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如何而非多少

第8章 如何而非多少

——质化资料分析与报告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阅读,你将会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质化材料分析与量化材料分析的共同目的;

2.掌握质化材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3.学会撰写质化研究报告。


【案例】质化研究:粉丝消费的中国阐释[1]

杨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在“衣、食、住、行、乐”(高丙中语)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外中国研究专家戴慧思(Deborah Davis)对于这种变化曾做过如下描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数百万人有了新的通讯方式,新的社会语汇,以及通过新的商业化途径产生的新颖的休闲方式。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历了并正在经历一场消费革命。”[2]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节目可能就属于戴慧思所说的“新颖的休闲方式”。该节目在2005年的空前成功,不仅普及了“粉丝”这个颇具后现代风格的外来音译词,还首次向国人展示了粉丝在经济、符号、情感方面的消费能力。有迹象表明,粉丝正在成为当代消费革命中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百度贴吧,玉米建立的“李宇春吧”长期占据百度第一大吧的宝座。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论坛”——天涯社区,各路粉丝云集的“娱乐八卦”一直是天涯人气最高的版面。在媒介娱乐工业,拥有大量粉丝的选秀歌手既是销量榜上的常胜将军,也是各种娱乐节目竞相邀请的嘉宾,以及五花八门的业内奖项的主要得主。

……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场的有关人文精神的大论争是知识分子阶层对于社会失范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那么我们不妨把粉丝文化的兴盛看作是中国民间对于失范的回应和自救。正如“人文精神”总是和“终极关怀”“神圣”“宗教精神”“超越”“天国”等宗教性语汇联系在一起一样[3],粉丝对于偶像的赞美、爱恋和忠诚也包含着一定的宗教内涵,体现了粉丝个体对人生终极意义和生存核心问题的探索。粉丝不仅是过度的消费者,还是顽固的理想主义者。在一个祛魅的时代,他们选择了重新赋魅,执意想象出一个完美的偶像,并在偶像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他们选择用消费偶像的方式来表达、推广自己认可的价值理念;面对犬儒主义的蔓延,他们坚守着对偶像的绝对信任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面对拜金主义的侵蚀,他们甘愿为自己喜爱的人奉献时间和金钱;面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冷漠和隔绝,他们构筑了一个可以倾诉和分享,可以获得赞赏和关爱,可以团结行动的粉丝社群。

粉丝社群用他们的文化实践展示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中消费活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消费可以是社会区隔的标记,社会控制的杠杆,但它同时也可以开辟出一个社会各阶层共享的文化空间,成为表达认同、推动变革的场域。消费文化并非就只能是世俗的、享乐的、浅薄的,让人通过购买的快感而将迫切的现实问题抛在脑后。至少,在粉丝文化中,神圣、道德、信念等“人文精神”就以文化参与和消费的方式得到了回归。如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所说的,“现代性不会遮蔽宗教式的情感,因为一旦正式宗教衰落了,那么体现神圣与世俗之差异的象征性分类和仪式活动,也就进入到了世俗社会过程的核心”。这个“核心”显然指的是商品和消费。关于消费活动中所隐含的神圣维度,费瑟斯通做了这样的描述:

消费文化并未使低贱的物质主义遮蔽了所有的神圣性。这与某些理论家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一心想把文化与宗教的定义局限于实质性核心问题(生老病死以及爱)。相反,我们则采用一种更为宽泛的文化定义,不仅包括正式的宗教制度及运动,也包括那些社会过程和实践活动,无论是国家仪式、摇滚音乐会,还是在小群体或朋友、爱人间进行的小型神圣仪式,所有这些都在生产与再生产着神圣的象征。……虽然消费主义带来了商品的过度膨胀,但这并不意味着神圣被遮掩覆没了。[4]

粉丝文化的崛起,代表了一种更活跃、更自主、更富参与性的大众文化消费模式正在中国逐渐成形,它是部分都市民众在当下特殊的历史时刻寻求认同、权力、社群和团结的一种社会构型。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这种大众自发的自我赋权活动只能集中在克拉克所说的“主导结构、文化秩序和控制力最薄弱”的娱乐休闲领域[5]。但也正因为这些限制,中国当代的粉丝文化才不纯粹是被动的“消费之镜”,而是具有更多社会干预的潜能。

数据分析与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最后阶段,本书将其分为质化资料分析与报告和量化数据分析与报告两部分,以方便读者掌握。数据和资料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所谓目标对象的信息,只是由于获取方法不同,使得它们在呈现形式上存在差异。然而在分析和解释资料(数据)上,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过程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质化研究中,研究人员往往会采用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并在过程中以其自身素质和经验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类别和理论上的构建。这使得质化研究更像是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对于质化研究来说,认真细致的分析依然是关键之所在。本章将对质化研究的资料分析过程进行说明并解释如何撰写质化研究报告,从而保证视听研究人员能够对资料进行可靠的分析,并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