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此在-世界与源始存在
随着对被动综合和时间意识的溯源式的探究,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已经布展到了清醒意识的最开端。而且,随着注意力或反思目光的转向,原本所谓“无意识”的内容都会成为主体“负责任”的范围。类似地,作为胡塞尔的助手,作为现象学家,海德格尔实际上所做的也绝不仅仅是如他的那句主旨性口号所明言的“让那自身显现者以自己显示自己的方式在自身中被观看” (1) ,我们应该深究,在这个主旨的具体运作中,现象学方式或框架是如何潜行的。在本书的问题域中,我们要考究的就是作为胡塞尔现象学描述根基的时间意识是如何运作(或潜在地运作)于海德格尔具体的现象学描述过程中的。当然,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已经分别构成了各自思想的背景、境域或根基,因而在用同一个“时间”时,往往会有叠加甚至套接的悖谬,这使得我们在梳理海德格尔于其独特的“时间性”境域中展开的现象学描述中所蕴含的胡塞尔的基于时间意识的现象学分析方法时,感到尤其困难。但是,无论是这种困难还是“这是两种不同的范式,不具可比性”的惯常理解,都不能掩盖这种梳理的必要性。
简单地说,在胡塞尔这里,时间意识即绝对的经验本身,并且已经关涉到自我本身的源始生成,但它们最终都被“完全封闭” (2) 在作为最高实在的先验主体性的构成性意识的范围内,没有存在论的意义。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的一条注释中集中表明了对胡塞尔的意向性的时间特征的理解及其要将其深化的意向:
所有知识都以“直观”为标的。这一命题的时间性意义就是说:所有认识都当前化……胡塞尔用“当前化”这一术语来表征感官的感知……对一般感知和直观的意向性分析会使我们更易了解这现象的“时间性”特征。至于“意识”的意向性植基于绽出的时间性之中以及它如何植基于绽出的时间性,我们在下面的章节中说明。 (3)
从时间性的角度去诠释胡塞尔的直观,并将作为其基石的意向性奠基于“绽出的”时间性之上,这是海德格尔对自身进路的规定。具体地说,比如,“当前拥有”(gegenwaertigen,即《存在与时间》中译本的“当下化”)的“生存论意义”就在于“借寻视考虑而把周围世界带近前来”;而反过来说,这种“寻视的当前拥有”“向来就属于时间性的一种完备的绽出统一性”,只不过它“奠基在对用具联系的一种居持中”而已。应该说,海德格尔是了解时间意识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根基地位的,这不仅反映在海德格尔把时间作为理解存在意义的境域,也反映在被海德格尔本人后期所扭转了的主体性倾向上。我们将在追踪海德格尔时间性思想的脉络的同时,努力揭示这种主体性倾向及其被扭转的意义。