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对反而出离

一、 由对反而出离

对海德格尔与列维纳斯的关系,Manning深有体会:“正是海德格尔向列维纳斯显示了现象学方法的真正的哲学意义”,列维纳斯的现象学就是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之内,而又总是给予另类的诠释(此种关系本书称之为“对反”),虽然列维纳斯早就有自己的一套对存在和人类存在的观点,即要把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但这也正是“海德格尔教他往那儿看的” (94)

如上节所述,在列维纳斯的第一本原创性专著《从实存到实存者》中,这种对反就已经开始了,其核心概念“位格”(hypo⁃stase)就是在与海德格尔的绽出(Ek⁃stase)相对反的意义上提出的。概而言之,如果说海德格尔是用“绽出”表示从“现成在手状态”朝向存在本身的超越(trans⁃cendence),那么列维纳斯恰恰是要从纯粹存在状态中挣脱出来(ex⁃cendence)。海德格尔把他的这个超越作为“出神”的轻舞加以倡扬,而列维纳斯却分明在位格中感受到“负担”和“责任”。但是,列维纳斯同样认为位格是一种存在论事件,一种存在者的呈现过程。“不愿意去存在”的疲乏和“不可能开始”的懒惰恰恰证明了作为一种负担的那种瞬间所意味的“开始存在”,“瞬间才真正是存在的完成”。 (95) 列维纳斯甚至用烦(souci)——这本来是海德格尔的 Sorge的法文对应词——来表示这种存在论事件。用列维纳斯的话说,瞬间就是“存在一般的极化”,而位格就是“因由这种瞬间的位置而发生的事件”。 (96) 不过,与海德格尔的“在世之在”不同的是,瞬间是先于此在与世界的关系的。而一旦进入世界,列维纳斯的烦就成为享受了,并由此把海德格尔的因由“向终结而在”的“将来取向”而绽开的(实际上是虚化了)的当下加以“落实”了,并且,在海德格尔那里相对于超越和回归自身的“本真性”而成为“沉论”的日常生活,也被列维纳斯由此“正名”了,成为一种真实的、自由的“居家状态”不过,列维纳斯真正关键性的进展在于,与海德格尔的本性上就是时间性的并有终结性(Endlichkeit)取向的“绽出” (97) 不同的是,列维纳斯认为,这种纯然是存在论事件的“位格”的呈现或在场,最多只是作为永远重复的不停的“开始”,是没有能力打开时间的。因为,这里发生的只是永远囿于自我之中的作为同一性及其运作的在场,真正“异质性的未来和过去”永远不可能出现。换句话说,在列维纳斯看来,“超越”永远只能是向自身的回归,它是不可能真正完成存在论本来所欲达成的存在(ex⁃ist,绽出性的生存)的。源此,列维纳斯提出了“出越”(ex⁃cendence)以代替“超越”(trans⁃cendence),即不再朝向自身,而是出离自身,朝向他人,并在这个意义上朝向“善”。但是,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列维纳斯又是在完成海德格尔所开启和欲完成的ex⁃ist。 (98) 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列维纳斯恰恰是沿着海德格尔的把时间性作为存在及其意义的根本境域的思路前行的,并正是缘此而把最关键的环节集中定位在对时间的全新的界定上:真正的时间只能是与他者的关系——而这就是其早期 (99) 另一篇专著《时间与他者》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