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定义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详细说明边疆和越境的确切含义,但现在明确两者的概念对研究来说是十分有益的。边界、边疆、分界线正逐渐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但每个词的含义仍不明确,需对其加以详细说明。虽然这些词可以相互替换,但在这里,为了方便,这三个词分别用来指称线状、片状和观念上的分界。 (13)
边界或边界线通常被用以指现代所理解的一条能在地图上画出来的分界线。边界是在和平谈判中主要通过协商确定的、基本精确的并可供商榷的分界线。它们也是行政区的边界或是这些行政区的分界线,标志着某个政权法理上而并非现实中的权力范围。两个分别被不同权力机关控制的行政区相互接壤,两者接壤的地方便形成了两个权力机关之间的边界线。因为10世纪的行政区已集中在特定的区域,所以这个用法具有空间的含义,但这里所说的“边界”,首先指的是政治控制范围,而较少直接指涉地域范围。 (14) 本书主要就是对这样特定的一条辽与其南边邻国的边界线进行研究。当然,在同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其他的边界线,同样值得研究。
边疆或边疆地区被用于指边疆地带,意思是横跨边界线两边的界限模糊的地理区域。那么既然如此,在本书中“边疆”特指大致在黄河和渭河南岸与北纬41°(即呼和浩特以北和黄河几字形拐弯的最北点)之间,以及鄂尔多斯东界与渤海湾之间(参见第3章地图)的这样一块区域。这一边疆地区所包含的区域通常被称为中原或华北平原,即今天的陕西、辽宁北部和长城一线两边的地区,包括内蒙古最南端的一些地方。这一用法可以让我们不用去讨论一个在当时颇受质疑的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中国”,也让我们不至于总是由此来区分“中国”与“非中国”。
在讨论以文化、忠或心态区分的不同群体之间观念的区别时,分界线这一概念将被用到。 (15) 分界线在这种用法中没有空间的含义,它完全存在于特定一群人的脑海中,这群人撰写历史、评论事件、过着自己的生活。当然,这并不能阻止人们给它一个空间上的想象。因为一条特定的分界线是一个纯粹精神上,有时也是情感上的概念,所以它没有固定的标准。同样,对一个人来说是恐怖分子,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自由斗士,所以比方说一位史家可能将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置于文化分界线的一侧,而另一位学者或是相关的人可能将这一个体放在另一侧。分界线总在不断移动。
当我谈及越境行为的时候,我认为这种行为指的是在边疆地区内人们至少是从边界或分界线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16) 此外,我们将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人跨越了政治忠诚的分界线,却没有越过地理上的疆界(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影响力若是足够大,就足以造成边界线在空间上的移动)。相反,个体跨越疆界进入新的政权,却仍保有对原政权的政治忠诚(这在新政权下就成了卧底)。就像上面提到的,在此讨论的所有越境行为均发生在边疆地区。使用这些定义,我们将能够确定边界、族性和忠这三个悬而未决的概念在10世纪初和10世纪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