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获悉《校园有机农场创新与发展》即将出版,甚是欣喜。“校园有机农场”这个选题是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生命科学名师培养基地班学员杨玲老师的研究项目,也是她自入职开始就为之付出教育智慧的生态教育和科学教育项目。我作为当时名师基地班的主持人和导师,对此项目还是很熟悉的。2018年,这本书的姐妹篇—《校园有机农场探索与实践》出版的时候,我就为之推荐过,并鼓励作者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提炼“农场”课程背后的原理、经验和规律,形成新的学术成果,分享给更多人。没想到四年不到的时间,她的新书就进入出版流程了。十分赞赏杨玲老师的专注与投入,从中也不难发现好的教育选题和独到的内容是能得到各方面认可的。
在杨玲老师的介绍下,我对新书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写好序言,我又将书稿看了一遍,读后感触颇深—“校园有机农场”是蕴含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教育宝藏。当下,怎样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质量成为教育改革亟须回答的重大问题,“立德树人、五育融合”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改革发展方向。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当我们打开这本书,“让五育融合真实日常发生”“保障五育融合真实、有效且持续发生”的教育现象和案例无处不见。学生在农场种植、浇水、施肥、采摘等体力劳动过程中,不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而且很容易发现“滴灌的滴箭容易堵塞而无法出水”“叶菜总是会出现菜青虫但又不能喷施化学农药”“一到夏天鱼菜共生系统中便会滋生大量绿藻”等问题,于是开展项目化学习或实验研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当然,农场四季美好的景致也时时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以农场的植物素材设计“环保时装秀”、以“芳香植物”作为原料举办一场香草茶艺表演,甚至运用多媒体、微视频等艺术形式去展示研究成果等,这些活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责任感,有可能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下攻读农业院校、从事农业研究的种子,助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校园有机农场为载体,学生以劳立德、以劳健体、以智促劳、以智育德、以智育美,实现“五育”融合发展。倘若换一个主题,老师们一定会产生类似的灵感。
本书也是开展跨学科教育实践的典型案例总结,“校园有机农场”为我们开展跨学科教育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须通过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来加以破解和应对。换一种说法,我们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是不分科的,但科学的发展是分科的,因此需要一个通道连接学生的生活与科学的学习。学习是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素养。一旦让学生活动起来,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活动,必然是跨学科的。真正的跨学科一定是与学科紧密联系的,就是对多学科知识的应用,或者在学科内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作者在长期的“校园有机农场”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起跨学科的教育资源,如基于生物和工程技术学科的鱼、菜共生系统,跨生物、艺术等学科的芳香植物花园,跨生物、化学学科的芳香植物“趣”探究微型实验室等。她通过课题引领、实践推进和辐射,建立起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校园有机农场跨学科教育实施框架,涵盖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建议及评价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校园有机农场”作为教育资源,在“建设、管理和经营”农场的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解任务、设计活动、实施方案、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供支持,指导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去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校园有机农场”的育人过程体现了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特征: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融合、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真实性情境为前提、以挑战性任务为驱动、以持续性探究为路径、以展示性成果为导向的跨学科教育特征,从而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
跨学科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基础教育呼唤更多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跨学科教师的成长。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杨玲老师在本书中还呈现了跨学科教师团队培养的案例和经验。在学校的支持下,以个人作为主要力量,组织学校11个学科的15名教师共同组建成一个名为“磨炼书院”的跨学科教师团队,通过自主理论研修、课程建设实践、专家引领指导、跨学科教研和展示、教育教学硬件支持等多个途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育水平。目前,团队教师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生课题指导、创新成果培育、课程开发、教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团队成员数量还在增长。
总的来说,“校园有机农场”跨学科教育实践解放了学生的天性,有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自信心及成就感,使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这样的实践经验可带动教师在校本课程的跨学科实施及国家课程校本化中开展跨学科教育,达到增强课堂趣味性、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多元化跨学科教育资源和多途径实施路径,为学校跨学科教育实践与改革注入了新内容,丰富了学校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高质量特色化办学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为区域跨学科教育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样式。
“五育”融合与跨学科教育是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期待作者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丰富支持多元跨学科教育实施路径的案例。更期望本书能给大批一线教师提供积极的启示,立足校情和学情做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与探索,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因为这是一个完全来自校园、来自一线教师育人方式变革实践经验的成果总结,其探索过程及成果本身就具有某种实证的意义。
![]()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