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性:自身与他者——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简介
《时间性:自身与他者——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这本书是由创作的,《时间性:自身与他者——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共有56章节
1
绪 言
对他者的诠释径直揭示了自身领会的角度和深度。如果说自我或主体性是现代性哲学的主导性话语,那么,他者就既不是作为边边角角的“其余”(这正是他者理论所要解构的对象)...
2
第一章 胡塞尔的直观原则:反思本性与时间-意识
“直观”概念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具有中心意义,甚至可以说,唯一能使所有现象学家联合起来的信念就是“直观”概念。 (1) 胡塞尔在《观念Ⅰ》中称“直观”原则是“一切...
3
第一节 本质直观:充实与构造
鉴于直观问题涉及太多的方面,在工作的开始阶段,本节只力图把直观概念从自然态度中剥离出来,并清理出一个以后讨论的平台。对其中的关键问题,我们将以《逻辑研究》中“第...
4
一、 直观的“感性”含义
在起点处,首先要清楚,现象学的描述“不是对直接经验的回归,(因为)我们回归不到直接经验” (4) 。胡塞尔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如这个盒子,我看到的不是我的...
5
二、 直观的所谓“扩展”
从单侧、平面到共现而成的立体,外感知本身已经是感觉的“扩展”,同时,空间得以呈现。而从原印象到滞留-原印象-前摄,可以说,意识本身就是时间性的,或者说,意识本身...
6
三、 直观的“存在论”意义
对本质直观的理解的困难多是源自基于“自然态度”的所谓“认识论成见”。而作为对“认识”加以澄清反思的现象学,作为要完成近代哲学最隐秘的理想的现象学,胡塞尔的本质直...
7
第二节 明见性:相应感知与自我
前面说过,胡塞尔的作为“一切原则的原则”的直观,其“明见性”所实现的,一方面是自笛卡尔以来整个西方知识论的理想,即对本质和真理的“相应感知”;另一方面,是“赢得...
8
一、 明见性与相应感知
《逻辑研究》“第五研究”伊始,在提出了三种意识概念(统一体验流、内感知和意向体验 (90) )之后,胡塞尔明确区分了真正在体验中的所谓“实项的组成”部分与“非本...
9
二、 客体给予与自身给予
我们再看看这种“内意识”的“伴随性”。这里的疑难在于,若反思并不等于对象化,那么,“前反思”性的也就并不必然与“非对象”性的相同一。而依弗兰克,非对象化的“自身...
10
三、 从明见性到自我
我们还是按照本节的脉络,从明见性的含义入手,以求逐层清理到“自我”的核心。 首先,现象学的反思不同于自然意识,而是“使这些意识行为本身和内在的意义内涵成为对象”...
11
第三节 交互主体性:先验自我论域中的他人
作为胡塞尔哲学理想的明见性,本身有一个从相应性向绝然性的转变,而这正是在“自我”问题域中发生和展开的。实际上,相应明见性与绝然明见性的区分,作为“本我论”中的问...
12
一、 自我与时间性
在《逻辑研究》时期,自我就是意识经验之流,在“自我”的名义上所展现的是“被给予的内意识”;《观念Ⅰ》的观点是:“只是由于目光朝向对象,直观显现一般来说才被构成”...
13
二、 他人与意向性
因为只有在先验交互主体性中,那些使一个客观世界的构造成为可能的条件才会发生,所以,先验现象学必须对交互主体性的经验领域从构造上进行分析,其自身才会有完整的形态(...
14
三、 关于“原真还原”
不同于还原到普遍性意识的先验还原,“原真还原”是还原到个体,或确切地说,是还原到自我的“自身”经验,还原到的“直接原本”的被给予之物(甚至有以事物感知为基础之义...
15
第四节 时间意识:被动综合与反思
对于作为绝对主体性的时间之流,胡塞尔的矛盾——或许正是由此显示出其主体性之创生和其方法论之根基——在于:既把这条时间流当做前自我的或使自我得以生发的绝对构造(a...
16
一、 感性个体与时间意识
在胡塞尔的《经验与判断》中,作为逻辑谱系学(即逻辑发生学)的“先验逻辑”将一切谓词明见性奠基于经验明见性之上,而经验“在最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被定义为与个体之物的...
17
二、 无意识与时间意识
在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中,即便无意识也仍然属于被动综合中的时间问题。根据倪梁康先生的看法 (279) ,首先,胡塞尔的无意识概念主要就是“作为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课题...
18
三、 反思与时间构成
方法论的反省是胡塞尔思想发展的动力,而反思或对象性意识也一直是胡塞尔方法论的基石。自我,作为反思的操作者或意识流的归属者(实际是意识流的整体性问题),也是这条进...
19
第二章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此在-世界与源始存在
随着对被动综合和时间意识的溯源式的探究,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已经布展到了清醒意识的最开端。而且,随着注意力或反思目光的转向,原本所谓“无意识”的内容都会成为主体“...
20
第一节 时间性的源起
大致说来,海德格尔的新时间性的引入有三条途径:一是恩典时刻(Kairos)的进路。Kairos德文对应词即Augenblick(眼下),“本真的当前即眼下” (...
21
一、 Zeitlichkeit与Temporalitaet
Zeitlichkeit是海德格尔“时间性”一词的标准用语。在“此在使其自己的存在时间化并因此构成了时间”“使时间存在”“时间就是此在”“此在不仅仅是在时间中,...
22
二、 《康德书》的进路
事实上,被海德格尔称为《存在与时间》的历史导论的《康德书》,应该算是进入《存在与时间》最符合学科规范的路径。 先作个基本说明:康德的时间是作为先天感性形式而内在...
23
三、 时间性生成的神学语境
在海德格尔上高中时,一位牧师(后任弗莱堡的大主教)给了他布伦塔诺的书《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种意义》,海德格尔自称此书成为他“窥视希腊哲学的最初向导”。也正...
24
第二节 前期的时间性现象学
...
25
一、 作为根基的时间性
对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关系,Poeggeler 曾有这样的总结: 海德格尔用此在代替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此在不是那个构建了所有的存在者而自身却没有任何一个存在者...
26
二、 此在与时间性
“去存在”和“向来我属”是此在的两个根本属性 (74) ,它们不是固定的命题式的属性,而是海德格尔要展开的两个向度。“去存在”是基础,甚至不需要“向来我属”也可...
27
三、 作为整体性的自身性与将来
此在的整体性一直是海德格尔关注的中心。从《存在与时间》的叙述逻辑看,整体性正是时间性出现的方法论前提,这表明“自身性”仍然是其努力要重建的,就是说,虽然“总是已...
28
四、 本真的当前:“眼下”
将来从自身放出的,不仅是曾在,更有当前。实际上,本真的当前才是海德格尔时间性问题的焦点。这样说,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1) “从将来回到自身来,决心就有所当前化...
29
五、 “在场”作为时间性现象学问题
我们还是从海德格尔关于时间性的定义开始:Dies dergestalt als gewensend⁃gegenwaertigende Zukunft einhe...
30
六、 几个节点
1. 关于自身性。“源始而本真的将来是来到自身” (146) 。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连于此在的生存,未来不是新异的另类现在,而是使此在朝向自身,在本真的时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