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现就业规划与学涯发展的倒挂
从人才培养的宏观层面上来看,我国大学的专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型专业,一类是应用型专业。
研究型专业,主要培养基础学科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型人才,一般需要经过硕士,甚至博士阶段的持续性学习深造,才能在相应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应用型专业,主要培养相关行业里的高层次实践型人才,这些行业有些更倾向于招聘本科毕业生。
避免就业规划与学涯发展的倒挂,需要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前想清楚,如果考生在本科毕业后有升学深造的打算,最好选择研究型专业;而对本科毕业后想要快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考生来说,则最好选择应用型专业。
本章从六个维度分析了新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涉及的填报技巧,在这里需说明的是,由于新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每个考生和家长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学习,一蹴而就地成为填报志愿的专家。但正如我们在本章反复提到的,志愿填报并不是完成填志愿、提交志愿那么简单,高考招录模式的变革,深层次地反映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考生和家长都必须对高中的学习、考试,以及生涯规划和志愿填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新高考模式下的志愿填报来说,做规划、选志愿、填志愿不是一项机械的工作,而是在绘制考生未来人生发展的蓝图。
【注释】
[1]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排位在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2]有关公共管理行业的更多分类内容和整理信息,可以参考本书第九章,或者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致愿填报”了解详情。
[3]本表格仅列举部分对比项,更多大学的对比数据,可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致愿填报”查看详情。
[4]本表格仅列举部分对比项,更多专业对比数据,可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致愿填报”了解详情。
[5]如何使用新高考录取位次转化法,所涉及的数据与算法在本书中不便呈现,读者可以查询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致愿填报”了解相关数据详情。
[6]各省(区、市)批次设置与录取安排详情,请参考本书第四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