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itlichkeit与Temporalitaet

一、 Zeitlichkeit与Temporalitaet

Zeitlichkeit是海德格尔“时间性”一词的标准用语。在“此在使其自己的存在时间化并因此构成了时间”“使时间存在”“时间就是此在”“此在不仅仅是在时间中,此在就是时间本身”等意义上说的时间都是Zeitlichkeit。

而Temporalitaet在《存在与时间》中的使用有两类:(1) 主要用于讨论历史问题的地方。具体在第六节,赞赏古代存在论已经能够从“一定的时间样式即‘现在’(Gegenwart)”去领会存在者了,也就是说,“存在者是在其存在中作为‘在场’(Anwesenheit)而得到把捉”了。海德格尔把这种存在论定位在“存在论时间状态”(ontologisch⁃temporal)的水平上,即已经“有时间问题之光” (6) 了,但是“对时间的基础存在论的功能并不甚至全无了解” (7) ,以至于还把时间作为一个存在者,没有到达“作为一切存在的领悟的境域”的时间层面。其中,失误的核心在于把当下当做时间的首要现象,而不是把将来作为首要现象,更进一步或更确切地说,没有对“以将来-曾在为依托的在场的运行机制”——此为“时间性”一词的本真意蕴——作出说明,甚至根本没有看到这个问题。(2) 实际上,Temporalitaet 在《存在与时间》的开始是被用来作为一般存在领悟(相对于此在的Zeitlichkeit)得以可能的条件,即 Temporalitaet des Seins。这在《存在与时间》中只出现过一次,而且是以“时间状态问题” (8) 的方式出现的。总的说来,在《存在与时间》中,此词都是要么作为有待“清理”的问题 (9) ,要么作为有待“解释”的基础 (10) 而出现的。

此外,似乎还有 Temporalitaet des Seins和Zeitlichkeit des Daseins之别,特别在《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中对前者有专题讨论。但是,我认为:(1) 前者的主要意思是从形式上说明“所有现象都由时间决定”,而其存在论的意义自《存在与时间》开始就已经逐渐被根源于或等同于 Dasein的Zeitlichkeit 所代替了。 (11) (2) Zeitlichkeit 最早是在1920年的夏季讲座中首先被使用的,以与超时间的先天形式(康德和胡塞尔皆然,虽然胡塞尔将此形式时间意识化了,但是此时间依然是在意识之中,或确切地说就是意识本身)相对抗(当然也不是表明认知过程的那种“在时间之中”);到1920—1921年的冬季讲座,此词被用来描述基督徒的生活;到1922年10月,Zeitlichkeit 被用来与有死性的Dasein相关,此在的具有恩典时刻意味的时间性呈现。(3) Temporalitaet des Seins 实际上是(2)这种进路中的(1)的遗迹,从(2)反观也可知(1)实际仍然有胡塞尔的认知性的形式意味。这种遗迹连同这种用语随后都会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消失,这可以从以下对与此相距最近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简称《康德书》)的究查中得到证明。下面,我们就直接从《康德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