的泥鳅集中起来,便于批量运输销售。在暂养过程中,要投喂大豆和辣椒,大豆能增强泥鳅体质,辣椒可以作兴奋剂,投喂后可以减少死亡,特别在静水中,效果更加显著。投喂量约为15kg泥鳅投喂大豆100g,辣椒50g。泥鳅暂养的方法有许多种,现在介绍以下几种。
水泥池暂养:水泥池暂养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出口中转基地或需暂养时间长、数量多的场合,具有成活率高(95%左右)、规模效益好等优点。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的场所建池,并配备增氧、进水、排污等设施。水泥池的大小一般为8m×4m×0.8m,蓄水量为20~25m3。一般每平方米水泥池可暂养泥鳅5~7kg,有流水、有增氧设施,暂养时间较短的,每平方米可放40~50kg。若为水槽型水泥池,每平方米可放100kg。泥鳅进入水泥池暂养前,最好先在木桶中暂养1~2天,待粪便或污泥清除后再移至水泥池中。在水泥池中暂养时,对刚起捕或刚入池的泥鳅,应每隔7小时换水1次,待其粪便和污泥排除干净后转入正常管理。夏季暂养每天换水不能少于2次,春、秋季暂养每天换水1次,冬季暂养隔天换水1次。但这种方法要求较高,暂养期间不能发生断水、缺氧等情况,必须有严格的责任制度。
网箱暂养:网箱暂养泥鳅被许多地方普遍采用。暂养泥鳅的网箱规格一般为2m×1m×1.5m。网眼大小视暂养泥鳅的规格而定,暂养小规格泥鳅可用11~20目的聚乙烯网布。网箱宜选择水面开阔、水质来源好的池塘或河道。暂养的密度视水温高低和网箱大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暂养30kg左右较适宜。网箱暂养泥鳅要加强日常管理,防止逃逸和发生病害,平时要勤检查、勤刷网箱、勤捞残渣和死鳅等,一般暂养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木桶暂养:各类容积较大的木桶均可用于泥鳅暂养。一般用72L容积的木桶可暂养10kg。暂养开始时每天换水4~5次,第三天以后可每天换水2~3次。每天换水量控制在1/3左右。
鱼篓暂养:鱼篓的规格一般为口径24cm、底径65cm,竹制。篓内铺放聚乙烯网布,篓口要加盖(盖上不铺聚乙烯网布等,防止泥鳅呼吸困难),防止泥鳅逃逸。将泥鳅放入竹篓后置于水中,竹篓应有1/3部分露出水面,以利于泥鳅呼吸。若将鱼篓置于静水中,一篓可暂养7~8kg;置于微流水中,一篓可暂养15~20kg。置于流水状态中暂养时,应避免水流过急,否则泥鳅易患细菌性疾病。
(2)泥鳅的运输:按运输方式分为干法运输、带水运输、降温运输、尼龙袋充氧运输等。泥鳅的苗种运输相对要求较高,一般选用鱼篓和尼龙袋装水运输较好。成鳅的皮肤和肠均有呼吸功能,因而成鳅的运输比较方便,对运输要求低些,除远程运输需要尼龙袋装运外,均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他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运输,泥鳅运输前均需暂养1~3天后才能启运。运输途中要注意泥鳅和水温的变化,及时捞出病伤死鳅,去除黏液,调节水温,防止阳光直射和风吹雨淋引起的水温变化。在运输途中,尤其是到达目的地时,应尽可能使运输泥鳅的水温与准备放养的环境水温相近,两者最大的温差不能超过5℃,否则会造成泥鳅死亡。
干法运输:干法运输就是采用无水湿法运输的方法,俗称“干运”,一般适用于成鳅短程运输。运输时,在泥鳅体表泼些水,或用水草包裹泥鳅,使泥鳅皮肤保持湿润,再置于袋、桶、筐等容器中,就可以进行短距离运输。筐运法:装泥鳅的筐用竹篾编织而成,长方形,规格为(80~90)cm×(45~50)cm×(20~30)cm。筐内壁铺上麻布,避免鳅体受伤,一筐可装成鳅15~20kg,筐内盖些水草或瓜(荷)叶即可运输。此法适用于水温15℃左右、运输时间为3~5小时的短途运输。袋运法:即将泥鳅装入麻袋、草包或编织袋内,洒些水,或预先放些水草等在袋内,使泥鳅体表保持湿润,即可运输。此法适用于温度在20℃以下,运输时间在半天以内的短途运输。
