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报过程

(二)填报过程

出分后填志愿的那几天,一心想留在上海读大学的小玲被这个分数难住了:一共要填70多个志愿,小玲去不了“双一流”大学,也去不了原来的市属重点大学,可选院校寥寥无几,都是原来的二本学校。但是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填报信息,在上海之外,小玲却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其中不乏办学实力突出的一流学科大学。与父母商量后,小玲认为:本科阶段应该选一所好一点的高校,之后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回上海继续读书。

小玲没有特别强烈的专业意愿,于是一家人商量着选择高校:首先选择上海附近省(市)的好大学,再选离上海较远一点的好高校。根据往年的录取数据,小玲有可能被录取的高校有上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录取概率较大的高校有陕西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录取可能性很高的高校有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江苏大学等。

小玲主要考虑了录取概率较大、与自己高考成绩相当的四所高校。她认真研究这些学校的每一个专业组:陕西师范大学的一流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类,可惜该专业所在专业组分数非常高;宁波大学作为非“985”“211”高校,入选一流学科的是力学,但小玲因选科科目限制报不了;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强校,小玲有很多专业报不了,虽然经济类和语言文学类小玲可以报考,但是她感觉理工强校的这些专业实力可能一般。查到东北师范大学时,小玲眼前一亮。她之前都没怎么听说过这所学校,只知道原来是一所“211”大学,现在看到这所大学居然有6个一流学科,甚至超过了部分一流大学,顿时对东北师范大学好感倍增。在东北师范大学的一个专业组里,小玲发现了统计学专业,之前了解这所大学时知道,其统计学学科入选了一流学科建设,推断该专业有着较强的办学实力和社会认可度,果断填报了这个志愿。小玲成功被东北师范大学统计学专业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