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2025年10月30日
(一)如何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多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培养的课程。内容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其发展的领域有着共同性,而层次和内容有相对差异性,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发到初步发展的功能。
“校园有机农场”课程之所以能够常态化实施,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一系列的成效,除了跟课程目标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相关外,跟该课程灵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不无关系。首先,参与课程学习的主体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内驱力。在该课程中,以高一学生作为参与课程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自主选题、设计方案并开展探究,指导好的课题或优秀的学生在高二、高三作进一步的探究。其次,合理的时间安排是课程有效实施的保证。显然每周一节的时间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于是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地安排课外活动,如在周末的时候组织参观,在寒暑假的时候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最后,有机农场基地对选课的学生随时开放,对全校师生每周三全天开放,对校外参观者或者体验者按需开放,这是课程可持续实施的外力驱动。
鉴于此,对全校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来说,就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优选涵盖了学科、综合和实践三大特点的课程,体现“强基础”“广拓展”和“创特色”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多少适时地调节课程周期,如开设“长短周期”和“微短型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类型,开设“主题讲座型课程”,切不可一刀切。在教学资源上充分挖掘本校师资,进一步拓展校外师资,为充分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开设跨学科课程等。唯有如此,校本课程才能散发出更持久的魅力,才能释放出更华美的光彩,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