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派理想与庄子学派理想的比较

第五章 犬儒派理想与庄子学派理想的比较

庄子学派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重要派别之一。虽然后人常把它与老子学派统称为“老庄学派”,将两派的思想合称为“老庄之学”,同归道家, (1) 但实际上老、庄二人生活的时间相距较远,而且在学派的思想主旨上也不尽相同。 (2) 老子与孔子大约同时,是公元前6世纪中期到前5世纪前期的人物,属春秋晚期。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也曾拒仕于楚威王。 (3) 近人虽然对其生卒年代提出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不同说法, (4) 但都在公元前4至前3世纪之间,因此,庄子应当生活在战国中后期,其学派也只能产生于此时。至于其学派传承,因史无记载,不能确定。但学术界一般认为,今本《庄子》三十三篇 (5) 包含了庄子及其后学的作品,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原作,其余“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所作。据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今本《庄子》是庄子及其学派思想集大成之作,庄子学派的理想信念当包含在此书中,《庄子》一书是我们将庄子学派与犬儒派进行比较研究的基本依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