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钱同学志愿填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档案未被投出。得知志愿填报失败后,钱同学心里非常难受,这意味着如果不在招生计划更少、竞争更激烈的征集志愿中被录取,钱同学只能选择填报本科三段的院校和专业。然而,这并不是个例。在2017年的浙江,本科二段滑档人数高达8%,按照当年本科二段的人数计算,有7200多人因为档案无法投出造成了志愿填报失败。

现在我们可以查到,钱同学志愿表里的每一所大学的录取分数都超过了他的高考成绩。他的填报失败,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因为首次采用不分文理类的“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加上本科二段有大量的考生存在,造成了本科二段竞争激烈,非常多高校的录取分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涨船高。

从主观上来说,钱同学貌似是按照“冲、稳、保”的原则在排列志愿,但因为高校之间录取分数差别不大,导致80个志愿实际上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梯度,很多个志愿都被浪费了。

另外,钱同学的专业志愿都是近几年考生报考热情比较高的,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相比其他专业要高得多。填报志愿过程中,如果分数优势不是特别突出,应通过冷热门专业搭配来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对于第一年填报新高考志愿的考生和家长来说,缺少往年有效的录取数据。随着投档单位的改变,原来院校平行志愿下形成的高校调档线的参考意义已经不大,需要分析专业的录取最高分、平均分和最低分,这无疑让新高考的志愿填报难度变得比较大。如果出现档案投递不出去等意外,就需要考生和家长积极认真地填报征集志愿。考生多、计划少,征集志愿的难度比任何一个批次都要大,需要科学估分、谨慎填报、理性分析,哪怕是面对录取分数远远比自己高考成绩低的高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