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真相只有一个,像侦探一样发现线索(2)
——量化调查方法之内容分析法、实验法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阅读,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2.内容分析法的过程是什么;
3.能够制定出有效的编码表并完成数据搜集;
4.能够推论出有效结论;
5.明晰实验法的逻辑,对不同实验设计有所了解。
【案例】用内容分析法看《红楼梦》的作者争议
从听说《红楼梦》开始,我们就被告知《红楼梦》的作者是两个人。书的前80回是曹雪芹写的,而高鹗续写了书的后40回。似乎这已然成为一种常识。然而,在红学中关于《红楼梦》的作者争议却一直存在。
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学者陈炳藻在《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梦〉的作者的问题》一文利用内容分析法从《红楼梦》的前80回中随机抽取5回,从后40回中随机抽取3回,共抽取8回,比较了这8回中5个选定的文言虚词的出现频率(正相关度78.57%)后,认为《红楼梦》一书的作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曹雪芹。
几乎是同样的方法,学者陈大康普查了该书全部120回,统计了书中出现过的8个文言虚词和24个常用动词的使用频率,发现后40回中这32个词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前80回,由此认定作者应该是两人。
植物学家潘富俊从《红楼梦》一书中所出现的植物里得到同样的结论。在其所著的《红楼梦植物图鉴》中,潘富俊否定了后40回也是曹雪芹所写,他认为从书中所提及的200多种植物来看,几乎可以推定《红楼梦》全书并非出自曹雪芹一人之手。他将全书120回等分为3个部分,统计了每一部分40回中植物在每回中出现的均值,其结果显示前40回中平均每回出现11.2种植物,中间40回平均每回出现10.7种,后40回平均数只有3.8种。 潘富俊说,后40回作者的植物知识远逊于前80回的作者。后40回中只有6成提到茶,且仅一种龙井茶;前80回逾92%提到茶,且有9种茶。这个结果很明显证明作者肯定不是出自同一人。
姑且把《红楼梦》的争议放在一边,回到我们的领域。一个导演有着自己的风格,一部影片包含着一定的倾向。这到底只是我们的感觉,还是能够通过科学方法证明的事实呢?我们将继续讨论量化研究的方法设计,本章将重点阐述内容分析法。通过学习你将了解并掌握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并能够通过内容分析法自行对一个文本进行分析,并之后将对实验法进行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