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还能使用原来的填报方法吗?

(五)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还能使用原来的填报方法吗?

老高考志愿填报中,1个高校就是1个投档单位,1所高校只有1个招生代码。新高考改革后,高校把所有招生专业按照选考科目要求相同与否划分为多个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投档单位。因此,高校可能就有多个招生代码。志愿填报时,要先选择院校专业组,再选择专业组里的专业。

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学校”一样,都解决了因为各专业的选科科目要求不同而导致的院校平行志愿无法实施的问题。虽然,院校专业组不能像“专业(类)+学校”一样,将考生的档案直接投递到专业或专业类上,因此专业调剂的选项依然存在,但相同院校专业组内专业(类)培养方式相近,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考生志愿的满意度。

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也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每批每类下志愿填报的数量增多了。以上海为例,院校专业组填报数量增加到了24个,每个专业组内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调剂志愿。在该种模式下,根据自身成绩合理选择院校专业组成为志愿填报的关键。

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2020年是北京、天津、海南等省(市)首次采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进行招生录取。对志愿填报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以前的录取数据做参考。老高考按院校投档后形成的院校调档线和专业实录分,可能与新高考按院校专业组投档后形成的院校专业组调档线和专业实录分有较大差异。因此,院校调档线的参考作用不大,考生需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位次以及专业实录分,合理规划“冲、稳、保”的数量,使用好专业调剂志愿,降低被退档的风险。

同时,仔细分析拟报考院校的专业组划分和专业设置,熟读高校招生章程,可进一步降低被退档风险。根据上海使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招录的经验来看,有些高校的院校专业组的划分仅依据选考科目要求是否相同;有些高校会细分专业类别,把相近的专业或专业类放在一个专业组内;有些高校会将自己的优势或特色专业放在一个专业组内。专业的冷热、专业优势的强弱等都会影响考生的报考热情以及录取分数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