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辽效力
韩延徽的材料相对较少,有些还不可靠。 (1) 《旧五代史》甚至都没有他的记载,欧阳修在《新五代史》 (2) 中也只是对他做了简单的勾勒。但是欧阳修还是值得称道的,因为他将韩延徽从尘封的历史中解救了出来。(虽然考虑到欧阳修在写作时有其道德动机,但我们想他这么做应当有自己的理由。)《资治通鉴》另有大量关于韩延徽的记载,许多可以在《契丹国志》以及之后的《辽史》中找到,当然《辽史》也有其独有的材料。
韩延徽生于黄巢起义时期的边境幽州(在唐被称为卢龙),身处一个要对忠做出频繁选择的世界。 (3) 在韩延徽25岁时,他与父亲已至少给三位将领效力过,其中两位将领是以篡权上位的。在幽州境内,长久以来就有节度使世袭割据的传统 (4) ,离韩延徽最近的是李茂勋家族,统治时期为873—885年,后来由与李茂勋毫无亲缘关系的李全忠接管幽州。 (5) 这些家族的节度使任命韩延徽的父亲韩梦殷相继为蓟、儒、顺三州刺史。 (6)
895年,韩延徽13岁,新任幽州节度使李匡筹被扈从官刘仁恭取代。我们无法知道韩梦殷对此次易主的反应,也不知道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知道在此之后他“少有英才”的儿子韩延徽因得到刘仁恭的赏识而获任用。韩延徽的职任要求他必须完全或是绝大部分时间待在这个区域的中心幽州,并且有一段时间他与冯道同在祗候院效命。 (7)
在随后的907年春,刘仁恭被其子刘守光取代。虽然韩延徽曾得到刘仁恭的青睐,但他转而为刘守光效力,在其手下任参军一职。 (8) 虽然为原来主人的儿子效力并无不妥,但刘守光的篡逆行为似乎使这一问题复杂化。《辽史·韩延徽传》对此保持了沉默,也暗示了这一点。出自对韩同情者之手而且可能后来未被改动过的《韩延徽传》,也仅是轻描淡写地记述了韩延徽主人的谋逆行为,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用主义精神。在那种环境下,韩延徽选择留任原职无可厚非。唯一吸引我们注意的是,这与后来的行为标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