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分一段表”?

(三)如何读懂“一分一段表”?

1.什么是“一分一段表”?

每年招生录取季,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都会在公布高考成绩的同时,公布“一分一段表”。之所以公布这个表,是为了让广大考生对照自己的成绩明确自己在全省(区、市)的排位。

在“一分一段表”中,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分数相同的则为并列),再按一分一段(也有的省份是五分一段,如广东),统计“本段人数”;从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数”相加,则为“累计人数”,累计人数也是这一分数考生的最低位次。

“一分一段表”统计的不是考生的高考原始分数,而是包含了高考加分情况的一个最终分数。因此,考生不必担心是否有人通过加分在位次上超过自己。

2.怎么通过“一分一段表”分析考生的具体位次?

“一分一段表”只能用来分析考生的大致位次,因为表中的每个分段都对应着不同的人数,有的分段有几十人,有的分段有几百人,通常情况下考生只能计算出自己的位次区间是多少。也因此,对分数处于密集段的考生来说,“一分一段表”的参考价值比较低。如果表中某一分段对应的考生只有一人,就可以直接确定该考生的具体位次,但这样的概率微乎其微。

那么,在无法获取具体位次的情况下,又该怎么填志愿呢?

由于各大学(专业)在每个省份的招生位次也是一个大概的区间,一般来说,如果考生的位次在目标志愿历年录取位次范围内,则报考这些志愿的成功率较大。比如,某考生位次为4500,那么:

(1)假如A高校的历年招生位次区间是1000~5000,由于考生的位次处于此区间的下部,那么该考生被A高校录取的概率较低,可以把A高校作为冲击志愿,填在志愿表的第一层级。

(2)假如B高校的历年招生位次区间是2000~8000,由于考生的位次处于此区间的中间,那么该考生被B高校录取的概率较高,可以把B高校作为争取志愿,填在志愿表的第二层级。

(3)假如C高校的历年招生位次区间是4000~10000,由于考生的位次处于此区间的上部,那么该考生被C高校录取的概率很高,可以把C高校作为保底志愿,填在志愿表的最后层级。

由于高校招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提档,所以清楚自己的定位非常关键。“一分一段表”就是把定位具体化为排名,考生可以对照“一分一段表”,先确定自己在本省(区、市)所有考生里处于哪个层次,再参照今年各类高校各批次的招生计划数,确定自己该如何填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