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类课程开设情况

(一)幼儿园种植类课程开设情况

1.实施形态

幼儿园结合“有用的植物”开展种植类课程(活动),有17所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均有开展。从课时上来讲,有4所幼儿园在一个月内集中开展该主题;3所幼儿园开展1~3次/月;6所幼儿园开设20~40课时;4所幼儿园每天参与管理和维护;其余4所幼儿园在大班进行,或归于科探活动,或利用植物角的形式开展。

2.基本情况

5所幼儿园的课程指导老师有30~60人,另外5所学校的课程指导老师有12~22人,其余学校的指导教师在10人以下,参与的教师涵盖园长、业务园长、项目组长、班主任、专职老师、平日维护工人等。5所幼儿园有自编教材,11所幼儿园有课程基地,面积为6~700平方米不等。

3.课程实施问题

几乎所有的幼儿园在实施的过程中均存在困惑或困难,按照存在问题的普遍性进行归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目标不清晰,教师引导方式受限。具体表现在:有的幼儿园请农村阿婆来进行管理和种植,与幼儿园主题中的课程内容有时不能很好地匹配;有的只是根据大中小班区分了一下课程内容,但对各个阶段幼儿通过此类活动达成的目标并不是很清晰。幼儿园的教师多是精通学前教育,缺少种植经验,因此在课程活动中对孩子的引导多只是简单的观赏类和单纯劳动方面的指导。

第二,缺乏专业的种植养护指导,如菜地的日常管理、蔬菜成熟后的处理都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或实行。幼儿园的土壤肥效差,植物营养不良,不知如何改善;有的幼儿园虽有专业暖棚搭建的技术支撑,用来种植温室植物,但种植后的跟踪培育缺乏经验;种植的品种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等。

第三,种植基地面积不能满足幼儿活动。例如,有的幼儿园由于种植地方小,养护、种植内容少,幼儿参与活动受到限制,一些活动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满足孩子对种植活动的兴趣需要;有的场地有限,阳光不充足,种植的植物生长差,没有美感,去校外基地活动都需要车辆接送,活动费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