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点制定课程目标

(一)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点制定课程目标

结合三个学段的认知标准,确定分层课程目标及内容。幼儿园阶段,通过教师带着学生参加有机农场活动,让学生喜欢做、愿意做,养成不怕脏、不怕累的品格;小学阶段,让孩子参与收集育苗、堆肥和生物农药制作的资料,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中学阶段,让学生自己创造、发明、研究,培育新产品、制作有机肥料、创造生物农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总目标

在采用“有机”的方式对种植物进行管理、维护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健康生活和生存的技能,更懂得爱护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2.阶段目标

(1)幼儿园阶段

①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种植蔬菜瓜果,基本了解蔬菜的形态、习性和季节的适应性。

② 对种植劳动发生兴趣,关注班级自然角、园内种植园、园外种植基地和家庭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对它们发生的变化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

③ 在种植劳动过程中,养成责任意识、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小学阶段

① 通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种植实践活动,学习观察和思考、探究与质疑、调查与整理等科学方法,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与变化,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

② 通过相关植物的种植和专题研究,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高学生实践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达到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的目的。

③ 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校园、美化校园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劳动的品质。

(3)初中阶段

① 通过栽培绿色健康的有机作物,初步建立有机栽培的思想。

② 合理利用废弃材料,制作栽培容器,养成低碳环保的意识。

③ 通过栽培和观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分析与思考,提升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