降温运输:运输时间需半天或更长时间的,尤其在天气炎热和中程运输时,必须采用降温运输方法。带水降温运输:一般采用鱼桶装水加冰块装运,6kg水可装运泥鳅8kg。运输时将冰块放入网袋内,再将其吊在桶盖上,使冰水慢慢滴入容器内,以达到降温的目的。此法运输成活率较高,鱼体也不易受伤,一般在12小时内安全。此法在水温15℃左右、运输时间为5~6小时的条件下效果较好。鱼筐降温运输:鱼筐的材料、形状、规格同上。每筐装成鳅15~20kg。装好的鱼筐套叠4~5个,最上面一筐装泥鳅少一些,其中盛放用麻布包好的碎冰块10~20kg。将几个鱼筐叠齐捆紧即可装运。注意避免鱼筐之间互相挤压。箱运法:箱用木板制作。木箱的结构有3层,上层为放冰的冰箱,中层为装鳅的鳅箱,下层为底盘。箱体规格为50cm×35cm×8cm,箱底和四周钉铺20目的聚乙烯网布。如水温在20℃以上时,先在上层的冰箱里装满冰块,让融化后的冰水慢慢滴入鳅箱。每层鳅箱装泥鳅10~15kg,再将这两个箱子与底盘一道扎紧,即可运输。这种运输方法适合于运输时间在30小时以内的中、短途运输,成活率在90%以上。
带水运输:此法采用鱼篓、桶装入适量的水和泥鳅,以火车、汽车或轮船等为交通工具的运输方法,此法较适合于泥鳅苗种运输。鱼篓一般用竹篾编制,内壁粘贴柿油纸或薄膜;也有用镀锌皮制作的鱼篓。鱼篓的规格不一,常用的规格为:口径70cm,底部边长90cm,高100cm。有桶盖,盖中心开有一直径为35cm的圆孔,并配有击水板,其一端由“十”字交叉板组成。交叉板长40cm,宽10cm,柄长80cm。鱼篓(桶)运输泥鳅苗种要选择好天气,水温以15℃~25℃为宜。已开食的泥鳅苗起运前最好喂一次咸鸭蛋黄。其方法是将煮熟的咸鸭蛋黄用纱布包好,放入盛水的搪瓷盘内,滤掉渣,将蛋黄汁均匀地泼在装鳅苗的鱼篓(桶)中,每10万尾鳅苗投喂蛋黄1个。喂食后2~3小时,更换新水后即可启运。运输途中要防止泥鳅苗缺氧和残饵、粪便、死鳅等污染水质,要及时换注新水,每次换水量为1/3左右,换水时水温差不能超过3℃。若换水困难,可用击水板在鱼篓(桶)的水面上轻轻地上下推动击水,起增氧效果。为避免苗种集结成团而窒息,可放入几条规格稍大的泥鳅一起运输。路途较近的亦可用挑篓运输。挑篓由竹篾制成,篓内壁糊贴柿油纸或薄膜。篓的口径约50cm,高33cm。装水量为篓容积的1/3~1/2(约25L)。装苗种数量依泥鳅的规格而定:1.3cm以下的可装6万~7万尾,1.5~2cm的装1万~1.4万尾,2.5cm的装0.6万~0.7万尾,3.5cm的装0.35万~0.4万尾,5cm的装0.25万~0.3万尾,6.5~8cm的装600~700尾,10cm的装400~500尾。
尼龙袋充氧运输:此法是用各生产单位运输家鱼苗种所用的尼龙袋(双层塑料薄膜袋),装少量水,充氧后运输,这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运输方法。可装载于车、船、飞机上进行远程运输。尼龙袋的规格一般为30cm×28cm×65cm的双层袋,每袋装泥鳅10kg。加少量水,亦可添加些碎冰,充氧后扎紧袋口,再装入32cm×35cm×65cm规格的硬纸箱内,每箱装2袋。气温高时,在箱内四角处各放一小冰袋降温,然后打包运输。如在7~9月运输,装袋前应对泥鳅采取“三级降温法”处理:即把泥鳅从水温20℃以上的暂养容器中放入水温18℃~20℃的容器中暂养20~40分钟,再放入14℃~15℃的容器中暂养5~10分钟,然后放入8℃~12℃的容器中暂养3~5分钟,最后装袋充氧,在箱四周放置冰袋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