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组合怎样影响高考排名?

(一)科目组合怎样影响高考排名?

实施“3+3”的各省(市)的相关实施方案都指出,考生的录取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等级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可纳入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在上述自选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

新高考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考试已经从“考什么,学什么”变成了“学什么,考什么”,增加了学生的科目选择空间。“3+3”模式下的上海、山东、海南、北京、天津5省(市)的考生有20种科目组合的选择空间,浙江的考生有35种科目组合的选择空间,“3+1+2”模式下的辽宁、河北、江苏、福建、重庆、湖南、湖北、广东8省(市)的考生有12种科目组合的选择空间。

选什么科目组合能够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考虑的首要因素,功利性选择科目组合成为高考竞争下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那么,科目组合会影响考生的排名位次吗?

在老高考模式下,文理分科考试,分列计划,分类招生。所有文科生都考语数外和政史地,所有理科生都考语数外和理化生,文科生和文科生比排名位次,理科生和理科生比排名位次。

新高考改革后,在同一个类别下,不管考生选择什么科目组合,所有人拉通排名。(“3+1+2”模式下,按照物理类和历史类分开排名、分列计划、分类招生)因选考科目不同而导致的考试分数无法直接比较的情况被等级赋分解决了。这就意味着,新高考改革下,考生的高考成绩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考试科目是否有优势,优势越大,排名越靠前,等级赋分越高;

第二,相同科目的选择人数的多少也会影响分数高低,选择人数越多,赋分高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选择人群也会影响高考成绩,例如,物理、化学等科目因为考试难度较高、专业选择空间大,容易出现高分考生扎堆现象。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浙江新高考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考生弃选物理的现象。本身物理科目考试难度就大,选择的学霸还多,再加上选择人数变少,使得想要得高分的难度就更大了。为此,浙江不得不出台物理选考最低保障机制,以保障选择物理的考生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