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总结
2025年09月26日
8.3 总结
8.3.1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比较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都被用于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许多领域。质化研究关注于事物的完整性,并对其进行深入、详细的描述,而量化研究则通过创建统计模型来解释事物。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各有利弊,在具体研究中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研究人员的目标和研究领域。
质化研究的一个重要优势是,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更详细、更丰富的数据(包括全面的书面描述或视觉证据,如照片)。这种类型的研究着眼于环境和社会是如何影响到个人的。此外,在量化研究的初期,质化研究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研究人员可能无法清楚界定要研究的究竟是什么,通过质化研究进行探索性调查可以让研究人员更自然地展开研究。
但在质化研究中,研究人员深度介入到了研究过程中,这使得研究人员对参与者和研究本身的主观判断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可能根据自己的偏见来解释研究,这会对其所收集到的数据造成扭曲。质化研究的另一个缺点是非常耗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8.3.2 质化分析的步骤
在搜集到资料后,质化研究通过资料整理、资料展示和得出结论三个步骤来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这三个步骤在研究过程中循环往复,而不会只出现一次。资料整理过程涉及对数据的归类和编码、形成概念、迭代以及反例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质化研究的可信度:
应用迭代分析方法,不断更新分类和概念;
通过反例分析,补充、完善分类和概念;
使用三角测量法,筛选、完善分类和概念;
通过同行评审,为研究结论背书。
8.3.3 质化研究报告的撰写
从理论上讲,质化研究报告包括三部分:引言、资料分析、结论和建议。具体来看分为7步:1.动笔前的准备;2.标题;3.引言;4.研究问题;5.研究方法;6.研究发现;7.讨论(包含对局限性的讨论)。仅针对报告撰写部分而言,研究方法部分需要特别关注,这是整个研究取信于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